书城宗教上善若水
18681700000011

第11章 五代道教的维系与发展

发展变革——道教宗派

五代时期,由于社会动乱,有识之士便产生了归隐山林,到道教中寻找精神寄托寄托的思想。这种现象陡然扩大了道教队伍;其中有一些人还专修道教方术,以求在乱世中或生存自保,或救助贫弱。他们对道教在乱世中的维系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五代半个多世纪的探索,道教在北宋时走向成熟,不仅道学理论大兴,而且在道官制度建设、道教音乐创作及三教融合等方面大有进步。在宋代道教成果的基础上,金元之际产生了很多新道教,尤其是全真道的出现,与南方正一道形成了南北双兴的格局。

唐末五代的社会动乱,给道教世界又增添了两类人:一类是仕途无望,归隐山林,在道教中寻找寄托。或是辞官不做,寻求清净,如罗隐之、郑云叟等。另有一类人是专修道教方术,以求在乱世中或生存自保,或救助贫弱。

唐末五代所出现的这两类追求道教的人物,施舍道徒,兴建宫观,收集散失的道书,宣讲道经等。对当时道教的维系和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如前蜀王建、王衍父子崇信道教,推崇杜光庭,称之为“天师”;后蜀孟昶好金丹;南唐李昪为茅山第十九代宗师王栖霞建玄真观,并赐印、绶,称之为“玄博大师”。

这一时期,道教在各个地方割据政权的范围内都有传播。道士或遁迹山林,或隐于闹市,皆由出世转为入世,由追求成仙转而济世度人,以拯救现实的苦难为己任,从而把儒家和佛教的某些修持方法和救世理想吸收到道教中来。

这一时期著名的道士有吕洞宾、李浩、谭峭、彭晓、谭紫霞等,他们致力于道教的理论、方术方面的研究和建设,使低潮中的五代道教仍向前迈进。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吕洞宾、谭峭和彭晓。

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自号纯阳子,唐末五代时期人。吕洞宾自幼好读,通晓百家,但三举进士不第。46岁那年,他又去长安应考,在酒肆中遇见上天仙使钟离权。钟离权施展道术让他做了一个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美梦,醒后方知功名利禄均为梦幻,遂大彻大悟,拜钟离权为师,赴终南山中修道。其后遍游山水,传道度人,53岁归宗庐山,64岁上朝元始、玉皇,赐号纯阳子。

吕洞宾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飞升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

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但在民间长期流传中,其传奇故事却像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最终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神仙。

南宋初人吴曾所撰的《能改斋漫录》卷18中,记有吕祖自传。据说吕洞宾曾自言:

一断无明烦恼,二断无明嗔怒,三断无明贪欲。

唐宋以来,吕洞宾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道教八仙”。在民间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间传说最多的一位。

谭峭,字景升,泉州人。据说著名道士陈抟曾言与他为师友。史称谭峭幼而聪明,长大后广涉经史,博闻强记,问则无所不知,文则清新华美。好黄老之学,精心研究,立志修道。

谭峭见多识广,学识渊博,曾于终南山著《化书》8卷,分道、术、德、仁、食、俭六化,计110篇。其内容大旨是以老庄思想为本,又兼容儒家学说。全书在内容上,基本发挥了老庄学说,并把一切皆化的自然观和小农平均主义理想的社会观作为主轴进行论述,其中兼有一些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涉及内容很广泛。

在思想内容上,《化书》中具有同情人民的社会观与历史观;既有对传统道教思想加以继承,又有对其阐发,对后世的内丹学、宋明理学等方面影响深远,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化书》后来作为道教重要典籍之一而被收入了道教图书总汇《道藏》之中。后人评价谭峭的《化书》是唐宋时期道教典籍中最有独创性的著作。

彭晓,字秀川,自号真一子。曾在后蜀担任过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的官职,受赐紫金鱼袋。彭晓好道,善于修炼养生之术。《道藏·太玄部》收有他所作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3卷和《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1卷。

五代以后,人们对道教的追求则较多地带有实用的目的,内儒外道的道士无形中使道教渗入了更多的儒家思想。这种结果造成的影响,为南宋道教全真派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其神仙思想也影响到了道教金丹思想,促进了向内丹转化的过程。

[旁注]

方术 方术是道术前身。方术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古指关于治道的方法。《庄子·天下》:“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二是指中国古代用自然的变异现象和阴阳五行之说来推测、解释人和国家的吉凶祸福、气数命运的医卜星相、遁甲、堪舆和神仙之术等科学技术的总称。

道教八仙 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即《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过海”的故事,是道教著名掌故之一。

全真派 即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王重阳。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宗旨,并逐渐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全真教始终代表道教正宗。

[阅读链接]

在古代社会,最能投皇帝所好的东西,莫过于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金丹”了。炼丹术迎合帝王的特殊需求,受到历代皇帝的青睐。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朝秦暮楚。立王称帝者仍不忘求仙炼丹。例如:后蜀孟昶,学金丹口诀,向道人程晓垂问长生之法;燕王父子召请道士,“合仙丹,讲求法要”;东南闽王,为“求大还丹”,筑道台极“土木之盛”;后周世宗请来著名道士陈抟,询问“修养之事”等等。这些帝王也就成了那些自称可炼制长生不老药的炼丹家们的最大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