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18674000000020

第20章 人生如树,诚信是根

第一节 以诚待人,做人根本

人生如树,诚信为根。有了根的滋润和庇护,人生才能枝繁叶茂,花果飘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然也是现代社会做人的基本要求。

原文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信之,信德。

译文

对于守信用的人,我信任他;对于不守信用的人,我也信任他,这就叫信人之德。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复杂程度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这为究竟怎样做人出了一道大难题!历来人们都主张知人而交,对不了解的人,应有所戒备,对已经基本了解之人可以给予信任。而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又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事实上,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样的。”

要想得到知己,首先你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要讲真话、实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以你的坦率换得朋友的赤诚和爱戴。就像这首诗中写的:“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难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扉给人看。”

曾看过一篇名为《爬行上班的小学校长》的文章,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在一学期初,为激励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校长路克曾公开打赌:“如果你们在11月9日之前读完15万页书,我在那天爬行上班。”全校师生猛劲读书,终于在9日前读完了15万页书。有学生打电话给校长:“你爬不爬?说话算不算数?”也有人劝他:“你已经达到激励师生读书的目的,不要再爬了。”但路克却坚定地说:“一诺千金,我一定爬着上班。”

和以往每天一样,路克于早晨七点钟离开家门,所不同的是他没有驾车,而是四肢着地爬着上班。经过三个小时的爬行,路克磨破了五副手套,护膝也磨破了,但他终于到了学校,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自己心爱的校长,当路克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孩子们蜂拥而上,抱他,吻他……

是啊,衡量诚信的标准是行动,诚信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你以诚相待,他亦以诚相待;你我使手段玩欺诈,他亦非白痴。结果只能是人人都活在欺骗和面具下。

前些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三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四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六瓶,返回时摔坏了三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以诚待人,像是为自己植一棵树,给世界一片绿荫,给人心一片清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以诚待人,能在可以信赖的人们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诚实在,表露真心,“敞开心扉给人看”,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下猜疑、戒备心理,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闭锁的一面,同时,又有开放的一面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以一个开放的心灵换取一个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用真诚换来真诚。如果人们在发展人际关系中,能用诚信取代防备、猜疑,就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结局。

在东汉时期,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张锋,一个叫赵亭。两人来往密切,交情深厚。特别是张锋,人品端正,诚信无私,深得赵亭的敬重。

一天,赵亭来到张锋家中,说道:“张兄,小弟奉命调京城供职,路途遥远,且限日到京,行程匆促,钱物携带很不方便,我想将130万贯钱先寄放在兄长这里,以后再来取。您看行不行?”

张锋满口答应,说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我一定代贤弟妥善保管。你什么时候来取都行。”于是,赵亭就把130万贯钱送到了张锋家中。张锋当面把钱封存好。

赵亭启程赴京那天,张锋十里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赵亭再三劝说留步,两人方依依惜别。临别时,赵亭还说:“那笔钱张兄如果需要用,您尽管用就是了。”

赵亭到京后不久,京城突然爆发了一场瘟疫。赵亭一家不幸染上此症,先后死去,只剩下他的小孙子。赵亭在临终前抖抖索索地拉着小孙子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年纪……这么小,怎么……生活啊?你如果……能够……活下来,我有……30万……贯钱,寄放在……家乡……你……张锋爷爷……家中,你可以……取来……维持……生计……”

赵亭去世了,孙子记住了他的话,知道他在家乡的张锋家中寄放了30万贯钱,但当时年幼,路途又远,无法去取回这笔钱,只能靠在京的亲戚朋友周济度日。

十几年过去了,赵亭的小孙子长大了,这才返回故里。为了安置家业,他想去找张锋取回爷爷存放的钱,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这口说无凭,手中没有任何证据,这么多年过去了,能拿得到这笔钱吗?

那天,张锋正在书房里读书,忽然家人进来说,有一位青年人求见。张锋来到客厅一看,觉得似曾相识,又实在想不起是在什么地方见过,是不是真的见过?那青年拜见了张锋,说起爷爷赵亭,张锋才知道他原来是赵亭的孙子。

张锋闻听赵亭贤弟一家的不幸,回想起过去两个人的友情,百感交集,为朋友哀伤。赵亭的孙子还没有启齿问钱的事,张锋就说了:“你的生计暂时不用发愁,你爷爷有130万贯钱寄放在我这里,你现在可以拿去用。”

赵亭的孙子一听,着实吃了一惊——爷爷说的是30万,不是130万呀!于是,他将爷爷临终前的话说了一遍,问张锋爷爷说:“您老人家是不是搞错了?没有那么多,只有30万。”

张锋忙说:“没有错,没有错!孩子,可能是你爷爷重病之际,头脑不清醒,把话说错了。”说着,忙到储藏室将赵亭当年寄放的130万贯钱搬了出来,亲手交给了赵亭的孙子。

赵亭的孙子接过钱来,含泪告辞。他想:张锋爷爷不愧是我爷爷的好朋友。这真是钱财有数,诚信无价啊!

