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分析
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有鉴定功能,对实验课程教学方向有引导作用。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一项严肃而复杂的科学的工作。必须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在学校实际的环境中,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客观的、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评价标准来。本节从实验教学的特点出发,对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和编制实验教学质量指标和评价标准的方法作一简要的论述。
一、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在我们编制实验教学质量标准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有关质量、标准、课堂教学等基本概念。
(一)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含义
学校的教学活动内容比较丰富多样,但最基本的教学活动就是理论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而实践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实验教学,实验课堂教学是最核心的实验教学环节。所谓实验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主动系统地学习实验知识,学习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创新能力,陶冶情感,塑造高素质人才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对于教学质量的定义现在还不太统一,但从一般质量的定义的基础上,加上教学的特征修饰应该说就是教学质量的含义。教学相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服务行为,而非产品,其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基本需求通过一系列教学行为来满足,教学活动的全部特征能满足学生需求的能力总和就是教学质量。
学生的基本需求是什么,这就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基本属性,而学生的基本需求要受到学校根据国家需求制定的教学目标与人才市场的制约和引导。这时,学生相对人才市场又成为学校的一种实体“产品”,学生的全部特征能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能力程度大小,就反映了学生质量。而人才市场的需求随着社会环境和国家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需求状况。而我们只能根据国家要求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质量标准,然后,通过人才市场的调节加以修正。
这样,我们自然而然地引出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含义就是:教师通过实验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成为全面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充分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就是高质量的实验课堂教学。
(二)影响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
实验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教师在一定的实验环境下,运用合理的媒介和设备,通过最佳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知识和能力。其中,教师、学生、实验教学内容、设备、媒介、环境、教学设计等构成了实验课堂教学的要件。也就是说,这七大要件决定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维度,可以说缺一不可。为此,根据这七个维度编制出相应的实验课堂教学标准,来约束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1.教师的素质。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实施严谨的教学管理,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在互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的教学态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出色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在实验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但在评价实验教学质量时,着眼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习表现上。为此,我们提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主导性、积极性、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这是实验教学质量标准的第一要素。
2.学生的特质。学生是实验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占有主体的位置,他们的特质状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态度、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思维方法、动手能力等,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实验学习质量。我们要求学生必须积极投入实验教学过程中,纠正部分学生偏废实验的现象,充分发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兴趣,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敢于在实践中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实验教学取得优秀的成绩。如果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参与性、实践性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质量不可能提高。显然,这一特性和要求就成为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要素。
3.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学中,要有一本内容完备的指导实验操作的教科书。其内容既有实验的基本目的、基本原理、实验数据测量等理论简述,又有实验仪器说明、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学生做实验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导。教科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指导性、适用性等,这是实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4.实验设备与材料。实验课堂教学与理论课堂教学的最大不同,就是要有一定数量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这是搞好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首要的硬件。没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优质的材料标本,就无法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所以,实验设备性能的选择、实验仪器操作的使用、实验材料标本的选用都要严格挑选、检测,以达到实验目的和技术要求。这就要求实验仪器具有先进性、精确性、稳定性,实验材料标本具有合格性和适用性。
5.媒介。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教学媒体更加科学、更加先进、更加多样化,尤其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所以,教师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文字、图片、语言、板书、演示、标本、挂图等媒介获得知识,随着计算机、激光器的诞生,大众传媒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效果更加逼真,运用方法更加灵活,简直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利用电子表格、文字处理软件、全息光盘、互联网等媒体和技术可处理以前不可能实现的学科知识的动漫效果,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明显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所以,媒介的科学性、适用性、合理性、适时性成为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要素。
