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人经商手册
18677700000110

第110章 务实肯干的精神

曾经有人戏谑道,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广东的深圳是“偶像派”,山东则是“实力派”,实力来源于山东人吃苦耐劳的实干。

山东人天生普遍具有一种“苦行主义”,以苦为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翻开山东明星企业家的名册,你会看到他们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吃苦为上。这已成为山东企业家的作风。

也许是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培养了山东人强壮的身体和坚强的神经,从而使山东人有足够的智力、体力,承担得起艰辛和困苦的重压。北方的码头上,北方的矿井里,干繁重体力活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山东人。

一个企业负责人说:“没有比山东人更优秀的铁路工、矿工了,因为他们能承受任何艰苦。山东人是中国人中最能吃苦耐劳的群体之一,什么苦都能吃得了。”

如今的北京城里,同样有一群能吃苦耐劳的山东人。北京这座上千万人的大都市,每天要消耗几千吨蔬菜、瓜果,全市大型的蔬菜批发市场就有大钟寺、水碓子、岳各庄、左安门等,像北太平庄那种中小型批发市场就更数不胜数了。批发蔬菜这一行极为辛苦,可山东大汉却能忍受下来。一些山东人合伙把山东菜倒往北京的批发市场。他们三五成群,顶风冒雪,艰辛地奋斗着。

山东人这种吃苦的能力,既有自然环境磨炼的结果,也有天性遗传的因素,更有文化、精神的教诲和榜样的力量。历史上,50多岁的孔夫子率门徒周游列国,漂泊无定,到处碰壁,吃尽人间苦楚。苦而亚圣孟子不仅认为吃苦是必要的,而且歌颂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正是在这种“苦其心志”精神的感召下,齐鲁大地出现了很多以吃苦为乐而著称的名人。

近几年,山东经济飞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山东人的苦干。山东省没有中央给的特殊政策和优惠条件,他们惟一的优势就是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凭着苦干、实干,山东一跃而成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因此有人说,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山东是实力派。

山东人的这种吃苦精神,不仅为国人所公认,而且在国际上都是有名的。而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造就了山东人务实肯干的民风。山东人从不图虚名,而是注重实效。大概是北方一望无垠的大平原,造就了山东人这种脚踏实地的气质和性格。他们想问题、办事情,一般都尊重既定事实和客观条件;一旦认准了目标,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去追求。山东人干任何事情,务必达到一个目标,否则便认为是徒劳一场。这便是山东大汉的风格。

有人曾经说过,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广东的发展是靠用足、用活中央的政策,是“见了绿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着走”。而山东则是用足、用全中央政策,是“见了绿灯大步走,见了红灯原地走”。

广东人强调,除了不能干的什么都可以干;山东人则说,能干的一切都要干。山东人想尽办法把中央给的政策落实到实处,使之件件有成效。

例如,山东最先提出了“以旅游带动经济,以经济促进旅游”的思路。潍坊市第一个设立“风筝节”,以“风筝”文化带动经济发展。自从举办“风筝节”以来,潍坊经济发展极为迅速。泰安市提出了“泰山国际登山节”,“以山为题,借题发挥,文体搭台,经贸唱戏”,成为“登山节”的宗旨。此类颇有成效的文化节,在山东比比皆是,它反映了山东人的实干才能。

山东人务实肯干的精神,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创造了奇迹。针对山东人务实肯干的特性,在与他们做生意时,必须认真地正视这一优点,然后讲究商场策略,尽可能地为我所用,并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其务实肯干精神,抓好企业管理,夺取商机。

(2)正视其务实精神,真诚合作。

(3)利用其实干才能,大胆重用,为己产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