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66

第66章 警察的观察、记忆与训练(13605)(1)

11.1.警察的观察品质与训练

良好的智力不仅是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还是警察实现工作目标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认知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等,其核心是思维能力。警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的训练与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优秀的警察应该具备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快速准确的记忆力,通过辅导与训练有助于提高和开发警察的相关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警察应该具备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品质,了解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特征,掌握提高警察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训练方法,并能够通过训练提高、开发自己相关智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人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是通过自身多种感觉器官综合作用认识周围事物的心理过程。同时,观察又与人的智力、情感、意志及人格因素等密切相关。人类正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才得以发现、了解许多曾经未知的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

警察的职业特点要求主体在观察活动中具有目的性、敏锐性、精确性、条理性、理解性和深刻性等观察品质。通过专门的训练和在职业活动中有意识的开发,能够提高主体的观察能力,提高警察的工作效能。

11.1.1 观察力与注意力

有效的观察有时需要观察者高度的集中注意力,适时的转移和分散注意力。要提高观察的效果,就要发展自己的注意力。注意是对客体的一种指向性和集中性的认知活动。提高注意力,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地感知事物的特性,提高人的观察力。提高注意能力,常用的训练方法有划字训练法和干扰性学习适应训练法等。

划字训练法

即从一组数字或字母中划去指定的数字或字母,训练根据难易程度由浅入深,以数字为例,可以具体分为5个步骤。

(1)划或圈去数字“3”。

举例:268③8694③68298③……

(2)不划或不圈去数字“3”,而是划或圈去数字“3”前面的一个数字,要求注意力迅速转移。

举例:26⑧3869④36829⑧3……

(3)划或圈去数字“3”前一位的数字“5”,要求训练选择性注意能力。

举例:527⑤83698⑤237695808⑤6369990⑤1375……

(4)要求划或圈去数字“3”和“9”之间的偶位数字,要求注意力广度扩大。

举例:6835⑥897907690037⑥0④7⑧969412740694776904630⑤698……

(5)要求划或圈去数字“3”和“9”之间的偶数字,要求在广度上加以选择性注意,训练注意的精确性和注意的分配。

举例:699037②0④07②930570⑥7④977737⑥07907573⑧90767……

数字或字母表可根据训练要求自行设计。每个训练在3分钟内完成,训练难度依次提高,共25分钟连续进行。各训练中划或圈去的数字或字母与无关的数字或字母(即不划或不圈去的数字或字母)的比率设计要求,分别为4%、4%、2%、4%和2%。划或圈去的数字或字母要求分布设计均匀,但又不许很规则分布。每天练习1—2次,30—60次为一个周期。

训练评分方法:计算划对的、错划和漏划的3个数据。全部划对之和为粗分,错划和漏划的为失误。粗分减去失误为净分。

净分=粗分-(错划+1/2漏划)

失误率=(错划+1/2漏划)/划对×100%

100名正常人净分的测验成绩为:测验(1)、(2)、(3)、(4)、(5),净分成绩分别为43.3、37.6、16.5、15.9和9.6。

数字衔接训练法

下面编排了100(0-99)个数字, 要求被试在其中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找出连续的15数字来(比如5到19, 48到62)。用秒表记下你查找15个数字需要的时间。

在30到40秒内找到全部15个数的,注意集中能力为优秀。优秀是指大约有5%的人有这样的能力。在41到50秒内完成的,注意能力为一般。如果用了2到3分钟才找齐15个数, 注意集中能力为较差, 需要进行注意力训练。

(3)干扰性学习适应训练法

通过外界环境的干扰,进行专心学习和工作的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进一步强化注意力集中训练的效果。干扰刺激源可以是:电台广播、电视节目、音乐歌曲、街道市场环境、喧哗吵闹的人声、交通噪音、钟表等有节奏的声音、天气变化和机械发出的声音等等。受训被试在限定的环境中从事定量的学习和工作,通过检查学习和工作的效果,比较不同被试的注意品质。干扰学习的刺激音量、持续时间、训练次数,应该根据训练要求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

(4)画轨迹训练法

训练纸上画有无秩序的圆圈,每个圆圈内有一个数字,要求训练者按照数字顺序用笔把他们连接起来。这个训练有甲、乙两种方式,每一式均有21个圆圈。甲式为纯数字,乙式有10个顺序排列的字母。乙式连线要按照1-A-2-B-3-C-4-D……的顺序进行连接。根据对象和情况要规定相应的训练时间。

