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18662100000053

第53章 “我就是不想见到他”

一个初中男孩说起父亲,就是一个“他”,而且是那样冷漠,冷漠的甚至可怕,冷漠的甚至让人心寒。是什么东西如此严重地伤害了孩子心中的亲情?

心理症状:冷漠的男孩冷漠的心

赵涛是个初二男孩。最近一个多月来,赵涛特别不听话了,不学习,不写作业,有空就是玩手机,玩电脑。父母担心孩子沾上了网瘾,担心孩子的学习。经过与赵涛父母初步沟通发现,他们的问题哪里是什么孩子的学习障碍问题,而是亲子关系障碍问题。他们家庭的亲子关系存在严重的隐患,这个隐患真有点像一颗已经启动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而且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赵涛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从小得到了父母百般呵护,千般照顾,万般娇宠,简直是要星星不给月亮。就是这样,赵涛走过了最初的幼年。

可是,三四岁的时候,赵涛有了妹妹。父母对妹妹又像对赵涛小时候那样,百般呵护,千般照顾,万般娇宠。赵涛强烈的感受到,妹妹抢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而且,父母对妹妹是那种严重的偏爱。慢慢地,妹妹居然在爸爸妈妈面前,敢对哥哥又打又骂了。一次吃饭的时候,妹妹又要什么东西。妹妹本来可以自己去拿,爸爸却要让赵涛去给妹妹拿。为此赵涛还让电饭锅烫了,至今还有伤疤。伤疤留在身上,伤痛却留在了赵涛心里。

父母的偏向,让赵涛对妹妹心怀深深的不满。有时候,父母不在的时候,赵涛就会对妹妹报复。爸爸急了不仅打骂赵涛,还会叫赵涛滚出去。一个晚上,赵涛又被爸爸轰出来。赵涛就在街上闲逛。直到半夜12点多了,赵涛在路边的一个椅子上睡着了。执勤的民警叫醒赵涛,让他回家。赵涛走到了家门口,看到家门紧闭,知道里面爸爸妈妈都在睡觉。赵涛朦胧中意识到了爸爸妈妈没有找他,心里一种说不清的滋味,就没有叫开家门,自己一个人后半夜两点找到了老家的爷爷奶奶家。

说起这件事来,赵涛眼睛看着窗外,面无表情。沉静了片刻,赵涛说:小学的时候就怕他说“滚”,现在我不怕了,我就想让他说这句话,他只要一说这个字,我就走。上中学后每年也要走几次,我也不在乎了,反正我懒得见到他。见到他,就想气他,就想和他对着干,他越是让我学习,我越是不学习,越是玩……

当我让赵涛说出自己的一个希望时,他还是这句冷冷地话:我就是不想见到他。在和赵涛的单独会话中,赵涛自始至终没说过一次“我爸爸”,都是用一个漠然的代词——“他”,冷冷的,淡淡的。

赵涛的父母心急火燎,爸爸紧锁眉头一筹莫展,妈妈眼泪一个劲儿地流。

他们告诉我,最近一次打孩子,是一个月前的国庆节假期里。大概是从上中学后,爸爸开始给赵涛补课,还报了一个补习班。为了防止赵涛跑出去玩,每个周末都把赵涛反锁在家中。后来觉得赵涛大了,就不再反锁了。这样,赵涛有时候就跑到网吧去玩。这一天,赵涛又去网吧了。找回来的时候爸爸又知道了赵涛考试成绩退步了。于是,爸爸对赵涛又打又骂。赵涛也急了,说,我不活着了。爸爸情急之下说了狠话,你去死!没想到赵涛突然情绪反常,连哭带笑。这下把父母吓坏了,赶紧把赵涛送进了医院。吃过药,第二天总算恢复了正常。

从此,爸爸妈妈对赵涛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哄劝呵护,疼爱有加,爸爸更是不敢再连打带骂,整天小心翼翼。结果父母的话在赵涛这里更不灵了,每天玩手机,玩电脑,就是不学习。父母的感受就是,彻底输给了孩子。

