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资本与演讲技能
18668400000130

第130章 话因人异,区别对待

当众讲话面对的听众身份复杂,这就要求讲话者有强烈的对象意识,以便区别对待。正所谓“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说话如果“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肯定好不了。因此,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要话因人异,区别对待。

日本社会心理学家古烟和孝说得十分中肯:“即或是最有效的发送者传播最有效的信息内容,如果不考虑接受者方面的态度及其条件,也不能指望获得最大效果。”

话因人异,区别对待,首先是要看听者文化水平。

在我们当众讲话时,由于通常面对的是广大听众,人员构成复杂,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就要求我们更要考虑这一点,顾及听众中大多数人的最低文化水平,尽量用简朴的语言说明一个复杂的道理,例如一位科学家为了排除群众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作了如下说明:

“核电站在建立的过程中,已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防范措施,因此对周围环境的放射性影响微乎其微,核电站附近居民每年所受的放射剂量只有0.3毫雷姆,而每天吸10支烟就有50~100毫雷姆;看一次彩色电视有1毫雷姆,即使核电站发展史上最严重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电站周围的居民受到的放射剂量也只有15毫雷姆,还不如戴一年夜光表所受到的剂量大。煤电站除排放有毒气体和烟灰外,也有放射污染。据对包括核能、煤炭、石油、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在内的11种能源的危险性进行的系统比较,核能是除天然气以外最安全的一种能源……”

在这个说明中,核科学家将晦涩的核专业知识与大众耳熟能详的日常知识相比较,根据听众的知识水平,使缺乏基本科学知识的人,也会对核电站的安全深信不疑。

话因人异,区别对待,其次是要区别听话人的思想状况和情感需要。

19世纪,维也纳上层社会的妇女中,时兴一种筒高、檐宽的帽子,而且在帽檐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羽翎。女士们一进入剧场,观众就只能看到她们戴的帽子,而看不见戏台,剧场经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一再请求女士们脱下帽子,可谁也不予理睬。这时,经理灵机一动,根据女士们爱美、爱年轻的心理状况和志趣特点说:

“年纪老一点的女士可以照顾不脱帽。”

话一出口,女士们竟纷纷脱下了帽子。因为她们面临着“美女”与“老妇”的选择,维也纳的上层妇女,当然谁也不愿意做老妇,她们戴那种筒高、檐宽的帽子,不也是为了追求美吗?

洞察、预测对方的心理,只是为最佳说话形式的选择做准备,而绝不是为了将他人的情感秘密一一暴露,因此言语交际的策略应当是察而不扰。可见掌握了人们内心变化规律,并对症下药,就能切中要害,一击中的,产生良好的讲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