12.1.2 警察的观察品质

训练培养警察的观察力应重视观察品质的训练与提高。警察的观察品质表现为观察活动中的目的性、敏锐性、精确性、条理性、理解性和深刻性等方面。

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的目的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有明确的观察对象、有一定的观察要求、有确定的观察计划、有合理的观察步骤。明确的目的性是区分一般感知与观察能力的重要特点之一。警察角色和警察工作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可以增强主体在警察工作中观察的自觉性,自觉地制定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观察。

观察的敏锐性

观察的敏锐性指观察细致,善于发现一般人所不易发现或容易忽略的内容,并且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一个有强烈工作意识的优秀警察能够从日常活动中,发现他人注意不到的情况、线索。由无意识注意迅速地转化为有意识注意,并且及时开展有目的的观察。

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的精确性指观察得细致、准确,能够随时发现观察对象的各种细小变化,能够发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并且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中把握住观察对象的活动与变化。

观察的条理性

观察的条理性指观察时要全面系统、有条不紊地进行。有的人在实际观察时,由于缺乏条理性,没有先后顺序,往往漏掉许多重要内容。因此,成功的观察活动是有条理的,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在观察活动中应该是有条不紊的。

观察的理解性

观察的理解性指观察时能把握住被观察客体存在、活动、变化的意义,做到观察迅速、完整、真实。观察的理解性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 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 善于探寻问题的细节。因此,为了提高观察的理解性,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

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同时又借助于思维来提高发展良好的观察力。观察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各种心理过程共同参与的过程,是识辨、判断、思维的思想过程,观察的目的性决定了观察的思想性,任何有价值的观察,都应该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

11.1.3 警察观察力的训练

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警察的观察能力,有学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供警察心理辅导和训练活动中参考、使用。这种训练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也可以在各种实际生活工作情境中展开。

顺序进行法训练

要提高观察的效果,就要养成有计划、有顺序观察的习惯。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顺序来观察同一事物或用同一顺序观察不同事物,从而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和实质。观察顺序,首先指的是被观察事物的不同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东到西、从近及远和从远到近等;观察顺序,还可指被观察事物的不同结构组成部分的次序,如从头到脚、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所以,观察同一事物,既可以按照其特定的空间顺序,也可以从其不同结构次序入手,确定的顺序不同,获取的信息不同,认识的角度也不同。对于不同观察对象,可以确定不同的观察顺序,但基本上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分析法。

在观察街景、建筑物及山林等对象时,要求观察者介绍自己的观察顺序、主要的观察目标与背景目标之间的关系,检查观察的效果。对于人物的观察可以通过面部结构特征、表情语言特征、体态特征、服饰特征等多种顺序进行逐步深入的观察。对于不同人物的出现,则应该由此及彼,在观察中发现彼此的异同点。对于某些事件,则应该按照开头(起因)——中间(经过)——结果的时间发展顺序进行观察。

(2)观察准确性训练

观察准确性是确保观察质量、提高观察力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围绕观察的完整性和有序性来展开训练,有助于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1)中心辐射法

中心辐射法指围绕某一观察对象或内容的核心部分开展一系列观察活动,在观察中通过不断地向周边相关内容扩展,以求完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中心辐射法在确定了观察的目标之后,要围绕“中心”坚持下去,否则无法获得对事物的完整印象和深入了解。中心辐射法是在确定了比较明确的观察重点基础之上的观察。如果说,观察对象轮廓模糊不清、尚未确定,那么只能通过初步的观察,逐步确定重点之后,才能采用此法。

在训练中,可以由被试自己发现、确定观察的“中心”,并通过辐射来验证自己的判断,通过实际效果的比较进行训练。

(2)边缘视觉法

边缘视觉是指在保持固定的目光聚焦,凝视正前方时,不以头的扭动或转向而带动目光去看,而是用眼睛的余光观望四周。在人的视敏度很高的中央视觉区外缘,还有一块很大的,相对来说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视觉区域,就叫做边缘视觉。在人的视网膜上,只有一小部分处于敏感的中央区,其余则都在边缘视觉地带。因此,对边缘视觉的开发和训练,可以明显提高视觉的感受力范围和感受性程度,对视察完整性和准确性训练大有帮助。边缘视觉的训练,可以使观察者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特别敏感,而且也善于捕捉他人易忽视的细节或事物的某些特征。比如,从杂乱无章的复杂环境中选认出自己寻找的目标。

例如,一个边缘视觉良好、观察敏感度高,警察工作意识非常强的人能够从一晃而过的人影中发现自己寻找的犯罪嫌疑人。在进行边缘视觉训练时,要注意既看清事物整体,又要把视觉敏感的中央区对准需要进行细致观察的部分,既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又要抓住事物的关键和要害。一个观察力不够准确的人,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相反,观察力准确性较高的人,既能把握事物的整体,又能敏感地观察到事物的细节。这一能力需要观察者具有较广泛的视觉范围,又有较高的视觉敏感度,为此,可以通过视觉注意的广度训练进行边缘视觉法训练。

