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羽的部下有一个骁勇善战的猛将,他在反秦的战争就屡建奇功,为项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后来被项羽封为九江王,他就是黥布。汉王二年,齐王田荣背叛楚军,项王率领军队向北攻击楚国,于是就命令九江王黥布率领军队前去支援,黥布称病没有前往,只是派将领率领着只有几千人的队伍前往。
汉军在彭城打败楚军,黥布又借口有病不去帮助楚国,项王因此而怨恨黥布,多次派使者责备黥布,并征召黥布。黥布愈发恐惧,不敢前往。当时,项王北方忧虑齐、赵两国,西方担心汉国,亲附项王的只有九江王黥布一人。项羽看重黥布的才能,想要亲近并任用他,所以没有攻击黥布。
汉王于彭城惨败后,于下邑曾向张良问道:“我愿舍弃函谷关以东的土地作为封赏,谁可以与我共同建功立业?”
“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一员猛将,与项王有矛盾;彭城与齐王国荣共同于魏地反楚,这二人可以立即使用。而汉王部下的众将领,惟独韩信可以嘱托大事,独挡一面。”
汉王从下邑经魏地来到虞(今河南虞城县),对左右的人说:“像你们这班人,不足以与我一道商议天下大事。”汉王手下掌管传达的谒者随何进前说道:“不明白大王所说的是什么意思。”汉王说:“谁能为我出使九江,使令九江王发兵叛楚,把项王拖在齐地几个月,我夺取天下的事就可以周全了。”随何说:“我请求出使九江。”
汉王三年十一月,随何一行20人来到九江王的都城六(今安徽六安县北),通过九江王的太宰(掌管国王膳食)作介绍,但是过了三天还没有见到九江王,便对太宰说:“大王不接见我随何,必定是以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这正是我所以出使的原因。假使我能见到大王,说得对,那是大王所要闻知的;说得不对,可以在广场上将我们20人斩首,用来表明大王背汉而与楚国友好。”
太宰把随何的这段话向黥布汇报,黥布接见随何。随何向黥布说:“汉王派我恭敬地上书大王的驾车人,我私下感到奇怪的是,大王与楚王为什么这样亲近?”
“我是以臣的身份服侍他。”黥布回答说。
“大王与项王一同列为诸侯,却北面向他称臣,必定是以为楚国强大,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项王攻伐齐国,亲自扛着筑墙的器具身先士卒,大王理应率领九江的全部军队亲自率军前往,充任楚军的先锋,您却只是派4000人去援助楚国。作为北面服侍人家的臣子,本来应当这样的吗?汉王攻占彭城的时候,项王还正在齐国作战,大王理应率全部兵力渡过淮河,到彭城下与汉军作战。大王率领万人以上的人马,却没有一人渡过淮河去参加会战,而是袖手观望两家谁胜谁败。把国家托付给人家的人,应当是这样的吗?大王用空名来依靠楚国,却又想完全依赖自己,我私下认为大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大王不背叛楚国,是以为汉国弱小。实际上,楚兵虽强,在天下人面前却背着不义的名声,因为他违背盟约又杀害了义帝。然而,项王依仗着作战获胜,自以为强大。可是汉王联合诸侯,回军驻守于成皋(又称虎牢,在今河南荥阳县西汜水镇)、荥阳,运来了蜀郡、汉中郡的粮食,深挖战壕,修筑壁垒,派士卒分守要塞。楚国调回部队后,中间隔着魏国,深入敌国八九百里,想要攻战而不能得胜,想要攻城又不能得手,老弱残兵从千里以外运送军粮。楚军到达荥阳、成皋后,汉军坚守而不出战,楚军前进不能攻取,后退又不能脱身,所以说楚军是不足以依靠的。如果楚军战胜汉军,各国诸侯会各自感到危惧而相互救助。可见,楚国的强大,正是招来了天下的兵力同他对抗。所以说楚国的形势不如汉国,这是显而易见的。
如今大王不同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托身于行将灭亡的楚国,我私下对大王感到迷惑不解。我不是认为大王的兵力足以灭亡楚国,我是说大王如果发兵叛楚,项王必定会停留在原地作战。如果项王在原地停留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会万无一失了。到那个时候,我与大王提着宝剑归属汉王,汉王必定会割地封赐大王,至于原有的九江国,也当然还是归大王所有。所以汉王特派我向大王献上这条计策,希望大王能有所考虑。
随何的大论,说服了九江王黥布。黥布向随何说:“遵命。”暗中答应叛楚归汉,但未敢向外泄露。
当时,楚国的使者正住在九江王都城的客馆里,急着要求黥布发兵。随何为促成黥布立即宣布叛楚,便直接闯入王府,楚使当时正在同黥布谈发兵一事。随何进入后,坐在楚使的上位,说道:“九江王已经归属汉王,楚国凭什么让九江王发兵救楚?”黥布被随何的这一举动弄得大吃一惊,楚使闻言后起身走出。随何趁机向黥布说:“事情既然已经决定下来,可以立即杀掉楚使者,不能让他回去。我们急速归向汉国,合力与楚军作战。”黥布对汉使说:“那我按照你所指教的,起兵击楚就是了。”于是,黥布杀死楚国使者,起兵攻楚。楚国派项声、龙且率兵攻击九汀王,项王留在原地进攻下邑。数月后,龙且击败黥布的军队。黥布想要率领部队逃往汉国,又恐怕项王截杀他,便抄小路与随何一同逃归汉国。