交友要交心,待人贵在诚,真诚地对待朋友,应该讲信用,守诺言,言必信,行必果。赵亭奉调赴京履职时之所以将130万贯钱寄放在张锋家中,就是因为他相信张锋这位朋友,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位朋友人品端正,诚信无私,而且后来发生的事情也确确实实证明了这一点。正所谓:“钱财有数,诚信无价!”

人生有了诚信,人生才有价值。人生有了诚信,就像开放在郊外的野花,有了阳光雨露的滋润,才会有万紫千红,芳香四溢;人生有了诚信,就像颠簸在海上的小船,有了远方灯塔的指引,才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只要有诚信在,人间就有真情在,未来就有希望。

诚信是心灵之土,让灿烂的鲜花绽放出明媚的笑脸;诚信是穿越心田的涓涓细流,让枯竭的心灵清澈而欢快;诚信是成功之根,将成功的智慧点燃……

第二节 生活离不开诚信

一个顾客走进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古语说得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再一次又一次的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应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的更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没有足够亮点。而没有了诚信则没有了一丝光明。你可以不是西施,也可以不是潘安,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假如没有了诚信,那就不能称之为“人”,诚信源自于人与人之间的认同与信任。

下面来看这样一则故事:抗战时期,县内有一个胡姓石匠,为人忠厚。一次,应人要求去修石磨,主人叮嘱几句转身走开,胡石匠在打开磨底时,突然发现内藏金银元宝数个,石匠先密封石磨,再找到主人告之,一时传为佳话。那时,恰逢县内有一伙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土匪,地下抗日力量念其几次伏击日伪有功,根据政策对其开展争取团结工作。匪首对此感激涕零,但又考虑到自己曾有劣迹,一时犹豫不决。几经争取,匪首才以实言相告说,惧怕投诚之后遭到清算,需找一可信之人作证,以担保日后的安全。

地下武装列举县内绅士、名流数个,匪首都摇头否定,最后匪首自报了一个人名曰:胡石匠!

再来看这样一则故事。说清末民初,当时中国纺织业的巨头——瑞蚨祥盛极一时。这个源于山东章丘的企业,竟然将其分店一气开到了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等全国有名的大城市,这等连锁规模,就是今天也实属不易。当初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到处杀人放火,也祸及瑞蚨祥。战火不仅烧掉了店铺,而且连账本也一并烧掉了,这下麻烦也随之而来:生意上的赊欠到底是多少,自己欠别人的和别人欠自己的怎么处理。全北京的人都在关注着瑞蚨祥。

瑞蚨祥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令人吃惊的消息:凡是本店欠对方的,只要对方有凭证,一律偿还;凡是对方欠本店的,若对方已没有凭证的,就不用偿还了。消息发布之后,全北京城都被感动了,就连在北京的外国人都为其高跷拇指!这样一来,瑞蚨祥未亏反盈,不仅扩大了在本国的生意,而且很多外商也闻讯而来,和瑞蚨祥做起了生意。有的外商甚至表示,和瑞蚨祥做生意,不收取当时生意圈内的三成订金而只收取一成。诚信的作用由此可见!

选择诚信无疑是正确之选。你一一权衡之后,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的诚信!在你的行囊中有了诚信,你才会有成功。

真诚,不是一件漂亮的外套,也不是随时可以戴上的面具,真诚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颗真诚的心是会放出热量与发出无限光芒的,真诚的人常常给人关爱与帮助,真诚的关怀温暖人心;真诚的赞扬催人向上;真诚的帮助给人力量;真诚的道歉促进和睦;真诚的批评也能滋润心田……身边充满阳光,天永远辽阔晴朗,风永远柔和惬意。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现阶段,它又赋予了新的意义,是我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标志。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让我们牢记立信守则:“以信立身,以信立世,以信处事,以信待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在18世纪英国,一天深夜,一位有钱的绅士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然后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他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这个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得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问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照顾受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生父母都已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没错,这一切都是小男孩用诚信换来的。

诚信,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他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和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一个真正懂得以诚信待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静的心境,去面对周围的一切。

给空气以诚信,你会细腻地感受到每一缕阳光的照耀;给小草以诚信,你会自信地面对崎岖的山路;给朋友以诚信,你会盈满友情的自信和鼓励;给父母以诚信,你会溢满解读不完的爱。人人以诚信相待,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生活中,人们常说:人生需要美貌、需要机警、需要才学、需要金钱、需要荣誉,但人生除了需要上述种种之外,还需要诚信。假如人生没有了诚信,身体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人生没有了诚信,美貌就成了惑众媚人的道具;人生没有了诚信,机敏就成了奸诈的代名词;人生没有了诚信,才学就成了助纣为虐的帮凶;人生没有了诚信,金钱就成了一堆废纸;人生没有了诚信,荣誉就成了欺世盗名的遮羞布。很难想象,生活中没有了诚信,这世界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