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一生难忘的36件事
18675800000020

第20章 我和爸爸一起劳动了一天——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劳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中国)王符

我和爸爸一起劳动

上中学以后,我开始有点讨厌起自己的家庭来,因为许多同学的家庭条件都比我好。有时候,我埋怨上天为什么让我降生到这样一个无权无势的家庭,我甚至因此感到很自卑。但是,和爸爸一起劳动的经历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个周日,父亲叫我和他一起去砖场脱坯。我极不情愿地跟在父亲屁股后去了。在炎炎烈日下,我和父亲和水、和泥,然后把它装进坯模……汗水湿透了我的全身。我偷眼望了一下父亲,只见父亲的汗珠一颗一颗往下淌,在烈日的炙烤下,父亲的脸被烤成了酱红色,我心中忍不住有些伤感。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还酷热的天突然间刮起大风,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父亲叫醒正在午睡的我同他一起去盖他脱好的砖坯。风雨交加,我们一家人在砖场上忙活,我们把上千块砖坯摞起来,盖上塑料布。风越来越大,往往是这边盖好,那边又被掀了起来。而雨却越来越大,有一半的坯被泡在水中烂成泥团,甚至有些摞坯经不起风雨吹打轰然倒塌。全家人手忙脚乱,父亲辛辛苦苦一个月脱的砖坯多半成了废品。风雨中我看见父亲的脸庞痛苦得变了形,终于,父亲哇地失声大哭。全家人也跟着号啕大哭起来。

那一刻,我的心碎了。想到我所有的学费就是父亲这样一块坯一块坯地脱出来的,想到父亲是怎样辛苦地养家,可我却不停地抱怨着,我为自己羞愧不已……

我体会到了爸爸妈妈赚钱的不易

从小我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喜欢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满足我。上学以后,我只管学习,家务活从来不做。直到有一天,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才体会到了爸爸妈妈赚钱的不易。

那一次,老师带领我们体验生活,我们选择的是卖报纸。我们六个同学分成一组,拿着报纸在广场上叫卖,引来人们的注目。有人过来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报纸啊?”我急忙回答:“是晚报。”“哦,晚报啊,我家订了。”那个人说了一句,转身就走了。

我们卖力地拉拢顾客,结果买报纸的人并不多。后来,太阳升起来了,气温骤然升高了,我们又热又累,感觉嗓子直冒烟,最后连叫卖的声音都喊不出来了。这时,我才体会到要赚点钱原来这么难。

那次买报纸的经历给我很深的感触。那天回家的路上,我拖着疲惫的身子,想了很多。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在工厂里上班,一定很辛苦,可是他们从来没在我面前抱怨过,总是答应我提出的各种要求。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我应该多体贴他们点啊,不能惹他们生气了。那一刻,我发现自己懂事了。

在现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家长们哪个不为“钱”途疲于奔命?而我们的孩子有时却像是旁观者,根本不知道或者不顾父母赚钱的辛苦,只是心安理得地躺在父母怀抱中享受。而许多父母出于爱子心切,情愿只身为孩子遮风挡雨,也不愿让孩子过早地了解生活的艰辛,不愿让孩子的生活中出现哪怕是一丝阴影,但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孩子产生错觉:生活中只有阳光,只有甜蜜,没有坎坷,即使家里出现经济困难,那也是该父母操心的事。这些父母最终会痛心地发现:孩子缺乏那种和家人同甘共苦的意识,而此时父母与孩子的心实际上早就隔开了,隔远了。

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辛劳,就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美好时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就不能感念父母的恩情,学会体贴父母;就不善于珍惜父母的劳动,在生活中学会节俭。因此,给孩子一次参加劳动的机会,让孩子感受一次劳动的艰辛,可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辛劳,懂得爸爸妈妈赚钱的不易,这种教育方式,比父母苦口婆心地说上一千遍都管用。