同年十二月,随何与黥布回到汉王军营。汉王正叉着腿坐在床上洗脚,召黥布入见。黥布见汉王接见自己时如此傲慢无礼,十分愤怒,后悔自己不该前来归汉。然而既已叛楚,进退无路,想要自杀而死。待黥布走出汉王大帐,来到为自己准备的馆舍,舍内的帷帐以及所用物品、饮食和随从官员的标准同汉王一样,黥布“又大喜过望”。汉王有意这样做,是因为黥布久已为王,恐其日后自尊自大,便对他慢待无礼,折服他的傲气;又以优厚的物质待遇取悦黥布之心,使令他日后忠心为汉国效力。于是,黥布派人去九江,这时项王已派项伯收编了黥布的部队,杀死黥布的妻子儿女。黥布的使者找到黥布的一些老朋友和亲属,率领数千人归属汉王。汉王增拨给黥布一些士兵,同他一道北上。一路上征兵到成皋,从此黥布便逐渐成为汉王属下反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主力部队。
汉王三年三月,楚汉在荥阳对峙已长达10个月之久,楚军多次侵夺汉军从敖仓往荥阳运送粮食的甬道,汉军军中粮食缺乏。楚军围攻荥阳甚急,汉王忧愁恐惧,与郦食其一道谋划削弱楚同的力量,郦食其说:“当年汤伐夏桀,封夏朝后代子孙于杞(今河南杞县,其实是周武王时所封);武王伐纣,封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宋国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如今秦朝摈弃德政,施暴政于民,不讲道义,侵伐各诸侯国的社稷,灭掉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没有立足的土地。陛下果真能重新立六国的后代为王,授予他们印信,他们的君臣必定感激陛下的恩德,无不仰慕陛下的德义,甘愿做陛下的臣民。德义施行于天下,陛下便可以南面称霸,楚王也必将整肃衣冠前来拜见。”
“讲得好。赶快刻制印信,先生可以带着它前往各诸侯国。”汉王高兴地说。
在郦食其启程前,张良从外地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当时正在用餐,见张良回来很是高兴,对他说:“子房(张良表字子房),请前面来坐。最近有位客人为我出了个削弱楚国力量的计谋。”说着,便把郦食其讲过的话对张良复述一遍。并且对张良说:
“子房,您看这个计谋怎样?”
“是谁为陛下筹划的这个计谋,陛下的大事完了。”张良大为惊讶地说。
“为什么会是这样?”汉王问。
“允许请借用您面前的筷子为大王筹划。当年汤伐桀而封其后代于杞,是估计到已能置桀于死地;今陛下能置项王于死地吗?”
“不能够。”汉王答。
“这是不可以封六国后代的第一条理由。再说,武王伐纣而封其后代于宋,是估计能得到纣的头颅,如今陛下能得到项籍的人头吗?”
“不能够。”汉王答。
“这是不可以封六国后代的第二条理由。当年武王攻入殷都,在殷朝贤人商容的闾门表彰他的德行,把被囚禁的箕子释放出来,增修王子比干的坟墓。如今陛下能增修圣人之墓、表彰贤人的阊门,过智者之门时向他们表示敬意吗?”
“不能够”汉王答。
“这是不可以封六国后代的第三条理由。再说,武王散发巨桥仓的粮食以救济饥民,散发鹿台府库的金钱赐给贫苦的百姓。如今陛下能散发府库的资财赐给贫苦百姓吗?”
“不能够。”汉王答。
“这是不可以封六国后代的第四条理由。当年武王在灭殷以后,废弃战车,制作乘车;把兵器倒置,上面蒙以虎皮,向天下人表示不再使用兵器。如今陛下能做到偃息武事而实行文治、不再使用兵器吗?”
“不能够。”汉王答。
“这是不可以封六国后代的第五条理由。再说武王把战马放牧在华山的南坡,向天下人表示不再使用战马。如今陛下能做到使战马休息而不再使用它们吗?”“不能够。”汉王答。
“这是不可以封六国后代的第六条理由。当年武王把拉车用的牛放牧在桃林塞(指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临潼以东地区)的北面,向天下人表示不再用它们运输粮草。如今陛下能把牛放牧、不再用它们运输粮草吗?”
“不能够。”汉王答。
“这是不可以封六国后代的第七条理由。况且天下的游士离开自己的父母妻子,弃去他们的祖坟,抛开他们的老友,随从陛下奔走四方,不外是日夜盼望着能得到一点封地。如今重新恢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为王,天下的游士各自返回故乡,服侍他们的君主,陛下依靠谁去夺取天下?这是不可以封六国后代的第八条理由。如今只有使楚国无从加强力量,已经复立的六国后代如果追随楚国,您怎能使他们臣服呢?真的采用这位客人的计谋,陛下就大势已去了。”
张良慷慨陈词,论证不可以封六国后代的理由,一连在汉王面前摆了八根筷子。听完张良的这通高论,汉王饭也不吃了,把一直含在口中的食物吐了出来,骂道:“这个可恨的书呆子,几乎败坏了老子的大事!”汉王下令立即将刻制好的印信销毁。
郦食其提出来的“复立六国后世”的建议,对楚汉之争时的汉政权来说绝对是让汉政权自取灭亡的计划,幸好刘邦还有张良这样一个思路清晰、高瞻远瞩的谋臣,能够对刘邦进行劝告,让刘邦免去了一次灭顶之灾。张良就像是汉政权中的掌舵人,当航线稍有偏移的时候,即使调整了方向,才避免了这条大船翻船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