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父爱
18664200000057

第57章 父亲并不软弱

雨蝶

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老实巴交,言语很少,性情温和,在人们眼中,也许这样的父亲很软弱。

父亲共有五兄弟,父亲排行老二。大伯在一次事故中去世,父亲便成为家中的“老大”。俗话说,长子如父。照常理,在父亲一家子中,除了爷爷、奶奶,父亲就是“一家之主”。可事实是,“软弱”的父亲非但在家中说话算不了数,反倒被其他几个小叔“欺负”。在我上小学时,有一年,爷爷的肺病很严重,眼看熬不过去,几个小叔便商量着分家产。爸爸欲站出来阻止。可还没等父亲开口,四叔就瞪大眼睛盯着父亲,边拍桌子边冲父亲大声说:“你有什么资格说话,穷得连孩子读书都供不起,怕是一辈子也翻不了身。”父亲就再没说话。

四叔的话深深地刺痛了父亲,父亲一连几天沉闷不语。只见他回家后,拿着斧头到地里砍回一根桉树,用锯子锯成规格一样的长方形板子。我和母亲都不知道父亲要干什么。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父亲把晾晒干的板材拾掇在一个背篓里,背着往砖窑走。

20世纪90年代初,砖窑做砖实行手工操作。从挖土、和泥,到制砖坯、堆码,一块砖的形成要经过五六道工序。做砖是繁重的体力活,身强力壮的哥哥跟着父亲到砖窑做了两天便喊吃不消,可父亲一干就是十多年。在这十多年时间里,父亲的作息时间基本没变:早上六点起床,忙乎家务,吃完饭,七点钟到砖窑。除了中午吃饭耽搁个把小时,父亲一直要忙到天黑才披着月色回家。无论是刮风下雪,还是酷热六月,父亲从未间断过。十多年宝贵的青春,父亲与烟熏火燎的砖窑为伴,一块一块粗砺厚实的砖,蕴藏着一个摆脱贫穷的梦想,寄托了一颗活出人样的雄心。

可老实的父亲哪知道,仅凭他拼苦力,怎能改变贫苦的面貌。父亲做一块砖仅得五分钱,他一天再辛劳,也只能挣十来元钱。这微薄的收入应付我的学费尚显不够,哪能承载一家人脱贫致富的梦想。

特别是我到县城上初中后,昂贵的学费加生活费,就像一座压在父母心头的大山,父亲做砖的收入已远远不够支付我的学业开支了。村民们动员父亲外出打工,可“软弱”的父亲始终没有做出决定。

眼看因为缺钱我快退学的时候,父亲终于鼓足勇气,决定随表哥外出打工。父亲这一“惊人”之举,倒是让村民们议论了好一阵子。

父亲走的那天,他把我叫到跟前,用粗糙的大手摸着我的头说:“孩儿,你不用退学了,爸爸这就外出打工挣钱供你念书。”父亲说话时强装笑颜,但我分明感觉得到他言语底气的不足。

在深山生活了几十年的父亲,除了县城外,从未出过远门。由于陌生和紧张,在开往新疆的列车上,父亲吵闹着要回家。乘警以为父亲神经有问题,把他单独关了起来。后来听说此事后,我心中一阵阵哽咽。

父亲外出后一直没有写信回家,也没有寄过钱。直到一年后的一天,父亲突然回家了。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当我在村口看到他提着行囊时,我一阵惊讶。仅一年时间,我发现父亲苍老了许多,头上的白发增添了不少,脸上的皱纹更深了,面容憔悴了许多。后来才听父亲讲,在新疆打工的日子里,他一直跟着表哥做豆腐生意。父亲做事很卖力,每天起早摸黑,可表哥却并不讲情义,反倒抓住父亲“软弱”的品性,一再降低父亲的工钱,并且要扣压一个月工资才发给父亲。父亲身处异地,举目无亲,表哥再怎样待父亲,父亲都忍气吞声。中途父亲也曾想过回家,可又觉得没有挣到钱无脸面对家人。就这样,父亲如惊弓之鸟,每月领到不多的工资后,就用报纸包好,藏在地窖里。一年后,父亲要回家时,打开地窖清数工资,却发现少了几百元。父亲方知道,表哥趁父亲不在,从父亲的工资中又偷偷“拿”走了一部分……

父亲回家后,重操旧业,到砖窑做砖。一块一块粗砺厚实的砖,像父亲那坦荡而质朴的胸怀,是那样的平凡,却又那样实在。

在父亲的艰难支撑下,我完成学业,参加了工作。当得知工作落实的时候,父亲苍老的脸庞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沉默的父亲一改常态,遇到村民便主动打招呼。在父亲的眼中,儿子成材成了他不再“软弱”、挺直腰杆的动力。

我参加工作后,父亲一直在农村生活。前年,我把他接到城里住,可他一直闲不住。他自己联系了一家工地,帮着打小工。我劝过他多次,可他始终不肯放弃。他总是说,农村人,没那么娇气,自己体力还蛮好,在工地上打点杂,比在农村干活轻巧多了。看到父亲说话时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也就没多往心里想。

有一天,一位亲戚打电话给我,说父亲在工地上受了伤。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其实父亲一直在工地干苦力,搞拆迁。工资不高不说,还十分危险。当看到父亲因受伤脚肿得老高,连走路都困难时,我心里一阵酸楚。可父亲却还一脸无所谓的样子,他说是自己不小心,抬着的钢筋砸到脚上,其实也没啥大碍,医生说休息几天就没事了。看到父亲为宽慰儿子而强忍疼痛时,我心如刀绞。

如今,父亲还在家养伤。每天,他都用双手托着凳子,靠左脚用力行走。每每看到他那艰难的样子,我的泪水都簌簌直流。

曾有一位名人说过:父亲的伟大,不在于他能给你多少,而在于他把自己所拥有的给了你多少。父亲给予我的爱,远比海深,胜比天高。他瘦弱的身影,在我的心中,就是一座铸就博爱的——大山!

心灵感悟

表面的情况看似现实,但却有太多的不同在里面。父亲的打拼给孩子的不仅是一个经济基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而这种精神的支柱正是那份爱,那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