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水调歌头
18679200000065

第65章 水的憧憬

1

院中的腊梅飘浮着淡淡的幽香,远处的鞭炮此起彼伏地炸响,现在已是2011年的春节。我坐在窗下,整理着探访笔记和资料,思绪又飞到秦岭之南。

到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建设已初步完成,一江清水蓄在丹江水库之上,那碧波闪闪的湖面,望上去让人不饮自醉。从陶岔渠首枢纽向北延伸而去的人工长河,大部分工程也接近完成。

按计划,2014年长河正式通水。到那时,闸门开启,晶亮的水流一路欢歌奔向北京,在团结湖汇入京城的生活水系,然后通过毛细血管一样的管道,流进京畿居民家中的锅、碗、杯中,诉说汉水的甘甜。

南水北调中线输水长河,全长1421公里,平均宽度120米,平均水深7米。虽然途中要经过很多城镇、河流,但它始终保持独立之姿,不受地面影响,不与其他水源重会,时而是城中河,时而是河上河,过黄河时又变成河下河,一路自流向北,把绝好的水质输送到底。

这样的人工长河,全球少有;这样的水利工程,世界罕见;这样的建设速度,更是奇迹。

通水后,河南、河北、京津等沿线城市居民的优质饮用水能够得到保证,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将不再出现“水荒”现象。对于数百万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深层地下水的当地人来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其饮水质量。

作为一个汉水子民,我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汉水将我养大,我感激它,同时希望它晶莹的水滴能够滋润更多的同胞,发挥更大的作用。

汉江自古三千里(1500公里),流淌到今不停息。过去,它在汉口汇入长江,完成一条河流的使命。现在,它又有了新的终点。按照河流唯远的统计方法,从源头到丹江口水库900公里,再加上从丹江口水库到北京的1421公里,总共2321公里,它比原来的1500公里,又多了800公里。以前,它是陕南、鄂北人民感恩和纪念的生命之源,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来缅怀它的恩赐。

汉水流长。

我为汉水自豪,骄傲。

2

不过,经历了水源地的踏行探访,我又有些忧心忡忡。

记得在丹江口市龙山宾馆的时候,正有一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召开,专家们就水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水生态的整治、库区消落带的利用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会后,经水利作家成绶台的引见,我有机会拜访了特邀前来参会的原长江水利委员会魏主任。交谈中,我曾提出一个问题: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什么后顾之忧?魏主任说:我最担心的是汉江水不够。这个共和国的第一代水利专家看问题很敏锐。

是的,在汉江上游,陕西省同时在搞一个小型南水北调工程,即“引汉济渭”。规划在洋县境内汉江干流上修建黄金峡水利水电枢纽,从黄金峡水库提水215米,经16.94公里隧洞输水入汉江左岸支流子午河,然后在子午河三河口建库调蓄,经64.897公里隧洞穿越秦岭,调水入周至县境内的渭河支流黑河金盆水库上游,出金盆水库后进入关中供水系统。工程总调水量15.5亿立方米,其中从汉江支流子午河自流调水5亿立方米,从汉江干流黄金峡水库抽水10.5亿立方米。工程供水范围为西安、咸阳、渭南等沿渭大中城市,主要解决城市生活生产用水问题。

魏主任说,陕西调水大家也不能有意见,因为汉江是从陕西流出的,并且古都西安及周边的用水问题亦不可忽视。只是,汉江的负担太重了。

我问:那怎样才能解决水不够的状况呢?

魏主任说:除了筑坝节水,还有一个措施就是引江济汉。

据魏主任透露,他们已经提出了一个引江济汉的方案,就是从三峡上游位于湖北省巴东县的长江支流神龙溪,引水经堵河到十堰进入汉江,补充丹江口库区内水源的不足。

这又是一个引江济汉的计划,但难度较大,长江水质也不十分理想,所以国务院还未批准。

后来,我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丹江口局,与徐志仿局长交谈时,也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什么后顾之忧?

徐局长说:我担心两个问题,一是水华现象,现在大坝加高了,蓄水多了,但有了新矛盾,容易出现水华,又叫蓝藻,就是水面上浮一层绿毛。这种现象河汊里多,原因是丰水期淹了庄稼地,将废杂物冲进湖里,一干就出现水华。丹江口库区上游有大小河流五千多条,水系发达是好事,但也难管理。

我问徐局长:怎么才能消除水华现象?

徐局长说:退耕还林,水边多种不怕水淹的林木。

我接着问:您担心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徐局长说:就是污染问题。虽然各地都出台了防污政策,但效果还不理想。一些地方官员为搞政绩,提高经济指标,过去关掉的企业,未经整顿合格,又悄悄地生产了。比如山阳到郧西的两省交界地带,一些黄姜加工厂又开业了。还有山区的农户,平常只有老人小孩在家,播种时年轻人才回乡,为了庄稼快速生长,就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镇安发洪水,冲垮尾矿流进河里;南郑未经过环保评审,擅自扩建胶合板厂,排放出发红的污水……这些支流污染,真是防不胜防啊!

徐局长一口气报出了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污染事件,听得人忧心忡忡。

那怎么办呢?我也焦虑起来。

徐局长说:加强管理,加强教育。去年,我们建立了一个水环境远程监控点——荆紫关(浮船式)水质自动监测站,提高了断面水质监测的快速反应能力,对干流事故易发区和陕豫省界缓冲区河段水质富营养化、水华情况起到预警预报作用。今年,我们丹江口局花了一百多万元,专门配了一条水政船,每天在库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外,我们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起三省五市互通情况、交流信息、促进管理的平台,对保证水质安全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还有,2005年以前,整个水源区几十个县中只有一个污水处理厂,现在要求每县都要建一到两个污水处理厂,目前有些已建成,有些会相继开工,但在资金投入方面十分庞大。另外,最让人头痛的,是点上的污染好办,发现了及时关掉污染源,可面上的污染范围大,不好控制,这就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污的自觉性了。

我从一个材料上还看到,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华就指出,水源涵养林建设以及水源源头保护需要长远规划,丹江口库区新增淹没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也要落实。由于秦巴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森林植被覆盖率仅40%左右,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特别是涵养水源的功能还比较脆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新增库区淹没区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包括古树名木急需迁地保护,急需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水源地48个县(市)有40个属于全国和省级贫困县。由于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兼顾水源地保护与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尚在探索和总结之中。另外,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难以建立长效的水源地保护各方责权利约束机制。

看来,保护水源地的水质清洁,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啊。

3

2011年1月29日晚,我收看《新闻联播》,得知今年中央1号文件公布,标题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开头就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文件分8个部分30条,强调了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国家今后10年在水利发展方面,资金投入将翻番。

看到此新闻,我的心情也兴奋起来。这样的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保护和治理状况,也会一天一天好起来。

有人早已提出,要把中线水源地汉水流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或者参照美国田纳西流域治理模式。这个梦想,但愿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