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寓言故事
18678100000102

第102章 千虑一得

成语释义:

愚笨的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正确。现在一般用为发表意见后表示自谦的话。得:得当,正确。

来源追溯: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故事链接:

春秋时期,晏婴在齐国历任三朝宰相。他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在齐国很有威望。

有一天,齐景公派使者来看他。晏婴正在吃饭,吃得非常简单。他看见使者,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使者一起吃。使者很感动,回去就把晏婴分食的事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想不到晏婴这么贫苦,就多次派人给晏婴家送去金银财物,但都被晏婴婉言谢绝了。齐景公觉得十分奇怪,就问晏婴:“以前恒公曾封赏贤相管仲许多土地,管仲都接受了。你为什么就不接受我的赏赐呢?”

晏婴回答说:“明智的人思考千次百次,难免会有一次出错;愚笨的人思考千次百次,也总有一次是对的。管仲虽然是明智的人,但他也许对这件事的考虑是错的;而我虽然愚笨,但对这件事的考虑或许是对的。”

学以致用:

我的看法虽然还很不成熟,但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千虑一得,也许还有点参考价值吧。

第一百〇一章 黔驴技穷

成语释义:

黔地的驴子用尽了本领。比喻本领有限,并且已经使完。黔:地名,今贵州一带。穷:尽,完了。

来源追溯: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故事链接: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驴子,有个好奇的人就用船运来了一头毛驴。因为不知派它什么用场,便把它放牧在山脚下。

山里的老虎发现了这头毛驴,觉得它看上去很高大,不知道它有些什么本领,不敢靠近它,只是远远地躲在树林里,偷偷地观察它的动静。

过了一些时间,老虎放大了胆子,走出树林,一点一点地靠近毛驴,再仔细地瞧瞧它,但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一天,毛驴突然大叫一声,把老虎吓得一大跳,以为它要来吃自己了,急忙逃得远远的。可是,结果并非如此。过了几天,老虎又靠近毛驴,发现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对它的叫声也听惯了。于是,向毛驴靠得更近些,在它面前转来转去,结果还是平安无事。后来,老虎靠毛驴更近了,甚至碰撞毛驴的身子,故意冒犯它。毛驴终于被惹得发怒,用蹄子去踢老虎。

这一来,老虎反而高兴起来了。它估计驴的技能就这么一点儿,没有什么可怕的,便大吼一声,猛扑上去,咬断了毛驴的喉管,美美地吃个饱,才高高兴兴地离去。

学以致用:

只有真本事才是经得起考验的。要想在未来的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赶快操练好自己的本领吧,别到了真上场的时候,才显出自己黔驴技穷啊!

第一百〇二章 巧夺天工

成语释义:

比喻技艺高超巧妙。

来源追溯:

《赠放烟火者》: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故事链接:

东汉末年,上蔡县令甄逸有个女儿,长得十分漂亮,后来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丕。曹丕建立魏国当了皇帝,甄夫人也就被立为皇后。曹丕对她宠爱有加,百依百顺。当时甄夫人已经四十岁了,为了能得到曹丕长久的宠爱,每天都要精心打扮自己。

据说在甄夫人的庭院里,有一条漂亮的绿蛇,嘴里含着一颗红色珠子。当甄夫人梳妆时,这条蛇就在她眼前盘成一个奇特巧妙的形状,并且形状每天一换。甄夫人就照蛇的形状梳理发型,精巧的程度胜过天然。人们都称这种发型为“灵蛇髻”。曹丕每次看见皇后,都觉得她依旧年轻漂亮,十分喜欢她。

甄夫人不但美貌如仙,而且善良聪慧,很有才情。相传曹植的《洛神赋》就是出于对甄夫人的仰慕而写的。

但是,随着年华的消逝,即使再精致巧妙的梳妆,也无法改变甄皇后失宠的命运。年轻的郭皇后终于替代了她的地位。而她由于对此不满,惹怒了曹丕,最后被他下诏赐死。

学以致用:

