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20

第20章 心理防御机制与警察身心保健(17665)(4)

4.4.良好心理防御机制的形成与身心保健

在社会生活中,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在各种情况下都会遇到冲突、挫折,导致挫折的许多主体内外因素并非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去适应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因此,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都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区别只在于在挫折情境中你更倾向于运用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到何种程度,是有助于身心健康和潜能的开发还是对你的社会适应产生了消极、不利的影响?

警察工作的复杂性、艰苦性、危险性,要求警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挫折承受力。防御机制的运用是否有助于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体现了主体的心理素质和社会化程度。防御机制是无意识的,人们一般是不自觉地在使用,但是,经过对自我和他人深入的理解,防御机制也是可以搀人意识成分的,变成自觉的。

4.4.1.绝大多数防御机制具有中性特征

当人感受到冲突和挫折后,各种防御机制的使用都可以使人暂时或长期地从焦虑、愤怒情绪中解脱出来,使自己在逆境中得到保护。而成熟的人已经自动化形成了在不同的挫折情境中运用不同的防御机制的反应方式,不同防御机制的交替运用,体现了人的适应性和成熟度。

有些防御机制具有自我安慰、自我欺骗性质,有时面对无法躲避的挫折和无力抗衡的压力,人为了减轻不良情绪对自己的伤害,有时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漠视现实对自己的不利,对现实做出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的歪曲评价。“有什么了不起的,根本懒得计较”;“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被虾戏”;“人在低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些就属于这类情况。有些本能、欲望,人们理智上都认为可耻、见不得人,为了本能欲望不被一眼识破,也需要改头换面、自我伪装、自欺欺人。这一类自我欺骗性的保护性措施,对身心健康有好处,至少眼下并没有明显地不利情况。因此,是可以采纳的、中性的防御机制。

另外,前面介绍了一些防御机制,其中的固着、退避、倒退等,一定程度地使用,也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例如,倒退。有的人在外面遇到了挫折,回到家里在夫妻之间撒娇任性,无病呻吟需要对方的照顾。在一些家庭中,这样做也许宣泄了主体的心理压力,还调剂了夫妻感情。在这里运用倒退的防御机制,并没有什么不妥。

4.4.2.注意防御机制中的消极倾向

在前述介绍的各种防御机制中,有些在过度运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消极倾向,如其中的固着、退避、倒退、否认和白日梦、理智化、理想化和割裂等。对于其他一些防御机制的过度运用或某种防御机制的病态使用,同样会出现消极倾向,导致神经症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例如,压抑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在一定意义上,压抑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心理机制。然而,那种企图把自认为可耻的、邪恶的、不洁的,至少是不应该的情欲从根本上消灭掉的,自我否定性压抑显然不利于主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防御机制会使得一些青春期少年用过分的压抑来对待自己日益明显的性欲,导致尖锐的心理冲突。冲突的一方有满足性欲的要求,冲突的另一方却坚决斥之为邪恶,极力压抑生理心理的正常发育和需求。性成熟和性欲是每一个健康的人人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抹煞性欲需求的产生就等于对自我的否定。实际上,这种人一旦陷入这种冲突之中,就再也找不到可以自我肯定的理由了。 由此而导致的强迫症、恐怖症以及其他问题的发生是比较突出的。

因此,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工作中应当指导人们重新认识、了解自己的需要,减少、克服心理防御机制中的消极倾向,做自己的主人。

4.4.3.完善防御机制促进身心健康

心理防御机制的形成一般是无意识的,不自觉而发生的。在同样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挫折体验不同,心理防御机制的选择和运用程度、方式、方向也不同。这种个体差异与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人格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其中心理防御机制也同样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人格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良的人格特征可以在持续的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学习和意志努力得以矫正。所以,心理防御机制也是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得以完善的。

我们已经知道有些心理防御机制具有明显的积极倾向,如升华、代偿、幽默等,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尽量多使用这些防御机制。对于其它防御机制的运用,应当注意其中的“度”和“方向性”。警察工作经常会使主体处于挫折和应激状态,如果我们完善了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善于自我排解不良情绪,使心理能够经常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这不但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对于提高我们的执法水平和工作威信也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