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女孩嫁人要趁早
18677400000016

第16章 你的青春你做主

老公是陪伴你一生的人,这对你很重要,也正因为此,你的父母或好友一般都会对你的婚姻大事横加干涉,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是为了你好。但是,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所以不要太在意外人的看法,在婚姻大事上,你必须学会自己做主。

1.父母的话要学会选择性采纳

要知道,聪明的父母也有蠢的时候。所以,对于父母的话,孝顺的女孩们不要全盘皆收,一定要学会选择性采纳。

有人说:“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就是生个女孩。天底下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女孩长大了,怎么把她给嫁出去。”

有一个朋友,他有一个正处于芳龄的女儿,爱如宝。对于女儿的终身大事,他总说:“我的闺女还能发愁这个事情?再说了,中国未来的若干年都将是男女比例失调。到时候,一家女,百家求,我就等着人家来求我当老丈人。”

不错,中国人口的性别比例的确是失调了:女少而男多。社会学家们正在为若干年后走投无路的光棍们而忧心忡忡。但那是总体上说的,从工人、农民到官员、老板,具体到特定的阶层、特定的群体,实际情况就未必如此了。至少在中国的大城市,在中等以上阶层中,人口比例就未必是男多女少了。

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女孩子能否顺利地嫁出去,决不是一个人口比例的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社会机会成本问题。不管你是否乐意承认,在婚姻这件事情上,男人的机会领域,远比女人要宽阔。一个男人30岁而尚未成婚,这有可能意味着他的面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如果他40岁还未结婚,那他就会变成一个“宝贝”——至少在大城市的特定阶层是如此。可是同样的情况,对于女人来说,就是一条非常危险和日渐狭窄的道路了。

现下,十八九岁的孩子们情窦初开,都还懵懂,男孩子们不仅没有意识到他们可以等,而且他们可以因等待而不断“升值”。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聪明的女孩子就应该趁着年轻男孩尚未“清醒”,先下手为强,赶紧俘虏一个。否则,自己二十五六岁的时候,相信她的父母再不会气定神闲了。

到那时候他们会干什么呢?他们会到公园里和一群老头老太太一起,四处接头,为他们的宝贝女儿张罗相亲。

聪明的女孩子都应该明白,父母的话该听则听,不该听的时候,你得有自己的主意。

2.不要让过去的感情伤害影响你现在的生活

根据统计数字,能够和初恋情人结合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一般人在结婚之前总会经历至少一次、甚至多次的碎心失恋和分手。

其实,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很理性地来看待爱情呢?要知道,分手和离异,只是个人情史上的一个标记伤痕的仪式。未婚之前,分手象征着通过考验的成长印记;结婚之后,离异则可谓是一个新成年礼了。

诚然,分手和离异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悲痛。当你不幸走进了一个越来越狭窄的死胡同的时候,面对前面的墙,你是那样的无奈和不知所措,在心中抱怨选错了路,没有看清前方,感到沮丧和无奈,但仍有些不愿面对。此时让你马上转身,也许会碰到紧贴着的墙,让自己受伤,那么先退一步,退一步也许比立刻转身要容易一些,然后仔细看清眼前的一切,明白前面已没有路,再努力也不会过去,再转身,也许一切就更容易接受了。

每一个为情所困的女人往往都是为爱付出了许多,而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爱,反而得到的是一种冷漠和折磨。也许对你而言,离开一个你深爱的人真的不容易,也许忘记很难,那么先退一步,不再把他看作是一个你深爱的人,站得稍远一点,然后看清他。

面对残局,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独自活下去。不仅重新活给自己看,更要好好活给对方看。在这个心碎的时刻里,即使你放弃自己的矜持和自尊,也是什么都挽回不了的。你必须重新肯定自我的价值。不管分手和离异的理由如何,这并不意味着你这个人得到了完全的否定,更不意味着你将来的感情生活也注定是失败的。你仍然是原来的你。你完全无须再用对方的观点为观点来看待自己。你俩只是无缘相聚,谁也不比谁差。

要告诉自己停止受苦,给自己一个崭新的开始,别再等待那一线悬命的电话了,更没有必要再对着爱情纪念品哭泣了。设法让自己睡个好觉,然后开始去做一些原本就想做的事:运动、旅行、换个发型……总之是那些平时最吸引你的好玩的事。

面对残局,自己还应该要学习遗忘与肯定。想要遗忘,不再去想他,的确千难万难。但是,时间会让一切褪色。时过境迁后,究竟还有几人尚能清晰记得那个受苦纪念日呢?忘怀不仅是宽恕对方,也是放过自己,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这不仅能在个人情史上长留美丽的回忆,也是学习和成长的祝愿。

淡定地面对爱情的伤害,不仅会重新燃起爱与被爱的希望,也会爱得更加美好。要想办法去忘记,如果你突然想起来的话,你要立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因为没有什么是值得你留恋的。

把所有不开心的事情都背负在身上,未免太沉重了。我们一生没有人比自己更希望自己幸福,如果你想幸福的话,凡是抛弃你的,或者是没缘在一起的,你首先要骗自己:那个人没有选择你就是他的不对,他就是不好,你不值得为他伤心、为他难过,他抛弃我就是愚蠢……因此,为了我们自身的快乐和进步,就有了遗忘的必要性。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快乐地生活,那么这需要大家学会“遗忘”——遗忘那些该遗忘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