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领悟的糊涂学
18678500000166

第166章 正义的糊涂学——公私分明的人才能做大事

【原文】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所自定也。

——明·王夫之《读通鉴论》

【译文】公家利益是重要的,个人利益相对而言占据次要位置,我们做事的时候要认真权衡然后做出决定。

【顿悟】公私分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的包公、诸葛亮、于成龙都是这方面的典范。正是因为能够分清自己与他人的利益,他们才作出了正确的决策,使自己的言行始终保持了正确的方向。在当今社会中,公私分明是一个人会做事、正确做事的基本要求,它帮助我们赢得对方的信任、确立自己的价值,因此是每个人立身的根本。

【学生运用】在利益的诱惑面前,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心胸和气度。公私分明的人能够分清彼此的利益范围,所以不会引发利益冲突,从而能够使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而假公济私的人一旦被他人发现其的龌龊行为,往往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事实上,我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作为,培养自己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修为,我们才容易在有生之年开创理想的人生。

【为人处事】为人处事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我们与外界交往的智慧,一个公私分明的人往往在他人心中形成了崇高的人格魅力,所以容易赢得人们的信任和支持。在这方面,周恩来总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建国后,周恩来始终坚持私人用车要自费,于是无论看戏、跳舞、到公园散步,还是到饭店、理发店、到医院看病人,他都坚持自己付钱。此外,他还要求亲属不许派车,乃至他的侄女来看望他,都是坐公共汽车。周恩来总理公私分明的作风深刻影响着身边的工作人员,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经商运用】在企业管理活动中,领导人必须公私分明才能赢得下属的敬重;而员工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公私分明,才能形成良好的纪律和职业道德,提升组织发展。比如,上班时间不打私人电话、不发私人传真或处理私人事务,这都是公私分明的正确做法。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不良影响。领导人必须让员工学会在打电话等小事上具备公私意识,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公私分明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企业的整体利益才能得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