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90

第90章 警察违法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和预防、矫正(17569)(3)

15.3.对警察违法犯罪心理矫正的思考

提出这个问题,有可能使人产生误会,错误地认为警察违法犯罪行为已经达到了严重的程度。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首先说明警察队伍中违法犯罪的只是极个别人,绝大多数警察都能够做到恪尽职守、奉公守法,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幸福一刻也离不开警察的辛勤劳动。如此提出问题,只是表明应该正视已经存在的问题。另外,对警察违法犯罪心理的矫正也绝不是指对已经从事了违法犯罪行为,被清除出警察队伍受到刑事处罚的人的矫正。而是指对不健康心理、“犯意”等有可能导致故意或过失违法犯罪心理的矫正。尽管如此,还应该看到任何警察的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生的,行为是心理的外化,而心理则早于行为发生。

15.3.1.加强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

《民警心理辅导问卷调查》(1),对6个在职民警大专班369人进行了调查。在C类题开放式多项选择问题“你认为民警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中,回答依次为思想品德47.2%、心理素质40.5%、政治素质29.6%、领导不公26.4%、经济困难20.8%,还有领导表率不好、管理机制不科学、官僚作风、工作要求不合理等等,另有2.4%的人空答。在“你认为目前带队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依次选择为品德49.6%、心理35.2%、纪律33.6%、政治16%,其余自述有观念、不公平不公正、领导不以身作则、缺乏凝聚力和缺乏工作艺术等,另有8%的人空答。以上表明思想品德问题是警察违法犯罪的首要因素,如果人不注意自己的道德规范、道德意识的修养,在一定的环境与机遇影响下,就会导致行为的问题。在进行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心理健康辅导作为此项工作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使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形成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不断强化警察的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道德。

15.3.2.加强警察文化建设

虽然警察是警察文化的主体,但警察文化还包括作为人的对象化以物化形态出现的装备、设施、服装、标志等文化因素。从广义的警察文化角度看,警察文化还包含警察编制、内部体制、人事制度、组织运行机制、警察纪律和禁令、思想工作、心理辅导工作和体系,还有警察的权力、责任、义务,警务工作范围、程序和方式,警察工作的对外宣传、形象塑造、警民关系,警察的文化生活、继续教育、分配制度和消费导向等与警察工作相关的各种文化因素都可以纳入警察文化的视线范围。这里提到的警察文化范围显然大大超过了警察职业文化的范畴。警察组织的精神需求、角色意识、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文化特征和与之相适应的警察内部体制、运行机制、教务程序和方式等组织结构因素,构成了警察文化的主导部分。可以看到警察对以上各个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见(表15—13)。

其它为:希望领导懂得业务;希望有机会学习交流;付出辛苦后希望得到荣誉;更换警种;希望公平竞争;各警种待遇应根据工作强度拉开距离;保障民警执法权威;建全因公负伤、牺牲的保障制度等。

警察职业文化和警察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氛围,增强工作的光荣感、义务感,强化了社会、组织、群体和警察主导价值观念对人的导向和影响作用,使组织、群体和个人在同志遇到困难、挫折时,可以发挥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作用。对个别警察存在的潜在的“犯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抑制和消除作用。当然,警察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警察组织一家独自胜任的工作。

15.3.3.矫正警察潜在“犯意”的具体方法

本课题提供的各种心理训练的方法模式,都有助于提高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也都有助于强化警察的职业意识、预防和消除不健康的心理。针对遇到特殊问题的民警,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考虑通过提高应激水平的训练、人际交往的训练、思维训练等,达到矫正不健康心理的目的。对于通过一般的辅导和训练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应该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具体内容请参考本课题有关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