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71

第71章 警察的思维与训练(26172)(3)

12.3.创造力与思维

尽管在创造过程中,人的思维活动居于核心的地位,但创造过程绝不仅仅限于思维活动。创造是人的全部体力、智力和智慧以及情绪、意志都处于被动员起来状态下的一种活动。

12.3.1.创造力的外延④

在创造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达到最高水平。我国心理学家周昌忠先生根据苏联学者A·H·鲁克的《创造心理学》把创造力分解为十四个方面,有学者将这十四个因素称之为创造力的外延。

(1)探索问题的敏锐性

这是指观察力和洞察力。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就能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就能发现许多新的东西。习惯的态度、评价、感觉,固定的感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公认的观点和见解的深信不疑等都会影响知觉。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不仅要拓宽知识面,增强知觉的广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改进知觉方式和思维方式。要尽可能客观地进行观察,用中性语言来思维和描述。要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和善于向公认的观点挑战。要坚决摒弃从众心理和盲从心理,克服偏见和偏颇态度。要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统摄思维活动的能力

统摄既聚合思维的能力。统摄思维的过程,就是用一个概念,包括符号,取代若干个概念的过程,也就是用抽象程度高的概念取代若干个抽象程度低的概念。人们运用越来越抽象的概念,就能不断地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有了较强的聚合思维能力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使这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3)转移的经验

这是指把解决某个问题取得的经验转用来解决类似的其它问题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就能从不同的问题中寻找到类似之处,就能举一反三,一方面使已有的经验不断地上升到理性认识,一方面遇到新问题时,可以从已有的经验中寻求解决方法。

(4)侧向思维能力

侧向思维能力指的是从其它离得很远的领域获得启示的能力,也正是科学思维的一个特征。侧向思维的关键是所研究的问题必须成为研究者坚定不移的研究目标,成为梦寐以求的悬念,亦即形成心理学称作的“优势灶”。人人都有侧向思维能力,但强弱不同,关键在于执著地研究与联想。

(5)形象思维的能力

用表象进行思维的活动为形象思维。其特点是大脑完整地知觉现实,不把现实分割成部分。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人能把现实生活中形成的表象重新组织安排,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例如,侦察人员根据各种犯罪线索,可以在头脑中出现犯罪现场和犯罪活动,这就是形象思维。警察必须同时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6)联想的能力

这是指那种使概念相接近,并且从中引出正确的新结论的能力。联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能够克服单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把它们联结起来。联想是人与生计俱来的天赋,作为创造能力则有赖于后天的发展。

(7)记忆力

博闻强记,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条件。发展记忆力的最根本方法是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这是提高记忆力甚至达到惊人记忆力的唯一途径。

(8)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能够迅速、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内容相隔甚远的对象的能力,就是思维的灵活性。凡是大有作为的人除了在专业上有很高的造诣外,都表现出思维开阔、灵活自如。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是要注意克服“功能固定性”,二是要及时抛弃错误的观点和假说。

(9)评价的能力

评价的能力,就是对许多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判断并选定一个方案的能力,其需要的是仔细分辨的能力。对于领导者和管理者,评价能力非常重要。前苏联心理学家曾有一个试验,给一批科研机构的领导者每人25份其它研究机构的工作报告,要求他们按10个等级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有些人能够运用全部10个等级,另外一些人只会利用很少几个等级。前者被称为“分辨水平高的人”后者被称为“分辨水平低的人”,二者的差别就在评价能力的高低。令人感兴趣的是,评价能力高的一般都是优秀领导者,能够知人善任。

(10)“联结”与“反联结”能力

知觉是感觉和思维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个心理环节,知觉既包括感觉,也包括以表象和知识为形式的经验。“联结”与“反联结”这两种人所固有的能力正是建立在上述认识心理的基础上。所谓联结的能力就是人在知觉的时候,把所感知到的对象联结起来,并且把这些新的信息同以前的知识和经验迅速地结合起来,这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的条件和前提。否则,所感知的信息就不能变成知识,不能转化成智能的一部分,更不能产生新思想、新方法。

