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纪晓岚学说话
18663000000010

第10章 拐弯抹角

在社会交往中,有些话直接说出来会令人惊愕,而无法给你答复,也令你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时,你就要采取委婉的说法进行暗示,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

整个夏天,纪晓岚随从皇帝在热河行宫度过。每日里他小心谨慎,恭恭敬敬,唯恐稍有不慎,忤怒圣上,影响了自己的前程。闲来无事,便和同僚们各地转转,欣赏那碧波荡漾、洲岛错落、亭榭掩映、宛似江南水乡的湖区美景,绿草如茵、麋鹿成群的草原风光,峰峦起伏、溪流淙淙、松涛阵阵的山林秀色,全然没有了难耐的酷热和嘈杂的喧闹。但是,思念妻妾儿女的心情,与日俱增,有时感到日长如年,好不容易到了金菊盛开的季节,离归期不远了,心中也稍稍有些安定。

这天,他侍从皇帝出了行宫,到野外观赏山林秋色,满山遍坡,连绵不断,簇簇野菊,娇黄可爱。乾隆兴致盎然,漫山的美景触发了情思,想出一句联语,要和大臣们对对儿为戏,乾隆吟道:

“塞外黄花,似金钉钉地。”大臣们听完,都积极思考起来。无人对上对句,乾隆都不太满意。人人都不约而同地注视着纪晓岚,以前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他独占风流,今天却沉思不语,不知为何。几日来纪晓岚思念妻儿,情绪不振,今日不愿抢先说话。再说他看皇上的出句儿,两个“钉”字连用,读音不同,意也有别,对上此联,绝非易事。况且,以往总是跑在前头,不免招人嫉妒,今日等群臣对过之后,他再讲话,拿定主意,他静静地等着。

没有皇上满意的对句,大臣们急得皱眉搔首,乾隆看看后面的纪晓岚,朗声说道:

“纪爱卿,为何缄口不语?”

皇上指名点将,他不能不回答了,便向皇上奏道:

“微臣想出一句,虽然可同圣上的一句属成一联,但同圣上一句相比,逊色许多。”

“你且说来,朕倒要听听。”乾隆看出他在卖关子。

“为臣对的是。‘京中白塔,如玉钻钻天’。”

在场的人听了,立刻叫好,上下两联,对仗工整,浑然天成,读来更是抑扬顿挫,铿锵有致,确实高人一等。

乾隆点头赞成,但没有开口说话,炯炯有神的双目,在纪晓岚身上看来看去。大臣不知圣上何意,住口等待皇上说话。纪晓岚见乾隆神态非同以往,心中忐忑不安。

皇上声音平和,语气关切地说:

“纪爱卿,你面有犹疑之色,必有心事在怀。朕来替你猜猜,你看如何?”

“陛下请猜。”纪晓岚心中忧惧。

“朕出‘塞外’一言,你对‘京中’一语,依朕看来,你定是———‘口十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

“啊!”纪晓岚暗吃一惊。皇上看透了自己的想法。但听语气,又没有责怪之意。噢,明白了:皇上又给他出了一个上联,等他来对呢。对上这个联,在纪晓岚来说,是很容易的,但他为使乾隆高兴,立刻跪在了地上,低头奏道:

“圣心明鉴,臣确有心事。连夜来辗转反侧,未曾安眠。如蒙陛下恩准,微臣早日还京省亲,纪昀恭谢圣上隆恩。为臣是———‘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主!’恭祝吾皇万岁,万万岁!”

几句话说得十分得体,又巧妙地回答出了下联,乾隆听得欢喜,当即说道:

“离家日久,思念妻儿,本是人之常情。朕准你提前回京,回家省亲去吧!”

