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的艺术
18665800000007

第7章 什么是社交能力

关于社交的含义问题,若以学究式的态度去探讨和研究,固然可以作出不下数十种定义,但从一般含义上说,所谓社交,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结识、相互理解、相互作用。它是人的思想、观念、兴趣、情感和态度的相互交流过程,其目的在于沟通、协调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所谓社交能力,也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从而建立起广泛的社会联系的一种能力。

人们的社会交往,可以说是个体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发展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途径。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交往的作用和意义。现实生活中的无数事例说明,社交能力是现代人必须重视和掌握的一种能力,一个人在这一方面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其未来的前途和发展。

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提出,社会发展到当今之世,从经济上看,全球性的互相依赖将加强,这就要求我们考虑问题时要胸怀全球。经济上的这一变化,必然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变化。由此,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高技术必然会引起高情感,而高情感,又必然会引起人们对相聚在一起的需要。”这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交生活不仅不会削弱,恰恰相反,只会日见其强化。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技巧,对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交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般而言,社交能力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

社交形象。

社交能力是通过具体的社交活动体现出来的,而在具体的社交活动中,一个人的社交形象首先就会直观地呈现在交往对象面前,并给对方造成交往的“第一印象”。无数事例说明,这一印象的好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整个交往过程。因此,可以说,良好的社交形象是社交成功的一个首要前提。

社交形象是人的语言、服饰和风度的综合体现。一个人要树立起良好的社交形象,在语言上首先要做到“言之有礼”。所谓言之有礼,大致可归纳为六个字,即文雅、和气、谦逊。语言的文雅指要在各种交际场合表现出良好的语言修养,做到措辞高雅、言语得体,同时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时,尽量选择温和、亲切的语气、语调,使语言更具美感;语言的和气,就是要心平气和地同别人讲话,要以理服人,而决不强词夺理,恶语伤人;谦逊则是指要尊重对方,多用讨论、商量的口吻说话,不夸夸其谈,不盛气凌人。在服饰上要做到端庄大方和整体美。其次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四个“协调”:一是装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就是说,在不同场合,穿戴应有所区别。如果在这方面失之检点,就会在仪表上有所损害,甚至有失礼之嫌。二是装束与自己的身份相协调。例如,一位教师在与学生家长座谈时,如果打扮得过分华美时髦,就与其作为教师的身份不相协调,从而也就没有什么美感可言。三是装束与季节相协调。春有春衫,夏有夏服,秋有秋衣,冬有冬装,如果在装束上与季节不相协调,就会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四是装束与自己的体形相协调。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人们视觉上的误差,选择适合自己身材特点的款式和色彩图案,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在社交的风度上,则要讲究一些风度美。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讲究气度。气度是风度内在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气质。而气质的形成是道德修养和文化知识积聚的结晶,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气质,一个人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风度才会显得庄重、感人。其次,要自然大方。这是从风度的外在表现来要求的。每个人在社交场合,既不能太随便、放肆,也不能太拘谨、刻板,惟有表现得自然大方,才能融洽彼此间的感情,体现出人的风度美。再次,要不卑不亢。就是说,待人处事要注意分寸,既不高傲自大,也不低三下四,要充分体现出一个人在社交活动中的正直、磊落的情怀。

社交礼节。

社交礼节是社交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懂得社交礼节的人通常会在社交过程中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彼此间的深入交往打下了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说,注重社交礼节是社交成功的一项基本保证。一般说来,我们在社交礼节方面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要懂得介绍的一般规则和礼节。介绍,是人与人结识交往的第一步,也是最普遍应用的一种社交礼节。就一般而言,我们在介绍他人相识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一是要把年纪较轻者引见给年长者;二是要把男士引见给女士,除非该男士是一位地位显赫的人物,或德高望重的尊者;三是要把地位较低者引见给地位较高者。而在向他人作自我介绍,或把自己的家人介绍给他人时,则应始终保持诚挚、谦逊的态度,不因对方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改变自己的措辞和语气。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和好感。谈到自我介绍,目前社交场合中互换名片的做法实在是一种既高雅又实用的社交方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和他人互换名片时,首先应恭敬地递上自己的名片,然后用双手接过他人的名片,认真看过一遍后,再珍藏在自己的名片夹内。切忌随手拿过他人的名片,看也不看,就塞入自己的口袋。

(2)要懂得避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忌讳,这种忌讳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宗教信仰和民族图腾方面的因素。例如,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在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或佛教徒面前说出了伤害其宗教感情的话,就会使对方恶意相向,甚至反目成仇。二是历史上继承下来的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例如西方人认为“13”这个数字不吉利,在任何场合都要尽量避开它。同西方人交往时如不注意避开“13”,是会得罪人的。三是语言方面的因素。可以说,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民族中都有“讨口彩”的偏好。如果我们在社交场合不注意在语言上避忌,同样也是会得罪人的。

(3)要尊重异国或异民族朋友特殊的风俗习惯。由于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原因,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并由此规定和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和尊重各国、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才有可能同交往对象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事实上,各国、各民族在诸如握手礼、接吻礼以及其他一些日常生活的礼节上都有着沿袭已久的一套风俗习惯。如果我们懂得了这一些,就可以在社交场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社交道德。

在社交活动中,社交道德涉及的面很广,内容十分丰富,它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准则:(1)为朋友保密。朋友向你吐露隐私,那表明他对你的信任。为此,你就有责任为他保密,分担忧愁,否则势必会失去朋友的信任。(2)信守诺言。一诺千金,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句传统古训,这一古训的要求是:在朋友面前不要轻率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努力付诸实现。遇到没有十分把握的事,就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而可以用“试试看”之类的语言,留有一些余地。这样,才不致于常常失信于人。(3)不弃旧交。弃旧交的人实际上是对友人的不尊重,不真诚。说得更透彻一点,是在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改变以后,感到有些旧交已不能为己所用,甚至成了自己的包袱,因而一抛了之。这种观念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的表现,也是为其新朋旧友所深恶痛绝的。因此,一个有德性的人,应努力做到既纳新交,又不忘旧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知心朋友。(4)平等待人。而要做到平等待人,就不能以尊卑定冷热和以亲疏定冷热;在举行家宴的场合中,还不能以礼品定冷热。惟有如此,才不致于做出任何“势利”的举动。(5)不无端打扰别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闲暇时间都安排得十分紧凑。因此,如果可以写信或打电话办妥的事,就不要去登门拜访。如遇必须登门拜访的事,则应事先约定,并说清拜访的目的、人数,以便主人有所准备。同时,在拜访过程中,应学会长话短说,不作马拉松式的闲聊,以免过多地打扰别人。

社交技巧。

所谓社交技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言语交往的技巧,二是非言语交往的技巧。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如社交聚会、工作应聘、恋人约会和拜访友人等等,都是通过言语交谈进行的。可以说,交谈犹如一座神奇的桥,它能使陌生人互相熟悉起来,并进而成为好友。然而,交谈又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人们在交谈过程中注意言语交往的双向性,既不一味地高谈阔论,也不单一地洗耳恭听,而是应自始至终意识到自己同时兼有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双重角色,并能适时地变换自己的角色。具体地说,就是在言语交往的技巧方面,要掌握好听的学问和说的学问,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非语言交往的技巧方面,则主要借助于我们的人体语言起到传情达意、沟通思想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目光接触、微笑、点头、握手、坐立姿势、空间距离等来传递彼此的思想感情。因此,它在社交过程中,往往起着配合、辅助和加强言语交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