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说话时,难免有说错话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我们对失言及时弥补。
河间的粽子,特别地好吃,是用上好的糯米掺上糖,加入精选的家乡特产的金丝小枣做成的。纪晓岚惦记着文鸾,就打发仆人给文鸾送去一些。仆人走后,他又想起了那位来到纪家门上不久的三嫂子,她是三哥纪晖春节后刚娶过门的新媳妇。
三嫂是本县陈家的闺女。陈家世代书香,是县里数得上的大姓人家,陈氏只有十七八岁,容貌端庄秀丽,姣美的身材,温柔的性情,一张笑脸活泼可爱,加上她从小饱读诗书,长于琴棋书画,更让人们刮目相看,她是在纪府内,除了文鸾以外的,纪晓岚喜欢亲近的又一位女性。叔嫂俩常在一起写诗填词、互相唱和、调笑戏谑,感情非常融洽。
晓岚想起自己已有二十来天没有拜见嫂子了,唯恐三嫂怪罪,就让仆人在竹篮里装好粽子,亲自拿到三嫂屋里去。
路上,他一边走一边想,出个什么笑话去逗逗三嫂子呢?
他先是想起古人的一句玩笑话,叫做“嫂嫂怕日手遮荫”,又想这话不妥,还没有与嫂子开过这么“深”的玩笑,说恼了她,又该如何收场?
一抬头,已经走到了纪晖的门口,见陈氏由使女陪着,正在院里观看石榴花。纪晓岚开口问道:“嫂子近日可好?多日不见,万般思念,小弟特来拜望。”“昀弟来了,快请屋里坐,这么多天不到我屋里来玩,恐怕是你的魂被什么人勾走啦!”
纪晓岚笑嘻嘻地说:“我晓得三嫂就会怪罪,所以今天是来请罪的!”说着,他将手中的篮子递给陈氏,又学妇女的样子给她拜个万福,引得陈氏咯咯咯笑个不停。
陈氏请纪晓岚室内落坐,又打发使女去取来新鲜的瓜果。陈氏看了一下,一双秀目忽闪两下,微启朱唇说道:“多谢贤弟照应,嫂子很是感激呢。只是你这些天没来,我也没了做诗的兴趣。今天我想出个对联,五弟你来对对怎么样?”纪晓岚忙笑着答道:“请嫂嫂赐教。”陈氏一笑,以清脆的声音吟道:“五月五日,五弟篮中提五粽;”晓岚听了想一想,然后狡黠地说道:“这副对儿倒不太难,不过对好了也不容易。我来试试,对得不好,请嫂嫂不要介意。”“你别啰里啰嗦地,快说吧。”晓岚一边说一边瞄着三嫂的脸色:“三更三点,三嫂床上抱三哥。”三嫂的脸刷一下子由白变红,伸手假意要打,纪晓岚起身就跑。陈氏被他羞得不得了,哪里肯饶,就追他到了院里,纪晓岚看嫂子脸红红的,咯咯笑着不依不饶,扭头就向院外跑,一头撞到三叔纪容恂怀里,“哎呀”一声喊了出来。
陈氏本想不再追到门外去了,可是听见外面有喊声,便来到门口,要看个究竟。
陈氏一看正是公爹,忙收敛笑容,郑重大方地向公爹施礼。
纪容恂猜想侄儿又来这里调皮,便正色训道:“昀儿,不许惹嫂子生气!”纪晓岚偷眼看看三嫂,向她挤挤眼,意思是让她在叔父面前说上句好话,免得挨训,不想陈氏脸上换了一层色彩,很严肃地向公爹说道:“我为昀弟出了一联,叫他来对,他却信口胡扯。”纪晓岚见嫂子是有意让他难堪,又看看叔叔生气的样子,便分辩道:“嫂子说得不对,我是认真对哩!”三嫂想他平时是很敬畏叔叔的,料他当着叔叔的面,不敢把刚才的对句说出来,就更想难为他一下,于是说道:“你坏小子,不讲老实话。我给你出的一联是:‘五月五日,五弟篮中提五粽,你是怎么对的?”“我……我对得满好哩。”说完,纪晓岚又冲着陈氏挤眼,求他饶了自己,陈氏看他那难堪的样子,真想转嗔为笑,不过她这时哪里肯饶,便催促道:“你适才是如何对来,何不再说一遍。”纪晓岚看看三叔莫名其妙的神色,笑笑说道:“我对的是:‘三更三点,三嫂床上……三嫂床上叫三哥!’有什么不好哩?”说完,三个人都笑了起来。纪容恂见是叔嫂俩开个玩笑,也不好多说什么,骂了一声“淘气鬼!”转身走了。
一场玩笑过后,叔嫂俩又回到了房中,自然是你一言我一语地互不相让,嘻嘻咯咯地笑个不停,不再一一细表。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失足了可以再站起来,失蹄了可以重新振作,而人失言了可以用妙语去弥补。会不会及时弥补自己的失言,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
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作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在辩论会上属明显的失误,当时遭到记者立即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意图给福特以改正的机会。他说:“问这样一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苏联没有把东欧作为其附庸国?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
福特如果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决非上策,于是继续坚持,一错再错,结果为那次即将到手的选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报纸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作了报导,他们惊问:
“他是真正的傻瓜呢?还是像只驴子一样的顽固不化?”
卡特也乘机把这个问题再三提出,闹得天翻地覆。
高明的辩论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绝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葫芦里藏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又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不屑于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未知之数。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相比之下,里根就表现得高明许多。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
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玻国,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大论之中了。
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在实践中,遇到这种情况,有三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
① 移植法,就是把错误移植到他人头上。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是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正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② 引申法,迅速将错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就是接着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③ 改义法,巧改错误的意义。当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