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水调歌头
18679200000036

第36章 水泉坪记

汽车在秦岭深处的山沟中钻来绕去,突然看见前方一个狭窄的谷口,两棵千年老树,几间青瓦小房,像国画中的风景小品。

穿过谷口,眼前的山怀中,出现一个长方形平坦的坝子。路边栽着一块石碑,上书:旬阳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管护区。

这个坝子宽约几百米,长约8公里,千余亩油菜花黄艳艳一片。一条清悠的溪水在田野中随意流淌,蜿蜒而来,给平川增添了灵动的生机。水泉坪,是旬阳县最具优美田园风光的地方,在陕南新时期传统农村发展变革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试验性和代表性。

但在几年前,这个小世外桃源还藏在深山人未知。一是地处海拔在1000米左右的陡峭山峰间,二是山区泥石流变化无常,三是交通不便,导致谷中人出不去,外边人进不来,属于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较差的边远山村。

2008年,旬阳县政府提出了“倾力扶持边远山村,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思路,并确定了“生态环境一流,主导产业明晰,基础设施完善,人民文明守法”的标准。县长邹俊杰亲自抓点,召开现场会。于是,水泉坪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群众投资投劳争取贷款,修起了十多公里通村水泥路,新建了便民桥,并充分利用国家水土保持项目的落实,治理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富硒农产品,成为名传山外的农业观光旅游之地。

在农家乐吃午饭时,通过仁河口乡党委书记刘连文的介绍,我为水泉坪的发展归纳总结出“十千特色”:千亩魔芋、千亩核桃、千亩烤烟、千亩油菜、千株银杏、千亩板栗、千亩蚕桑、千亩猕猴桃、千人务工、千户移民。

现在,水泉坪“房子依山建,溪水绕平川,良田居中间”,白色的墙壁院落整洁卫生,环境幽雅,清新亮丽,农电入户,自来水入户,移动通信覆盖。新建的敬老院硬件设施一流,小学校宽敞整齐。

水泉坪还是个长寿之村,全乡80岁以上的老人,60%聚集此地。

村子上部有十多口大大小小的泉眼,一年四季旺流不息,它们流进仁河,又汇入汉江,滋润着下游的百姓生活。老人们称这个圣水泉为水龙,保护着群众的平安。据传,这泉水浇灌出的稻米饭粒圆润,汤汁浓郁,香气四溢,含硒量较高,曾被作为“贡米”,进贡到朝廷。提起保护清水进北京,老人说:朝廷要用这儿的水,是咱们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