任何技艺都是经过不懈的努力磨练出来的,如果能够让人发出巧夺天工的赞叹,那么你的技艺才算是真正走向成熟了。

第一百〇三章 趋炎附势

成语释义;

形容奔走权门,或奉承和依附有权势的人。炎:权势兴盛,比喻有权势之人。

来源追溯:

《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势,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故事链接:

宋真宗时期,宰相丁谓靠阿谀奉承深得皇帝欢心。他依仗权势,排挤所有跟自己作对的人,朝中许多官员为了免遭迫害,都去巴结讨好他。

当时有一名正直的官员,名叫李垂。他才华出众,秉性耿直,对奉迎拍马的人非常反感,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有人劝他拜谒丁谓,李垂回答:“丁谓身为宰相,不去秉公办事,反而仗势欺人,有负于朝廷对他的重托和百姓对他的期望。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去拜谒他呢?”

这话传到丁谓耳朵里,他非常恼火,借故把李垂贬到外地去了。后来宋仁宗即位,丁谓因犯事被贬,李垂又被召回京都。又有一些朋友对他说:“你担任重职,但新任宰相那里你应该去拜谒一下!”

李垂说:“如果三十年前我去拜谒丁谓,早就当上了翰林了,现在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能再去趋炎附势呢?”这句话被新任宰相知道了,就把李垂又一次贬出京城。

学以致用:

一个人如果为了追求荣华富贵,依附于有权有势的人,这种人就是趋炎附势的小人。他们看到的是金钱和权势,而不是正气和道义。做人要有骨气,要堂堂正正,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修养。

第一百〇四章 如鱼得水

成语释义:

如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来源追溯: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故事链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

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的重要性。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从此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战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蜀、魏、吴三足鼎立之势。

学以致用: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那么他工作起来如鱼得水,最终一定会干了一番成绩来的。

第一百〇五章 塞翁失马

成语释义:

比喻遭到暂时的损失,可能因此而得到好处。也指世事多变,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来源追溯: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故事链接:

从前,在西北某个要塞附近,住着一个老翁。一天,他儿子的一匹马忽然逃到塞外去了,无法去寻找,为此很懊丧。附近的人知道后,都来安慰他。

可是,失主的父亲却毫不在乎地对大家说:“丢失了一匹马,怎么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大家对他话的意思不理解,也不便询问,只好离去。

过了几个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逃失的马忽然回来,并且带来一匹高大的骏马。附近的人知道了,纷纷来庆贺,并认为老翁先前讲的话很有道理。

不料,老翁对此并不感到高兴,反而冷冷地说:“逃失的马回来了,还带来一匹骏马,但怎么知道这不会成为一件坏事呢?”大家听了,心里都有些纳闷:这老翁太怪了,明明是件好事,怎么又去想到坏事呢?

老翁的话又讲对了。儿子很喜爱那匹骏马,经常去骑它。不料一次不慎摔下,跌折了脚骨,带来了不幸。附近的人都上门去慰问。想不到老翁又说了大家不能理解的话:“跌折了脚骨,又怎么知道不会成为一件好事呢?”

果然,一年后,塞外的匈奴兴兵入侵。老翁家附近的青壮年都应征入伍去作战,结果大多数战死,家里的老人没人照顾,有的因此而死去。而老翁的儿子因为脚跛,未被应征入伍,从而和老翁都保全了性命。

学以致用: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往往是这样,祸与福是经常连在一起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因为迟到了几分钟,错过了一趟回家的火车,但他却意外地遇到了一个与他同样错过火车的漂亮姑娘,他们最后竟然成为一段美好的姻缘。

第一百〇六章 三顾茅庐

成语释义:

三次到草屋中拜访。比喻诚心诚意去邀请或多次专程访问。顾:拜访。

来源追溯: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微,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故事链接: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四起,一片混乱。曹操趁机挟持天子,控制朝廷,以天子的名义向各诸侯发号施令。而刘备为了实现建国大业,也到处搜罗人才,积蓄力量。

