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自然遗产之谜
18666900000031

第31章 三江并流

经过专家鉴定评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2003年7月2日一致决定,将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整个区域达41万平方公里。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

三江并流风景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分布于云南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栗僳族自治州行政区,整个区域面积34000多平方公里,是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即将申报为世界遗产的是其中170万公顷的区域。

由于三江并流区域未受第四纪冰河期冰川覆盖,加上区域内山脉为南北走向,因此成为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信道和避难所,拥有北半球大多数生物群落类型。区域内有77种大陆国家级保护动物和四种国家级保护植物。

区域内高等植物逾6000种,哺乳动物173种,鸟类417种,爬虫类59种,两栖类6种,淡水鱼76种,凤蝶类昆虫31种,全球绝无仅有。

1998年,云南省开始着手三江并流申报世界遗产工作。联合国专家对该地区实地考察,评估讨论后认为,三江并流地区符合联合国规定的世界自然遗产四条标准:在地质方面,三江并流地区是反映地球演化重大事件的关键地区,也是各种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性地区;在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方面,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几乎汇聚北半球各类自然景观;三江并流地区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栖息地和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是世界著名的动、植物标本模式产地之一。

壮丽景观

20世纪80年代,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在一张卫星遥感地图上惊异地发现在地球位于东经98°~100°30′,北纬25°30′~29°的地区并行着三条永不干涸奔腾的大江,这就是位于青藏高原南延至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之中的“三江”(金沙汀、澜沧江、怒江)地区。

金沙江(即长江上游)、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怒江(境外称萨尔温江)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奔涌而出,进入滇西北,三江并靠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奔流穿行400公里,最近处直线距离仅66公里,形成了奇特的“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

这里的水奇。“三江”由东至西江面海拔逐次降低,在北纬27度附近,金沙江为2100米,澜沧江为1900米,怒江仅1600米。谷底三江滔滔,奔涌不息;山顶坝区又镶嵌着许多秀丽的高原湖泊。其间还有不少温泉群。

这里的山雄。崇山峻岭逶迤磅礴,雪峰层出,银光四射。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高6740米,白茫雪山主峰高5429米,哈巴雪山高5396米,玉龙雪山高5596米,被当地人称之为“宝鼎”。这里山峰高大陡峭,形成鲜明的立体气候和植被,谷底炎热,果木葱郁;山坡温凉,花俏草碧,而山顶严寒,冰天雪地。

这里的谷险。三江并流地段,多系水流湍急的大峡谷。有的地方两岸山崖壁立,怪石峥峰,看天一缝。有的断崖突现,瀑跌高坎,水花迸溅,风驰电掣般夺路而去。有的礁石密布,险滩相连,石怪水怒,险象环生。由于水流年复一年的切割,峡谷越来越深。虎跳峡,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深的峡谷。

这里的风情美。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十多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古老的文化、风俗、节日,以及绚丽多彩的服饰、饮食、建筑,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