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资本与演讲技能
18668400000083

第83章 注意交谈场合

人只要有一点长处,就值得同他交往。而事实上我们所交往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各有长处。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不同场合环境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在小场合与大场合,家庭场合与公众场合,人们对于批评的承受能力有明显的差异。

通常在公众场合中使用指责性语气最易引起人们反感。正因为受特定人际关系和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里说,换一个场合就不行。同样一句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也有不同的效果。这点对人的心境,也是一样,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周围环境,“三思而后说”才有利于沟通。

1.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生活中有些人在交际中对人说话直来直去,惹人生气,把事情办砸,完全是主观上缺乏场合意识的结果。他们对人很诚实,遇事时往往只从个人主观感觉出发,以为只要有话就应该说,心里有什么嘴上就说什么,并不管什么场合、环境,结果有意无意地冒犯了人,自己还莫名其妙,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有两个老人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有见,一见面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后来甲因重病住进了医院,乙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甲的脸一下子拉长了,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

病人心理压力很大,在病房里对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病人怎能不反感、恼火?其实,这位老人本出于好意,想逗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缺乏场合意识,开玩笑弄错了地方,才闹出了不愉快。

有些人说话所以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头脑中缺乏这根弦。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在于增强场合意识,懂得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应当努力做到在每次投入交际活动时,要把场合大小,人数多少,及其相互关系搞清楚,据此确定自己的说话内容和方式。在具体说法上,既要考虑自己的交际目的,又要顾及他人的心理,追求主客观的高度一致。

2.要养成随境而言的习惯

人们的言行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

有些不当的话语并不是主观上想这样说,而是受习惯的支配一不留神顺嘴说了出来,造成与场合环境的不协调,事后连他们自己也感到后悔。例如:

杰克陪妻子高高兴兴上街买东西。在熙熙攘攘的商场里,妻子兴致很高,从这个柜台到那个柜台,买了这件,又看那件,快到中午了仍没有打道回府的意思,杰克有些不耐烦了。当妻子提出再买一件高档羊毛衫的时候,他忍不住生硬地说:“你还有完没完,见什么买什么,你挣多少钱哪?”这句话刚出口,顾客们都朝他们身上看,妻子本来微笑的脸顿时变了样,生气地反驳道:“怎么,我还没有花够钱呢,你急什么?我就要买,怎么着?”直把杰克顶得说不出话来,难堪极了。接着发怒的妻子也不买了,蹬蹬地自个走出商店。使杰克不解的是,妻子的性格本来很温顺,在家里从来不大声说话,说她什么都不计较,更不要说发火了,可今天为什么她的火气这么大呢?很显然,是杰克忽略了场合因素,把在家庭中惯用的说法拿到公众场合来,用生硬口吻指责妻子,刺伤了妻子的自尊心,才引发妻子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表现出强硬态度。

因此,心直口快的人必须有意识摆脱自己口语表达上的惯性,养成顾及场合,随境而言的良好表达习惯。在交际活动中,要把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时间等多种相关因素都考虑进去,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说话,使自己的谈吐既符合场合要求,又符合对象的接受心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交际对象的沟通。

3.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经验证明,人们忽略场合因素,造成语言失控,还常常发生在情绪冲动之时。例如,有的人喝酒之后,或遇到兴奋事情时,情绪十分激动,甚至忘乎所以,不能自控,便会说出一些与场合气氛不协调的话来,造成不良后果。

有个特能开玩笑的青年,在朋友的婚礼酒席上,大讲自己的见闻,逗得人们哈哈大笑。不料他心血来潮,讲起了一个新婚之夜新郎杀死新娘的奇闻。还没等他说完,新娘的脸色就变了,新郎见状也火了,不客气地把他轰了出去。这个青年的失言就是由于情绪失控造成的。在喜庆场合卖弄自己的口才,说与场合气氛很不协调又不吉利的话题,难免惹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