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资本与演讲技能
18668400000151

第151章 克服怯场

在演讲中若出现嘴巴干渴、喉咙紧张、手心出汗、手冰凉、手发颤、恶心、心跳加快、膝盖发颤、嘴唇发抖等症状,那就说明你怯场了。不过也不要因此而更加紧张,大多有过公众演讲经历的人都知道,很少有人能心情平静信心十足地登上演讲台。即使如鲠在喉,即使深感荣幸,或毛遂自荐,随着演讲日期的临近,绝大部分演讲人都会心中忐忑不安:我是否已准备充分?听众会喜欢听吗?我会不会一上台便把演讲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我们知道,演讲怯场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也因人而异。但下面几点原因却带有极大的普遍性。

(1)对听众的评价感到忧虑

这是造成怯场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数人对自己在初次约会中的表现不十分满意。在演讲中,由于评价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听众在“裁判”演讲人,所以演讲者的忧虑更多,心理负担更重。

(2)过分注重听众的地位

如果我们面对的听众比我们的地位高,或者我们认为比我们重要,我们讲话时便感到特别紧张。求职者在评估小组面前的表现往往很不自然,这一方面是因为评价忧虑,另一方面则大多出现在一些演讲比赛中,面对讲台下一个个正襟危坐的评委,心里怎能不怯场呢?

(3)听众人数所带来的影响

这点与个人爱好和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一般人都愿意在“小范围”内讲话。如果听众人数很多,演讲者便会倍加谨慎。因为他们觉得一旦出错或表现不佳,“那么多人”一下子都知道了。殊不知过分的小心谨慎反而加大了怯场的可能性和程度。

(4)对听众的熟悉程度

大多数人在“熟人”面前讲话比较自然。面对陌生的听众,之所以紧张是因为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内便会对我们作出评价。

(5)太在意听众的观点

如果你知道听众或大多数听众所持观点和你的观点一致,那你便会信心十足。反之,你便会有很多担心。

(6)准备是否充分

若演讲者自己心里觉得自己对演讲准备得不充分,觉得有“出丑”的可能,那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可能出卖他。

接下来我们介绍几种克服怯场的办法:

1.充分准备

对付怯场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诚心实意地告诉自己你对本次演讲准备得十分充分:你的选题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听众很有吸引力;你对该题目已深思熟虑,而且收集到了所有需要的资料;你的演讲稿紧扣主题,安排有序;经过反复演练,你已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演讲时间;你对自己的仪表和临场表现有充分信心;你有能力很好地对付讲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2.适应变化

如果你原计划给二三十人作演讲,到场后发现听众有二三百人,你会怎么办?你准备了一份非常正式的演讲稿,走上演讲台你却发现大家都穿着牛仔服和T恤衫之类的衣服,你将如何想?准备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内容,可上场前主持人告诉你只有十五分钟的演讲时间,你又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演讲中绝非偶然事情。所以,如果你被邀去演讲,不要忘了事先搜集如下信息:

(1)有无固定论题,论题范围?

(2)听众成分(包括人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工作性质以及参加演讲的原因等)。

(3)演讲地点(包括其地理位置、场地大小、有无话筒等内部设施)。如果有可能,最好亲自去演讲地点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

(4)演讲时间。何时开始,规定时间是多少,会有多少人讲等。

(5)有无听众提问。有则可在演讲中留一些意味未尽之处,在提问时借以发挥;没有就要在演讲中尽量阐明自己的观点。

3.放松练习

演讲前,如果你仍感到紧张,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你放松:

(1)深呼吸。做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帮助你在演讲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里所讲的“呼吸”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员们都知道腹呼吸在控制声音方面的重要性。

(2)肌力均衡运动。肌力均衡运动是指有意识地让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有规律地紧张和放松。比如你可以先握紧拳头,然后松开;你也可以固定脚掌,压腿,然后放松。做肌力均衡运动的目的在于让你某部分肌肉紧张一段时间,然后你便不仅能更好地放松那部分肌肉,而且能更好地放松整个身心。

(3)转移注意力。演讲前要积极听取主办人和听众意见,这样你便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更好地放松身体和思想。

4.要有幽默感

幽默是演讲中的食盐。优秀的演讲人和有吸引力的演讲内容只有加上恰到好处的幽默才能创造出成功的演讲。所以当你遇到怯场心理的袭击时,不妨学会在听众轻松的笑声中解脱自己。

演讲是冒险。冒险家的事业中总是存在着恐惧,但成功的冒险家都有对付恐惧的办法。作演讲应时刻铭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