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名胜风景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由众多雪峰和中国最东边的冰川组成的山谷。隶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整个名胜风景区总面积1340平方公里,其中黄龙风景区面积为700平方公里(包括黄龙本部面积600平方公里,牟尼沟面积100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带640平方公里。这里平均海拔3100米,年平均气温5摄氏度,这里有高山景观和各种不同的森林生态系,以及壮观的石灰岩构造、瀑布和温泉。风景区范围为东经103°25′59″~104°8′45″,北纬32°30′53″~32°54′17″。最高峰岷山主峰雪宝峰,海拔5588米,终年积雪,是中国存有现代冰川的最东点。总面积700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640平方公里。这一地区还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包括大熊猫和四川疣鼻金丝猴。其中以“黄龙四绝”闻名于世:五彩缤纷的彩池,白雪皑皑的雪山,蜿蜒曲折的峡谷和神秘幽静的原始森林,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黄龙由主要区黄龙沟,和牟尼沟、丹云峡、龙滴水、雪宝鼎、雪山梁、红星岩、钻字牌等八部分组成。已被开发的是黄龙沟和牟尼沟两景区。黄龙沟是长3600米,宽30到170米的浅黄色巨型地表钙华坡谷,宛如一条金色的巨龙,蜿蜒于林海与雪山间,构成奇、峻、雄、野的特点,堪称“中国一绝”。其钙华景观不仅规模宏大,环境原始,而且类型繁多齐全,有:钙华彩池(多达3400个)、钙华滩、钙华湖、钙华泉、钙华瀑布、钙华洞穴等,可称作罕见的世界天然钙华博物馆。黄龙沟分布钙华段长3600米,最长的钙华滩长1300米,最宽10米。钙华彩池多达3400个,堪称中国之最。牟尼沟有由扎嘎沟和二道海沟组成,以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温泉和钙华达瀑布为主要特点,风景旖旎,富有高原风情。
黄龙之美,最美在水景,数千彩池,缤纷灿烂,绚丽多姿。人们一进山谷,只见高峰连绵,浓荫蔽山,层层池水,众彩分呈,即被这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所迷。在众多的彩池中,以南部的洗花池、盆景池等最具特色,被称为黄龙八大景观。黄龙名胜风景区在地质构造上处于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结合部。空间位置的过渡状态,造就区内地理状况特别复杂,蕴涵着大量自然之迷。区内雪峰林立,海拔5000米以上的就有7座,区内广泛发育着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岷山主峰雪宝鼎地区为典型,冰川类型齐全,分布密集。这里的高山峡谷江源地貌保存完好,具有最典型完整的“上宽下深,南直北曲”的特征。
黄龙名胜风景区还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高等植物1500种,多为中国特有的,属国家一至三类保护的有11种;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云豹等一至三类国家保护动物。
黄龙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的岷山山脉南段,属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巨型的地表钙华坡谷,蜿蜒于天然林海和石山冰峰之间,宛若金色“巨龙”腾游天地。自然景观犷中有精,静中有动,雄中有秀,野中有文,构成奇、峻、雄、野的景观特点,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之誊。
黄龙属昆仑秦岭地层区,西秦岭分区,摩天岭小区,上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发育较全。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厚度达4000米以上;三叠系为碎屑岩沉积,厚度达万米;第四系为冰川沉积和钙华沉积。
黄龙属涪江水系,牟尼沟属岷山水系。涪江源于雪山梁,向东北偏南而流,纳入草弯沟、大弯沟、龙滴水等支流,于扇子洞出境,构成完整典型的树枝状涪江源水系。区内地下水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喀斯特裂隙水,是钙华沉积的惟一物质来源。
黄龙处于北亚热带,秦巴湿润区和青藏高原至川西湿润区界的两侧,属高原温带至亚寒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海拔4500米以上为高山寒带;4000??4500米为高山亚寒带;3000??4000米为高山温带;3000米以下为山地温带。特点是高山湿润寒冷,河谷干燥温凉,冬季漫长,春秋相连,基本无夏,温度变化大,日照充足。
成土母质主要为碳酸盐岩,土壤垂直分带明显,由高山草甸土、暗棕壤、棕壤组成。钙华景观区均为钙性土。
黄龙的植被处于东部湿润森林区向青藏高寒高原亚高山针叶林草甸草原灌丛区的过渡地带。属东亚、喜马拉雅、北半球亚热带和温带四个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垂直带谱明显,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群落结构和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森林覆盖率为658%。林相多姿,古木参天,松萝挂枝,苔藓和低等植物广泛发育,茵绿鲜嫩,松软如絮。
由于黄龙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理想栖息之地,加之山脉河流走向,有利于南方动物向北向高处分布,成为南北动物交汇与某些动物的保存中心。区内野生动物有兽类59种,鸟类155种,爬行类5种,两栖类5种,鱼类2种。1982年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黄龙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12月,黄龙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