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概况】国歌:《波兰没有灭亡》
国花:三色堇
国鸟:雄鹰
面积:312683平方公里
人口:3863.2万(2001年)
民族:以波兰人为主,占总人口的98%
宗教: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语言:波兰语为国语
首都:华沙
货币:兹罗提
【地理位置】波兰位于中欧东北部,北濒波罗的海,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东北和东南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相连。面积31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24公里。全境以平原为主,约占总面积的4/5,海拔大多200米以下。北部和中部平原连成一片,南部为低高原和山地,主要山脉有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希尼亚尔德维湖、马姆勒湖等。主要河流有维斯瓦河、奥得河、瓦尔塔河等。
【气候特点】受波罗的海影响,波兰属温和大陆性气候,具有从西欧海洋性向东欧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点。秋雨冬下雪,春季温暖但日夜温差大。平均气温1月1~5℃,7月17~19℃。年降水量500~1200毫米,由北向南递增。
【交通运输】波兰交通发达,公路总长24.5万公里,全国有轿车889万辆,载重汽车156万辆。公共汽车对于市区短程的交通,显得便捷快速。此外,搭出租车可以到招呼站或利用电话叫车。火车承担着主要运输任务,铁路总长23210公里,分为特快车、直达车、普通车,价格便宜、班次密集。国内的班机十分发达,波兰航空公司有飞机30架,各大城市间每日都有数班往返。华沙奥肯切机场是主要国际机场。
【民族文化】波兰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比如,肖邦是波兰人引以为骄傲的伟大作曲家和钢琴家,在华沙举办的五年一度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成为国际音乐界的顶级盛事。而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居里夫人为人类揭开原子的奥秘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她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重要城市】
华沙华沙是波兰的首都,位于欧洲北部平原的心脏地带,地处维斯图拉河边的斜坡上,整个城市横跨维斯图拉河两岸。华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为500毫米。人口161.5万,面积485平方公里。华沙始建于13世纪中叶,1611年正式成为波兰王国都城,1656年和1702年华沙先后两次被瑞典人摧毁,此后城市得以重建。城中有许多16到18世纪建筑物的外墙,成为那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城中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又有巴洛克式的建筑。今天的华沙依然保持着新老两城的布局,各种名胜古迹大多集中在老城区,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去观光;新城区一幢幢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目前,华沙是波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克拉科夫克拉科夫位于波兰南部离华沙约300公里的维斯瓦河畔,面积327平方公里,人口70万,是波兰最大的文化、科学、工业与旅游中心。市内有11所高等学校,其中雅盖隆大学最为著名,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克拉科夫是波兰古迹最为集中的地方,市内古典的建筑物弥漫着中世纪的风情,被誉为波兰最美丽的城市。旧城区以古城广场为中心,广场中央有建于16世纪的市场,地下层经营着各种商品。广场往南走,可以到达华威城堡,它是波兰历代国王的宫室,其中的大教堂就是他们加冕及陵墓。
【主要名胜】名胜: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比亚沃维耶扎国家公园、维利奇卡盐矿、华沙美人鱼雕像、华沙历史中心、克拉科夫历史中心。
圣约翰教堂圣约翰教堂坐落在古城市场广场外,初建于13世纪至14世纪之交,是华沙最古老的教堂。1939年9月教堂曾经遭纳粹德国飞机轰炸,其中的艺术珍品遭焚毁;1966年教堂重建,整个建筑呈红色,入口处有玛佐维亚的历任大公、作家显凯维支和波兰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纳鲁托维奇的石棺。数世纪以来,圣约翰教堂是波兰政治和宗教活动的重要中心。
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陆军司令希姆莱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1号集中营,关押1.3万至1.6万人,包括政治犯、战俘以及犹太和吉卜赛平民;2号集中营,是德国法西斯利用毒气室大规模屠杀被关押人员的场所;3号集中营,是纳粹德国负责建筑和生产人造橡胶、汽油的大型企业。奥斯威辛集中营先后共监禁过数百万各类人士,其中有约110万人被夺去生命,受害者主要是波兰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犹太人、吉卜赛人、波兰人和苏联战俘。1947年7月2日,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被辟为殉难者纪念馆。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
【地理档案】波兰森林覆盖率为27.5%,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主产谷物、马铃薯、甜菜。畜牧业主要饲养牛、猪、羊等。煤、硫磺、钾盐、岩盐等矿物资源丰富,还有铅、锌、铜、天然气等。工业主要有采煤、冶金、机械、造船、化工、电力、食品等部门。其中,采煤业是波兰动力工业的基础,煤产量居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