6.实验教学环境。任何一个实验要想得到预期的结果,必须有一个比较合适的环境,设置一些有利的条件,否则,实验教学过程无法进行。环境因素较多,有实验场地环境,如水、电、暖等基本设施;有实验状态环境,如温度、湿度、防震、避光等;有实验技术条件,如仪器、设备、技术规格要求,材料药品的纯度、精度、级别要求等;有实验管理条件,如管理制度卫生条件等。因此,根据实验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实验课堂教学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这就要求环境能够具有规范性、适用性、保障性、控制性。
7.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就是实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的策划。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必须在认真分析实验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把教师、学生、实验内容、设备、媒介和环境等实验教学要件综合考虑,有机地组合起来,设计出最优越的教学运行程序,充分发挥各要件的作用,达到实验课堂教学的最好效果。优秀的教师有较强的组织、设计、协调能力,对影响实验教学的因素能有效控制,并运用到极致,导演出有声有色的、生动的课堂教学秩序;拙劣的教师会使教学秩序混乱不堪,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要求在实验教学设计上达到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合理性、创造性。
二、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指标和标准的编制
我们已论述了影响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是笼统的、抽象的,不便于进行观察、测量和操作,有必要把这些因素加以细化和优化,使其变成可操作的具体项目内容。这些项目内容进一步量化后变成了不同等级的质量标准,运用这些标准即可监测和控制实验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指标的编制
所谓指标,就是对某些项目因素在“计划中规定达到的目标”。指标的编制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对于定量或定性的指标,还应计算出它的权重,以便更科学和客观地处理评价信息。指标体系就是反映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指标的集合。
编制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指标时,一般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集思广益,详细列出与实验教学目标有关的所有指标,力求完备。这些指标可来自各方面相关人员关注的实验问题,可以是实验的经验总结,教育和评价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实验专业人员的咨询意见等。根据实验教学目标的复杂程度不同,有些项目因素由若干一级指标构成,某些一级指标又可分解为二级指标,甚至细化为三级指标,总体构成实验教学质量指标体系。
在初拟实验教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指标要进行适当的归并和筛选,使指标更加简练,更能体现实验教学质量的本质,以保证指标的有效性、可行性。一般采取统计方法、理论论证和专家评判相结合的方式。在筛选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原则:其一是实验教学指标应具有关键性。即选择对实验教学质量产生持久而重要影响的指标,消除可有可无、影响不大的指标,防止面面俱到,过细过全,要体现指标的导向功能。其二是实验教学指标应具有独立性。同一层次各指标不能相互论证,尽量减少相互渗透,庞大的指标体系会增大类似指标的权重,精干的指标有利于提高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自洽性和可行性。其三是实验教学指标应反映教学质量的本质属性。指标是反映实验教学特性的具体表现,若从因素向指标转换的过程中有可能造成不反映实验教学本质的情况,就应删除偏离因素本质属性的指标,以提高指标的有效性。其四是实验教学指标还应具有可测性的特点,用定量的数值或定性的语言,都可以实际操作。
(二)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编制
实验教学质量标准的编制应在指标编制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指标的内涵,并客观、准确地区分出等级量化标准。这一步工作将更细致、更复杂、更艰难。
1.对于概括性强的实验教学指标,分解成若干个可观测的项目,项目的内涵用明确、客观的语言文字表述清楚,准确地反映一个特定的基本要求,构成一个标准的条款。标准可以是一种,如用标准区分合格或不合格,也可以是多种不同层次的标准,在合格之上又可分出具有不同要求的标准。
2.对项目的内涵可以用程度不同的修辞或内涵的覆盖面宽窄来确定基本要求的不同,进而确定标准的不同等级。可以用定量的数字确定标准等级,如十分制、百分制等,不同等级可赋予相应的分值区间。也可以用文字等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或字母等级(A、B、C、D、E)定性表示。由于不同等级的标准的文字描述主要是靠限定语来加以区别,因此,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只确定优等和合格两类标准,这样比较简便,容易操作,以解决等级过多不易精确描述的困难。
(三)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指标和标准的权重分配
为了反映不同指标及标准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作用大小,我们引进权重分配。权重又称权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统计量时,对多个变量具有权衡轻重作用的数值。在实验教学中权重是指根据各组成要素在整体中的地位重要性和作用大小而分配予不同的数值。
1.权重的重要性。编制指标的标准时,选择正确的指标体系和标准是重要的,科学地分配指标和标准的权重也是不可忽视的,权重的正确设定对评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样一套指标体系,如赋予不同的权重,评价的结论会大相径庭。指标和标准规定了评价的内容,具有价值的变量,揭示了变量的特性,而权重则进一步界定评价内容的相对重要性,反映了变量价值的大小。
2.实验教学质量指标和标准的权重分配方法。如何筛选出反映实验教学质量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人们往往采取组织专家会议的形式,以论证的方式,相互启发,共同商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般列出初步拟定的若干项指标或标准,请专家们思考后,给予排序,汇总出名列前茅的几项,并请专家分出相对重要性,如很重要、重要、一般等,最后删除多数专家列为不重要的指标或标准,对保留的项目,给予权重分配。
不过,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权重的分配力求简约,提高可行性和科学性。过细的分差、过小的权重分配看似认真,但不利于操作,也没有必要。相反,它反映了编制者对实验教学特征的认识还不深刻,还未找到本质内容。因此,要精心钻研实验教学的内容,增强评价权重分配的科学性。其二,在确定权重之后,必须得到实证性的支持。因为权重本身反映的是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这会受到因人因事的主观判断,较难客观反映其真实情况。所以,应在多次实证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完善,才能得到科学、合理、准确的权重分配。
第五节 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我们已制定了实验课堂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指标和标准,相当于为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立了“法”,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在实验教学中,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应以此为依据,不能束之高阁,要在实验教学中认真执行,严格要求。我们应该运用这些指标和标准对实验课堂教学进行严肃、客观的评价,以达到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不断改进的目的。如何实施质量评价,就是本节要讨论的问题。
实验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主导施教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优秀素质的共同活动的行为。自然,凡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及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都可作为评价对象,即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计、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教学媒介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和实验条件为主要的评价对象。