但是,为了认识的目的,每个人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反抗联结的能力,就是使知觉和以前积累的知识相对抗,避免“先存知识”的干扰,使观察和分析“纯净化”。这可以称作“反联结”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人的初步认识避免走向误区、走向荒谬、走向虚假。

(11)产生思想的能力

创造能力的又一种重要因素是产生思想的能力。产生的思想不可能每个都正确,但是,我们提出的思想越多,出现正确思想的机会也就越多。大脑对任何思想都赋予某种具体的代码形式。这些形式包括形象(视觉和空间及时间形象、声音形象)、符号(词语、文字、数字)和感情。不同的人运用各种代码形式的能力不同。

培养思考的能力,就要不断地积累和扩大惯用代码的数量和范围,而且必须懂得哪种代码适合于哪种对象,以便选择最恰当的代码,使思考所使用的代码与其所反映的对象的内容和结构相适应。这样,思考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12)预见的能力

预见是指通过想象推测未来。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就是预见的产物。人们在预见的时候,大脑中建立起由固有联系构成的事物环链模型,然后顺着这模型化的事物环链或形象环链推测出它的下一个环链及至最后一环,做出预见。

(13)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爱恩斯坦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无论是艺术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语言都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形象创造的基本工具。

(14)完成的能力

完成的能力是指持之以恒地完成已经开创的工作,以及不畏艰辛、一丝不苟地刻画细节和使独创的原始思想臻于完善的能力。也就是完善的能力、实行的能力、操作的能力。一个思想如果没有必要的细节使之完善,那么无论它怎样精深,都难以得到公认,甚至湮没无闻。因此,完成能力在使创造性工作的成果取得普遍意义和产生社会价值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苏联数学家克雷洛夫深刻地说:“在任何实际事业中,思想只占百分之二到五,其余百分之九十五到九十八都是实行。”培养完成的能力,最主要就是培养顽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技术,有些创造需要众多的人参与,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能力。

无论是多么有成就的人都很少有人能够在每一种要素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总是一些要素十分突出,一些要素显得平常。要发挥和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就应该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有机地组织创造性要素,使其结构适合事业发展的需要。

12.3.2.了解自己的思维规律

我们已经知道思维在创造性工作中居于核心的位置,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动力,因此,充分了解自己的思维特点、规律对于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1)总结深化自己的思考层次

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例如,有的同志在侦查工作中有丰富的经验,破获了许多案件,但是在总结时只能够讲出工作的步骤和方法,究竟是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思维理论指导自己取得工作的成绩则不清楚。如果不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及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则可能会导致如下情况:(1)你今天这样做取得了成功,明天则导致失败,但是你不知道原因何在,问题出在哪里。导致工作中的盲目性。(2)不了解自己的思维方法,对自己思维的运用缺乏理论基础,则不可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如果不恰当地运用会出现什么反效果。遇到问题只能拿出一个解决的办法,而往往无法开拓新的思考方向。(3)理论具有改变思维的力量。爱因斯坦说过:假如我们一直停留在当初造成问题的思考层次上,我们就不可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所以,一个优秀的侦察员应该懂得思维的理论和技巧。

(2)有意识地在训练中提高思维能力

由于工作的挑战性,许多侦察一线的同志读了一些侦察谋略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书,但往往感到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了也不懂,学了不管用。因此,失去了兴趣。既然思维是人的一种能力,那么通过一定的训练是可以改善、提高的。训练绝不仅仅是课堂训练、教学训练,只要是有意识地去做,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可以成为训练的环境。例如,通过学习,形成了调整、改善自己思维方式的目标,并在训练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技能和行为。就应该自觉地把这种收获转移到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不断辐射、扩展,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新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就即将形成了。在训练之初,应该尽量缩小训练情境与实际生活和工作情境的距离。也就是说,对于侦察员的思维训练应该包括对模拟案件的分析、侦破,最终达到训练成果的顺利迁移,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势。

可以看到,思维训练不是单纯的训练思维,本研究的各种训练都有助于调整、改善人的思维模式,而具体的思维训练则必然调动人的整个心理过程。本研究的各种思维训练可以帮助人掌握基本的思维理论和训练方法,并了解自己的思维特点,有助于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