一次,刘备听说隆中有位叫诸葛亮的隐士很有才干,就带上厚礼,与关羽、张飞一起来到隆中的卧龙岗,想请诸葛亮出山,帮自己打天下。他们来到诸葛亮隐居的茅舍,不巧诸葛亮已外出不在家,刘备等人扫兴而归。时隔不久,刘备等人又冒着风雪来到隆中,结果又扑了个空。

刘备只好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信,表明自己对他的景仰和希望他出山的愿望。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第三次去拜访时,诸葛亮正好在家睡觉。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

刘备不辞劳苦,三次拜访,使诸葛亮大为感动,终于答应做刘备的军师。他以经天纬地之材辅佐刘备,屡建奇功,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

学以致用:

在现代社会中,对人才的重视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些企业老总常亲自出马,对优秀人才真诚相邀,并给予优厚的待遇,与刘备三顾茅庐一样,同样是一种对人才的重视。

第一百〇七章 三令五申

成语释义:

屡次地命令告诫,再三地嘱咐。三、五:表多数。申:陈述,说明。

来源追溯: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即三令五申之。

故事链接:

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一次,他来到吴国,向吴王献上自己所著的兵法。吴王看过兵法后,觉得颇有见地,于是让孙武按照兵法训练宫女。

孙武将一百多名宫女排成两队,分别由吴王宠爱的两名妃子当队长。他当众宣布了纪律,并命令宫女按照击鼓号令操练。

操练开始后,第一次击鼓传令,大家不但不听,反而嘻嘻哈哈。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重新宣布纪律,讲解号令含义。再次击鼓传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号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

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妃,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个队长斩了,再命两个排头的为队长。然后第三次击鼓传令,这次众女兵认真操练,再不敢视为儿戏了。

学以致用:

中央曾一再三令五申,地方领导不得行使特权,不得通过各种关系谋取私利,可一些地方官员就是不听,贪赃枉法,饱中私囊,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第一百〇八章 三人成虎

成语释义:

三个人传言市上有虎,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出现,便可能使听者信以为真。

来源追溯:

《战国策·魏策二》: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故事链接:

战国时期,魏、赵两国互订盟约,魏王按约指派亲信大臣庞葱陪太子去赵国当人质。

庞葱知道,自己离开魏国以后,有人会在魏王面前造谣,毁坏他的名声。于是,他对魏王说:“如果有人向大王报告说,街市上来了只老虎,您会不会相信?”魏王说:“不会相信。”

顿了顿,庞葱说:“如果第二个人又报告说,老虎闯进了街市,您会不会相信?”魏王说:“如果两个人都这样说,我就得考虑一下了。”

庞葱又问:“如果第三个人也报告街市上来了老虎呢?”魏王说:“我就不得不相信了。大家都这样说,就肯定是真的。”庞葱接着说:“大家都知道,老虎不会大白天跑进街市。可是都这样说,就像真的发生一样。现在我就要离开大王去赵国,可能会有不止三人来毁坏我的名誉,如果真有这种事,请大王分析对待,不要轻信。”

庞葱离开魏国以后,果然有人不断毁谤他。等到庞葱陪太子回国的时候,情况已经无法挽回,魏王不再信任和重用他了。

学以致用:

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对任何事情都不能仅凭道听途说,就做出草率的判断。而要对事情做具体的了解和分析,否则便会把假的当成真的,犯三人成虎的错误。

第一百〇九章 生花妙笔

成语释义:

比喻具有杰出的写作才能。

来源追溯:

《开元天宝遗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故事链接: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传说他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他梦见自己使用的笔,笔头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一张张白纸,自动飞到他眼前。李白高兴极了,就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后来,李白刻苦读书,深入社会生活,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不朽诗篇。他热情歌颂了雄伟、壮丽的祖国,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他的许多著名的诗篇,流传千古,至今仍被中外读者吟咏传颂。

学以致用:

一些故事本来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新意,但经过作者生花妙笔的渲染,变得非常精彩,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