说起心理咨询的缘由,还是赵涛最先提出来的。不过,赵涛不是为自己,是为爸爸。他从网上查到了我的信息,跟妈妈说,这是一个心理专家,快让我爸爸去看看吧,我爸爸心理有病了。但是,赵涛的举动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直到现在赵涛不学习了,才想到给孩子心理咨询。

心理把脉:没有让孩子体验到亲情

在赵涛的家里,我们看到的是,在他们的亲子关系中,在他们亲子关系的互动中,父母真的是完全输给了孩子,父母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积极主导作用。就是说,因为父母家教的严重失误,没有能够给孩子心灵播撒美好的种子,而是扭曲了孩子的心灵成长。

很明显,孩子的反感,是因为家长的偏袒,因为家长不能公平处理兄妹之间的种种各系甚至让哥哥处处蒙冤受屈;孩子的厌恶,是因为家长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因为家长除了溺爱就是打骂冷热相加不懂方法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的逆反,是因为家长的盲目的过高期望,因为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盲目给孩子补课甚至反锁家中失去自由。孩子的冷漠,是因为家长的漠视,因为家长打骂相加甚至晚上把孩子赶出家门自己呼呼睡大觉。总之,家长特别是父亲没有让孩子体验到亲情,于是,孩子回报给父母的是反感、厌恶、逆反、冷漠,甚至是敌视,这一切又集中的指向了父亲。于是,他们的亲子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陷于冷漠,于是,孩子心底凝聚成了最有杀伤力的一句:“我就是不想见到他!”

这一切,都是显而易见的,也都是需要好好研究的。我们还必须看到,这些问题背后的关键所在,是父母对家庭教育功能的认识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智育至上,学习至上,分数至上。这是许多家庭亲子冲突的一个心理根源。

心理处方:让温暖的亲情回归家庭

撒下蒺藜自己很可能会最先受到刺伤。赵涛的父母切身感到了过去当家长的失败,感受到了当家长失败给孩子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我们经过交流取得了一些共识。

第一是还给孩子公平。任何年龄的孩子,都渴望父母的公平。尽管父母对子女客观上很难分毫不差,但主观上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有意偏袒。父母要想方设法赶紧还给赵涛一个公平。这样,他会更像一个哥哥,更像一个长大了的男子汉。

第二是还给孩子平等。家长简单粗暴溺爱打骂,都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都是亲子关系的不平等。虽然亲子关系本质上不同于朋友关系,但是亲子可以像朋友。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朋友?有人说是因为感情。不是的,朋友的实质是平等。就是说,人们都需要平等。父母要学会关心赵涛的心灵,尊重赵涛的人格,还给他平等。

第三是还给孩子自由。反锁家中,强制补课,只知道和孩子要分数,压抑了孩子的心灵自由,逆反和对抗,就成了必然而然的反应。所以,父母要赶紧还给赵涛自由的空间,引导他心灵自由健康的成长。

第四是还给孩子温情。没有温情,没有亲情,就没有了家。家庭首先满足的是人们对感情的需求。这是赵涛心灵最欠缺的。所以,赶紧还给孩子亲情,还给孩子家庭的温情。不要再盯住所谓的学习不放了,赶紧让温暖的亲情回归家庭。

最后的关键是,父母要重新认清家庭教育的功能,正确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不是让孩子获得知识,更不是父母来直接教孩子知识,而是让孩子获得亲情,让温暖的亲情注入孩子的心田。用专业一点的话说,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情商培养,是情感教育,是人格养成。只有培养孩子心中有了理想的情商,有了健康的情感,有了良好的人格,他才能健康成长,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

过了好久以后,赵涛的父母拨通了心理咨询专线,告诉我赵涛和父母的关系好多了,学习也好多了,他们家里又有了温暖的笑声。我知道,赵涛的父母一定做了不少努力,我祝贺他们的自救真的获得了成功。

【马老师微语录】智育至上,学习至上,分数至上,是许多家庭亲子冲突的一个心理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