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自然遗产之谜
18666900000037

第37章 古典园林苏州

苏州

走近苏州市,顿时映入眼帘的是那壮丽的古城墙,巍巍的水陆城门,高耸云端的古塔,给人以古朴静密的梦幻之感。

苏州古城,被称为江南“鱼米之乡”,源出于水乡泽国和它的历史文化。苏州古称平江,又称姑苏,位于江苏省东南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在此筑城建都,迄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古代的苏州,商贾云集,车船如流,满城罗绮,一片繁华景象。而今,沿袭历史的步伐,古城依旧,水陆平行,河街相邻,临河人家鳞次栉比。徜徉小巷深处,街坊付出居家的欢笑声,商贩的叫卖声,着实令人陶醉,呈现眼前是一派江南特有的风土人情。如今的苏州是古老的历史与生动的现时交相辉映。

古典园林“人间的天堂”

苏州,除留下古城风貌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深刻印象,更叫人难以忘怀是那里的古典园林之美,前人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园林达200余处,因此,苏州又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苏州园林,现存完好的尚有数十处,其中较有影响的当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等。这些园林以其意境深远、构思精巧、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众多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为明代御使王献臣的私宅,是一座大观园式的园林,久有“不出郛廓,旷若郊野”的美评,其艺术风格疏朗而自然,全园布局虽以池水为中心,但有桥梁通其脉络,有长廊逶迤填其空虚,有岛屿土山顾盼。配景妙在貌若松散,实则精神密集,颇有“虽为人作,宛如天开”之妙趣;留园的风格与拙政园的平淡疏朗恰成对照,它以建筑结构为特长,布局严谨紧密,装饰精巧别致,门户重叠,变化多端,历来有“浓淡相宜数留园”的佳评。网师园为苏州较小的园林之一,其占地仅9亩,园内布局玲珑紧凑,景观似断似续,处处贯通,有行回不尽之致;环秀山庄以假山之妙而著称,外观虽如一堆拳石,进则仿佛置身于千岩万壑之中。

中国的造园艺术历来与中国的文学和艺术相通,有其深远的渊源,受唐宋时期以来的写意山水画的影响,体现在园林建造的整体构思。苏州园林以写意见长,是模拟山水园林的典范。苏州园林处处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在园林中的厅堂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它们不仅起到点缀美化园林作用,还储存了大量历史、文化信息。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手迹,既是珍贵的艺术品,又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综观苏州古典园林,大都产生于苏州经济、文化发达的鼎盛时期,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这些园林共同的特点是占地不广,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尺度、层次、对景、借景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山泉花木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生活空间。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等方面为一体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1.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2.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世纪~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3.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息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4.造园艺术的典范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四座园林,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尺度、层次、对景、借景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