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共和国的村庄
18672900000036

第36章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000年2月,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深圳考察,提出要求:“希望经济特区人民遵循邓小平同志指引的方向,在已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全面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完善投资环境,增进经济效益,健全民主法制,搞好精神文明,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总之,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也是在这个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深刻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2000年2月22日,江泽民视察南岭村。

在南岭村,江泽民提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号召。

在南岭村,江泽民说,过去的三大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现在看,就像你们村这样,跟欧洲的城市乃至世界一流的城市相比,恐怕也毫不逊色。

江泽民在南岭村特意就“致富思源”这个课题和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

江泽民视察南岭村后,南岭村党总支部召开干部群众大会,举行座谈会、讨论会,让村民写心得体会,学习江泽民视察广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领会其精神实质。

村党支部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充分的论证,向全体村民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用5年的时间,也就是到2004年,把南岭村建成经济强村、科技新村、文化新村、花园新村、旅游新村、长寿新村。届时,南岭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将会跃上一个新台阶:村集体经济和人均分配比1999年翻一番;40岁以下的青壮年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民在村民总数中占一定的比例;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深圳市新的旅游景点;全村基本无烟尘、无噪音、无废水污染,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生态平衡,林木覆盖率达60%以上;村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

2003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南岭村。

4月12日上午,春雨霏霏。胡锦涛专程来到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考察。当时下着小雨,随行人员给总书记撑起雨伞,胡锦涛看到群众都没有打伞,自己坚持不打雨伞,和大家一起淋雨。

10时40分,胡锦涛乘坐的面包车到了南岭村,闻讯等候的群众热烈鼓掌欢迎。胡锦涛走下车,笑容满面地和群众握手。群众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也不时对周围的村民大声说:“乡亲们好!”

在村委办公楼的电梯里,胡锦涛问张伟基:“老张,身体好吗?”

胡锦涛径直走进村委会办公大楼的展厅参观。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生动记录着南岭村的发展轨迹。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育彪对总书记说:“我们办这个展览,就是要教育村民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苦生活,激励大家继续创业。”胡锦涛点点头说:“这件事办得很有意义。你们取得的成绩,一是靠党的政策好,二是靠你们自己干得好。”

“村里还有多少耕地?”胡锦涛问。

“村里现在以工业为主,农业占2%,主要是种养业。还有20亩稻田作为教育基地。”张育彪回答。

胡锦涛赞许地说:“你们发展得很快,要牢记发展的历程,坚持与时俱进。”

看着展板上“穷时要有穷志气,富时没有富毛病”的大字,胡锦涛说:“这句话好。”

张育彪说:“我们在村民中大力倡导富而好劳、富而崇德、富而思进。规定凡是有劳动力而不参加劳动者,一律不得分红。对党员干部,我们强调要讲‘三心’,即公心、责任心、事业心。”

胡锦涛称赞:“就是要倡导这种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精神。”

从展厅出来,胡锦涛又考察了村务公开的情况。张育彪指着村务公开栏的财务报表介绍:“1994年您来视察时,南岭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亿元,人均收入3.6万元。去年达到1.9亿元,比10年前增加8000万元,人均收入10万元。”

胡锦涛高兴地说:“又有很大进步。1994年村里给老年人每人每月补贴150元,现在每人每月补贴1500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胡锦涛走到一个写有“扩大基层民主,欢迎各界监督”字样的立式电脑前,一边饶有兴味地调阅村党总支的资料,一边问:“本村有多少党员?”

“59名,加上消防、治安支部20名,共79名。”

“平均年龄多大?”

“38.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9人。”

“党总支和村委会成员在企业兼职吗?”

“不兼职。党总支和村委会共有7人,实行交叉任职,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全村外来人员中有多少党员?”胡锦涛又问。

“登记在册的100多人,组织关系没转的有400人。”

胡锦涛叮嘱道:“你们村,务工青年多,流动党员也多,一定要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

随后,胡锦涛走进南岭村党员活动室。活动室内,上网电脑、图书杂志一应俱全。胡锦涛来到电脑前,兴致勃勃地调阅有关信息。看到桌上摆放的《党员组织生活证》,他俯下身子一页一页仔细翻看。他还拿起一本《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个懂得》的小册子,边看边说:“在基层党员和群众中宣传十六大精神,要注意采取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

从村委会大楼出来后,胡锦涛又冒雨来到村民张燕辉家。在了解张燕辉一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后,胡锦涛对当地干部说:“南岭村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缩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江泽民同志到这里考察时提出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你们要努力做到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把南岭村建设得更好,使群众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张燕辉全家人想和总书记照张相,但是不好意思提出,没想到胡锦涛临走的时候站起来,主动提出跟张燕辉一家合影。临走的时候,胡锦涛再次握住80岁的张燕辉老母亲的手说:“老人家,祝您健康长寿!”又对张燕辉12岁的儿子说:“一定要好好学习!”

在南岭村,胡总书记对张育彪说:“小张,你要发扬我们南岭的好传统,为我们南岭这面旗帜增光添彩。”

2005年,已经变更为“龙岗区布吉街道南岭村社区”的南岭村,完成了它城市化的历程。这时的南岭村,面积4.12平方公里,本地居民800多人,外来人员3.5万人。这一年,南岭村经济有长足发展。南岭按照城市化要求,率先完成转地任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及时适应从村委会到社区居委会角色的转变,在居委一楼大堂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工会、民政、城管、计生等社区职能部门实行“一站式”办公,为居民和外来劳务人员提供便民服务。南岭村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2.3亿元,居民人均收入15万元,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2009年的人代会上,南岭村党总支书记张育彪见到胡锦涛,说:“总书记您好!我是深圳南岭村的小张。您1994年和2003年来过我们村!”“我们牢记总书记‘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的教诲,村里又有了很多新变化,盼望着总书记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