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按照既定的指标和标准,对实验教学过程的主、客体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一、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前期工作
在这一阶段主要做好组织、人员、方案和思想的准备。组织准备就是成立专门实验教学评价领导小组,对评价过程做出总的部署和安排,使评价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人员准备就是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评价理论和有关文件,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使评价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地做好评价工作。同时,要选聘理论专家、技术专家、学科专家等,参与实验教学评价,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理论技术专长。
所谓方案准备就是设计实验教学评价方案。它是评价过程实施的蓝图,评价工作的工具,是实现实验教学评价内容、方法、程序的预期结果的指导性文件,必须精心设计,严格执行。评价方案应具有一定的基本要求:其一,应以实验教学质量标准为依据。这里的评价标准是指一切实验教学活动质量或数量要求的规定,一般包含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如果编制的评价标准是科学、客观和有效的,那么评价的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就高。其二,评价程序要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这就是说评价活动的指导理论和评价方法是科学的,评价的运行程序是规范的,而且整个评价程序具有可操作性,能得出明确的客观的结论。其三,评价方案使参与评价活动的人员都有积极性。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大家要把教学评价作为重要的改革措施,使评价结果能令人信服地接受。评价方案的内容应全面完整,主要应有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实施期限、评价报告、被评价者、评价预算等。只有搞清楚评价方案的这些内容,才能使评价工作有着指导意义并达到预期的评价效益。
另外,还要做好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思想准备工作。评价者在实施评价时,他的实验教学专业技能、思想品质、爱好兴趣应与评价指标保持一致,不能表现出自己特有的价值取向,使评价的客观性受到影响。同时评价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谋私利,实事求是,了解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具备一定的实验教学评价理论、评价方法和评价技术。而对于被评价者也应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一方面防止有消极应付、被动审查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要防止骄傲自满、过度自信的情绪,应主动参与评价工作,积极配合评价,使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二、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是评价的关键环节。就是运用实验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收集各种评价信息,经整理分析,做出符合实验教学质量的真实价值判断。
(一)内部自评
在评价工作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为了确保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可由学校领导、院系领导、同行专家组成或由学校督导团、院系督导组、班级信息员组成评价组进行内部自评。这样,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达到查漏补缺、示范推广的目的。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即使上级领导部门不组织专家组对学校进行教学评价,学校也应把“内部自评”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一项定期进行的工作,使其构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学自我评价,这也是规范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的和重要的手段。当然,这种教学自我评价可以是学校组织的全校性各院系、各专业的教学评价,也可以是各院系(部)自己组织独立的教学自我评价,从而使教学评价工作根植于教学基层,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
(二)外部他评
这是实验教学评价中最关键的一步。要求被评价者实事求是地全面提供实验教学资料和必要的仪器设备,防止和杜绝弄虚作假不良行为的发生,评价者则要加强监督检查,坚持公平、公正立场,认真细心地工作。
在实验教学评价中,采集评价信息是进行评价的客观依据,做出科学结论的必要条件。采集信息愈充分,评价结果愈准确。采集评价信息的方法有听课法、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访读法、查资料法等,其中听课法和观察法是实验教学中最常用的基本采集信息的方法。在听课和观察之前,要按照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编制出适用各类评价者的不同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如领导管理者用的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专家用的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的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评价者对评价表要仔细研读,把握其中的核心内容和评价要领,作为采集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当然,评价表的编制可有不同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验教学实际和评价目的,制定不同的表现格式,这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评价实验课堂教学质量及水平。通过信息采集工作,将从不同途径得来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审核、建档。
在实验教学评价中,要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办法处理评价信息。在处理信息之前,必须明确评价标准和具体要求。然后根据评价要求,对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各项表现给出相应的分数、等级或定性描述。
接下来,要运用统计学、模糊数学、系统论、信息论、心理学、教育学、标准化原理等有关知识,将分项评定的结果汇总成综合评价结果。最后对实验教学质量作出准确的客观的等级评价结论。
在实施实验教学评价中,还应该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心理状态给以足够的重视,其目的是消除由主观因素给评价过程带来的干扰,以防影响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信度和效度。
(三)实验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有多种形式,其中课堂听课的形式最为普遍,而领导、管理人员听课,专家、教师听课和学生听课是主要的评价形式。为此,我们特别模拟了三份针对不同听课者的评价表,仅供参考。
三、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处理
对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评价功能的发挥,关系到评价目标是否达到。结果处理就是对实验教学质量的各种结论性意见进行确定与反馈,这是对实施评价方案情况的总结意见的反映。
对实验教学评价结果的检验,就是要检查评价程序的每个步骤是否全面、准确地实施了评价方案。同时,为了充分说明评价结果,有效促进评价者改进工作,需要在细致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实验课堂教学优劣状况进行系统的评论,帮助教师找出存在的问题的症结。只有这样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诊断,才能使评价的结果起到促进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
最终,要写出实验评价报告。它是实验评价最终形成的文本,既是前面评价工作的文字总结,又是指导后面工作的文件。
在处理和反馈评价结果时,要求评价者重视评价工作和评价过程,做到实事求是,秉公办事,使评价结果具有公正性和可信性。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要冷静面对,谦虚谨慎,若评价结果不太理想,应心胸开阔,勇于接受,多从自身去找原因,使评价成为实验教学工作的“磨刀石”、“加油站”,以推动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