这样,晓岚叩谢皇帝以后,提前月余,踏上了回京的路程。

纪晓岚思家心切,却没直接说出来,因为那是不忠于君王的表现,不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获罪。因此,纪晓岚利用答对皇上的上联,委婉的道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获得皇上的恩准,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拐弯抹角能激起人思想上的波澜,让人在思索中明白事理,说服力更强。如下例: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当时的朝政由斗克和公子燮把持,庄王只是一个傀儡。他即位起初的三年时间里,日夜饮酒作乐,并下了一道命令:有来劝谏者处死。眼看朝廷政事混乱不堪,国势日益衰微,大臣成公贾冒死请求庄王接见。庄王一见成公贾便大声责问道:“你难道不知我禁止劝谏的命令吗?”成公贾故作惊惶地答道:“大王之令我岂会不知?我是来出谜语为大王助兴的。”庄王一听,转怒为喜地说:“你说说看吧。”成公贾说:“南山上有一只大鸟,三年里站在大树上不飞不动也不叫,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庄王沉思了一会儿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是只不同凡俗的鸟。”庄王说:“你的意思我懂了,你下去吧!”从此之后,庄王一改往日颓废的作风,亲理朝政,提拔贤能,除奸杜佞,国势蒸蒸日上。

先秦时代,辩士们进谏国君往往用拐弯抹角的方法,这是因为封建君王喜怒无常,好恶不分,直言进谏反而得不偿失。上述例子中,成公贾如果直接向庄王进谏,就违抗了庄王先前的命令。所以他采取了“出谜语”这个方法,拐弯抹角地说,让庄王自己领会。

古代辩士运用拐弯抹角的方法时有几个特点:一、需要借助中介,如一个故事、一则寓言等等,就事论理;二、巧妙利用时机,不以专门劝谏者的身份出现,以免造成对立局势;三、换个角度提出劝谏,在另外的事情上做文章,其中的隐义由对方自己悟出,使其在自我启发中认识错误,这样既免除了对方心理和面子上的顾虑,又便于改正错误和接受意见;四、能起到忠言未必逆耳的最佳效果,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战国策》里记有这样一则“南辕北辙”的故事。

春秋时期,魏王欲攻打赵都邯郸,谋臣季梁得知此事后,急忙从旅途返回,求见魏王。他对魏王说:“我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一个男子,正赶着车向北走,他却告诉我要去楚国。我提醒他,‘若要去楚国往南走才对’,可那男子说:‘我的马是日行千里的好马。’我说:‘马是好马,可是你却弄错了方向。’那男子又说:‘我带够了旅费。’我说:‘你的旅费够了,但你的方向走反了。’可那男子又说:‘我的车夫技术高超!’诚然他具备了所有条件,可他却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楚在南,他却向北,因此,他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越远。大王,您身为霸主之一,刚刚获得天下的敬佩,却想仗着国富兵强而攻打赵国,你的目的是扩张领土,远播威名。但赵国并非弱小,若进攻不利,反而削弱魏国实力,可能从此离霸业目远矣。这不就和那个欲去楚国,却偏偏向北走的男子一样吗?”魏王听过故事后,若有所悟,改变了原来的主意。

季梁借用一个成语故事劝谏魏王不要进攻赵国,并指出进攻的结果有害无利,魏王接受了他的劝谏。

论辩时,绕着弯子向对方提出问题,使对方落入圈套,这也是拐弯抹角法的又一独特的作用。这种技巧首先着重于问,以似乎与论辩无关的问题请问对方,平中见奇,让对方不知不觉中计;其次着重于归纳,通过诱与问得出材料,然后以此材料归纳主题,阐明自己的观点,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如下例:

窗外阳光灿烂,一间教室里却亮着六盏大日光灯。正准备上课的老师环视教室若有所思。同学们莫名其妙,都很惊讶,心想:“怎么啦,发生什么事啦?”

这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咱们国家富裕吗?”

这一简单而意外的问题使大家更觉奇怪,同学们齐声回答说:“当然不富裕。”

“那么,我们为什么大白天还要亮着这么多的电灯呢?老师反问道。

同学们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