观察条理性训练

有的人在观察时,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事物的干扰,忘记了观察目的。因此,需要在观察训练之初,指导被试围绕观察任务和要求,确立观察目的、观察内容和观察步骤,使观察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当然,任何事先的计划都可能被临时的变化打乱,尤其警察的工作特点更是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观察活动之前明确任务和制订计划是不必要的。

为了使观察活动具有条理性可以采用“列项划勾法”进行训练。列项划勾法指的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把观察的内容依次排列出来,在每个观察任务完成之后,划“√”标明。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有助于促进训练者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相关内容。另外,这种方法在每一次观察结束后,实际已保留了较完整、较全面的观察记录,因此也是养成观察摘记习惯的良好开端,有利于观察知识积累和观察自觉性的形成。

(4)把握观察重点训练

观察事物要在注意到全面的基础上,把握住事物的重点,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深入的了解。观察时,善于抓重点,才能比较迅速、准确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发现事物间的差异和联系。

(1)主要特征法

主要特征法是指观察事物时,认准被观察对象的主要现象和特点。这是针对有些人在观察时经常分不清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或者总是注意那些有趣的、奇特的、自己喜爱看的现象而忽视主要内容而言的。

例如,在训练活动中要求被试在描述观察结果时,首先要指出观察对象的核心特征、主要特点,以检验观察的质量。

(2)个体差异法

个体差异法是指在观察中,当面对的对象是多个独立的个体时,这些个体除了具有同类事物的类别特征外,更重要的还具有其个体特征。因而,要使观察进一步深入、细致、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必须抓住事物的个体差异和特征,使此事物清楚地区别于彼事物。例如,可以通过对人像、人物、汽车等物品的发现和识别,进行个体差异法的训练。

(5)观察分析力训练

有效的、真正的观察是观察与思考的紧密结合。所以,观察分析力、思考力训练是观察力提高的必经之路。观察分析是指在观察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追踪法

追踪法又称为间断观察法,即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对同一事物进行间断地、反复地追踪观察,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掌握规律,并对某人、某事物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例如,在警察工作中“外线”工作的实施,不仅要求主体在工作中能够掌握“对象”的活动情况和活动背景的变化,更主要需要在工作中发现“对象”与相关人员和背景情况之间的关系、活动规律等等。因此,追踪法的实施要靠注意力的长期稳定来实现,而注意力所指向的并不仅仅是观察活动这一事件本身,更主要是观察对象变化发展的规律。运用追踪法进行观察,是调动思维活动,经过筛选、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符合规律的客观认识的过程。

(2)澄清法

澄清法是从某一观察到的现象、线索中的疑问入手,进行探索性的观察、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现象,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警察工作不仅需要主体能够发现观察对象的变化、原因,还要求从事务的规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例如,在许多工作中有效的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解决问题则是科学观察的必然结果。警察破案,实际就是澄清观察法的运用过程。

追踪法、澄清法,既可以在模拟现场等训练情境中进行训练,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工作环境中进行自我训练。

课堂活动训练

课堂活动训练是指在教学环境中,在被试了解了观察的基本方法、要求,确定了观察的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某种教学活动训练和检验其综合观察能力的过程。这种活动是以上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可以通过人像识别、图片内容的把握、对事件情节的观察等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观察训练。

例如,播放一段内容通俗易懂的录像请被试认真观看、仔细观察,播放结束后,主持者就录像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提问。可以是个别提问、个别抢答和小组抢答,活动之后主持者进行总结,评出最佳观察员或最佳小组。还可以组织被试观察已经熟悉的物体或人,看看有没有新发现?如果有,是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获得的,通过讨论使被试进一步明确观察力在警察工作中的作用。

对观察内容的把握

观察的对象不同,观察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存在区别。但在一般的情况下,在警察工作中有些方面是应该注意的:

(1)环境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生都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事件或活动的发生与特定的环境背景密切相关,或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因素。因此对情境的观察是首先要引起重视的。

(2)人物

在不同的活动中,无论环境背景对人的行为存在多大的影响力,人都是行为的主体,任何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人,所以对人物的观察是观察者最主要的工作。观察人物时,要注意他们的身份、年龄、性别、外表形象、人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3)行为

观察人物的各种行为活动,包括言语、表情、姿态、动作、动作过程;以及行动如何引起,行动的趋向、行动的目标、行动的性质、行动的内容细节等。通过观察把握观察对象的活动趋势。

(4)频率和持续期

即观察事件发生或人物及其动作重复出现的时间、频率、延续时间等,对事态的发展做出基本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