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地理探究
18681200000004

第4章 长春真人漫漫古道西行记

长春真人是全真道掌教人丘处机的道号。他曾受成吉思汗邀请赴西域相见,率领门徒18人启程,历经磨难,最终得以面劝成吉思汗体恤百姓。

李志常为随行弟子之一,《长春真人西游记》为其所撰。

《长春真人西游记》以记述所经山川道里及沿途所见风俗人情为主,兼及丘处机生平,是研究13世纪漠北、西域史地及全真道历史的重要资料。

丘处机是金代末期末全真道道士、思想家、道教领袖、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

元世祖忽必烈时,追封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早在成吉思汗西征途时,听随行的中原人介绍丘处机法术超人,便遣使相召。

1220年秋,丘处机率弟子从山东莱州动身,经宜化,越野狐岭,东北行至呼伦贝尔;再沿怯绿连河西行,穿越蒙古高原、金山,下经别十八里、昌八里、阿力麻里,塔刺思河、塞蓝、霍阐没辇、撒马尔罕、碣石,越阿姆河而南。

1222年初夏在大雪山与成吉思汗会见。

丘处机向成吉思汗进言“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对他的话很赞赏,不唤其姓名,只称呼“神仙”,并命左右人员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以此教育几个儿子。

后人评说丘处机有“一言止杀”之功。

至1223年春,丘处机已在成吉思汗身边待了一个年头。由于不适应高原气候,加上思念故土,丘处机决定东归。

3月,成吉思汗依依不舍地与丘处机辞别,并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却遭到谢绝。于是,成吉思汗下诏免除全真教徒的赋税,并派人率骑兵5000人护送他返乡。

后来,成吉思汗又赐给丘处机虎符和玺书,并诏命燕京行省将原金代的御花园赏给全真教建造宫观。玺书内容就是现存于河南省内乡县石堂山普济宫《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的碑文。

自此以后,丘处机得以弘扬全真教、广建道观,掌管天下道教,取得了相当于蒙古国国师的地位。凭着虎符玺书,丘处机还解救了大批中原人,使两三万被蒙古掠夺为奴的人重获自由。

丘处机的万里之行,横越亚洲腹地。在西行途中,一行人时常要受到沙尘暴、流沙的袭扰。艰难的时候,车子陷到流沙里,马儿停滞不前,人想挪动一步都很困难。

丘处机随行弟子之一李志常撰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详载一路见闻。就此而言,丘处机堪称唐玄奘西游之后的又一位古代旅行家。

在地理学方面,丘处机的西行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首先,其旅行路线是沿着北纬的蒙古高原经新疆进入中亚地区,大部分线路是过去中土人士所未到过的。

就路程而言,远远超过汉代的张骞。

就《长春真人西游记》所描绘的具体地理线路而言,也有别于《法显传》和《大唐西域记》。因此,《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价值就弥足珍贵。

其次,《长春真人西游记》以精炼的笔触描述了13世纪蒙古高原、西域及中亚一带的自然景观,包括沿途数万里经过的高山、峡谷、河流、湖泊、沙漠、森林、绿洲的气候植被,地质地貌,为后人留下了极为难得的自然地理学资料。

例如,在东北经过盖里泊盐碱地,途径5天出明昌界,又行六七天入蒙古境内大沙漠,“东北行千里外无沙处,绝无树木”,而且人烟稀少,清明时节,还有凝冰未化。

关于阿尔泰山附近的大峡谷的地理状况,“其山高大,深谷长,板车不可行”。

在穿越阴山最为难行的一段山路时,《长春真人西游记》仔细描写了当地的地形地貌状况:

渡河而南前经小山,石杂五色,其旁草木不生,首尾七十里,复有二红山当路。又三十里盐碱地中有一小沙井,因驻程。挹水为食,傍有青草,多为羊马贱履。

经过赛里木湖时,《长春真人西游记》这样描写道:

晨起西南行约二十里,忽有大池,方圆二百里,雪峰环之,倒映池中,师名之曰天池。沿池正南下,左右峰峦峭拔,松桦阴森,高逾百尺,自巅及麓,何啻万株,众流入峡,奔腾汹涌,曲折湾环可六七十里。

准确形象地将赛里木湖的地理位置、方圆面积及周围山势水流走向记录下来。

《长春真人西游记》对所经过的蒙古中部长松岭山地森林的分布特点也有很准确的概括,指出其森林分布限于北坡。

对中亚大石林牙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也做了分析对比:“此地其风土气候与金山以北不同,平地颇多,以农桑为务,酿葡萄为酒,果实与中国同。唯经夏无雨,皆疏河灌溉百谷。”

《长春真人西游记》还将丘处机西行途中所遇的一些自然现象如日食记录下来。沿克鲁伦河南岸西行时,就记录了5月初的一次日食现象。“五月朔,亭午日有食之既众星乃见,须臾复明。时在河南岸蚀自西南生自东北。”

后来在邪米思干大城,丘处机路遇一算历者,丘处机还与他讨论起旅行途中所见的日食的原因。说明丘处机在旅行中已经注意到各地的时差问题。

其次,《长春真人西游记》中还详细记载了大量的人文地理信息,诸如沿途城乡的居民人口、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建筑、手工业生产状况等,有助于我们了解13世纪西域和中亚的人文地理及其变迁情况。

比如丘处机一行至成吉思汗四弟斡辰大王所管辖贝加尔湖地区,关于这一地方的地理状况和风土人情,《长春真人西游记》有详细记述:

凝水始泮,草微明矣……其地凉而暮热,草多黄花,水流东北,两岸多高柳,蒙古人取之以造庐。

书中对中亚细亚各城市建筑、人口、行业的描写十分生动。如对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撒马尔干有详尽的记述,其中有关城市建筑、器物制度、民风民俗的记录都是研究13世纪中亚地区历史、人文地理和中西交通的珍贵文献史料。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价值远不至上述3个方面,其他诸如地质、气象、水文、物种、矿产方面的记录也屡见不鲜。如中亚地区古代是棉花的原产地,书中就记载了阿里马城种植棉花的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棉花种植的历史。

《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详明,对于研究我国西北、中亚的历史地理和自然地理有不可替代的地理学价值。清代学者曾经对《长春真人西游记》中的地理气象记录进行过考证。

丘处机本人因此也以地理学家的身份入载《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一书中,成为地理学界公认的道教地理学家。

[旁注]

全真道 道教教派。始创于1141年。创始人王喆,陕西省咸阳人。隐居终南山修道3年,后出关去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全真道至此正式成立。

虎符 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使用,才可以调兵遣将。盛行于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传世的有秦新郭虎符等。

玺书 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秦代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如成吉思汗时有《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

日食 日面被月面遮掩而变暗甚至完全消失的现象。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

时差 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同一时区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为0度经线的地方时。

[阅读链接]

一次,成吉思汗打猎射杀一只野猪时突然马失前蹄,可野猪却不敢扑向成吉思汗。

事后,丘处机便入谏说:“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现在圣寿已高,应该少出去打猎。坠马,正是上天告诫陛下。而野猪不敢靠近,是上天在保护着陛下。”

成吉思汗对此十分信服,告诉左右人说:“只要是神仙的劝告,以后都照做。”成吉思汗过桥时,桥一下子被雷劈断了。

丘处机便说:“这是上天在警告不孝顺父母的蒙古人。”

于是,成吉思汗就诏告国人,听从神仙的指示,要尽孝道。

丘处机还多次劝导成吉思汗,治理天下之术以“敬天爱民”为本,应该体恤百姓疾苦,保护黎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