在上面的故事二中,“我”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但是从来不知道父母的辛劳,直到有一次参加学校里的勤工俭学才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才体验到钱是怎样一分一分地赚来的。对父母来说,其实可以在生活中制造一些机会,让孩子感受工作的辛劳,让孩子改掉大手大脚花钱的坏毛病。

建议一:给孩子参加劳动的机会

“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的歌词,已经被好几代人传唱,学习和劳动一直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劳动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都不让孩子承担家务劳动;在学校里,有的老师甚至把本就不多的劳动机会转给了家政公司,教室的卫生居然请家政公司来打扫。孩子失去了劳动机会,不但不利于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也难以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艰辛。

许多父母认为学习是最艰苦,也是最难的事情,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连学习这么难的事情都能作好,将来学起其他事情来就简单多了。殊不知,他们忽视了童年的劳动体验对孩子日后生活带来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参加劳动的机会,让他们既能从劳动中体验到乐趣,又能感受到父母的辛劳、感念父母的恩情。

建议二:互换角色,让孩子来持家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你不妨用事实说话。如,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试着体会做父母的感受。平常都是妈妈叫孩子起床,现在不妨让孩子叫妈妈起床,让孩子体验一下自己赖床对妈妈造成的不便。另外,让孩子做点家务,并学着采购家庭需要的生活用品,既能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又可以增加孩子的自理能力。

老杨的儿子今年13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吃穿玩乐越来越讲究,每天饭桌上若无鸡鸭鱼肉,便绝食抗议,衣服稍旧或不时髦就不愿穿。他平时向父母要零花钱时,10元、20元不在眼里,难以达成“协议”,而且对家里的物品也毫无爱惜之心。

儿子的现状让老杨深思,他与妻子的工作单位都不景气,两口子随时都有可能下岗,家庭每月总收入还不到1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儿子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他们日后如何能侍候得了这个“小皇帝”?

夫妻俩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妨让儿子来管一个月的家。他们把一个月的家庭收入700多元交给儿子。儿子起初很高兴,说再也不用整天地要零花钱了。开始时儿子天天买鸡鸭鱼肉,大手大脚地花钱,结果不到10天工夫,就用了400多元。老杨提醒儿子:“这个月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看你怎么用。”儿子也为难了,从此每天买菜只买点白菜萝卜,根本无荤菜,老杨两口子都吃不下来,更别说儿子了。一个月下来,儿子明白了父母持家的不易,他懂得了,钱不是随意花的,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方能让一家三口个个满意。如果你想买这个,他想买那个,最后,家里可就乱成了一锅粥。从此,儿子再也没有津津乐道于这个品牌那个品牌,也不再挑三拣四,“钱要用对地方”成了他的口头禅。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机会去买菜、交水电费、电话费等,让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同时让孩子了解一个家庭的必要开支,体验到生活的艰难。父母平时买东西时,也可以带着孩子,在不断的比较、挑选中,让孩子理解金钱的价值,从而培养孩子爱惜金钱的良好品格,有效避免孩子胡乱花钱的坏习惯。

建议三:让孩子了解家庭经济状况,懂得合理开支

很多家长避讳和孩子谈家庭的经济问题,是觉得孩子太小、怕他们过早地染上世俗的铜臭味,或者背上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和压力。“经济问题是大人应该操心的事,苦自己不能苦孩子,小孩子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成了不少家长的“口头禅”。正是这种不应有的避讳导致了教育的真空,使错误的、盲目攀比的金钱观乘虚而入,占领了孩子们尚不成熟的头脑,他们以为家长的钱来得毫不费力,花起来自然是大手大脚。

其实,既然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那么不管家境到底如何,家长都应该对孩子实话实说,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也是对他们的知情权的尊重。让孩子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个真实的了解,参与到家庭的经济问题中来,孩子就能明白家长的钱不是白来的,花起来也就能懂得珍惜和节俭。

此外,即便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也要让孩子懂得,这些钱都是父母通过辛勤劳动赚来的,孩子不能随意挥霍。父母要让孩子知道,钱必须花在正事上,不能乱花钱,要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