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18662100000039

第39章 孩子有了一大堆问题

一位母亲感到,孩子有了一大堆问题,有很多不良表现。其实就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心理症状:孩子的不良表现很多

我有一大堆问题要请教您,希望得到您的帮助。我儿子今年13岁了。前几天,老师请我去,先说了儿子很多不良行为,又夸奖了儿子很聪明,就是没有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建议我找个心理医生,可孩子不愿意去。只好给您写信了。

孩子平时的一些不良表现很多:一是懒惰。比如,做数学作业,见到麻烦的数学题就说:还要一步步计算,真烦死了。做错作业总是不订正。老师让他重做,他总是耍小聪明。还有不洗脚洗脸就睡觉的坏习惯。二是撒谎。他不止一次撒谎,如果你不切实抓住他,他从来不会主动承认。三是发泄行为。老师反映,他犯了错误,哪个老师要批评他,他就不高兴,拿哪门课程的书和本子出气,把书和本子撕坏。四是攻击行为。在学校他特别喜欢挑衅别人,一旦别人还击,他会更凶狠地反击别人。老师反映说,他供给别人的时候,脸上表情特别强烈,好像恨不能对别人发泄完自己所有的不快。因此弄得同学关系也不好。

我和孩子的父亲都是做生意的,每天都很忙。因此,孩子从小都是奶奶带,直到上小学才和我们在一起。即使和我们在一起了,我们也总是忙的时候多,和孩子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孤僻,但是遇上他高兴的时候,也很能说,如果不高兴,你说什么他都嫌烦。您说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该怎么办?

心理把脉;孩子存在不良人格特征

仔细研究来信中谈到的情况,所谓“一大堆问题”,所谓“孩子平时的很多不良表现”,其实就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的不良人格特征问题。

首先,孩子身上存在爆发型人格特征。所谓爆发型人格,是指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而又无法控制的愤怒情绪甚至暴力行为的人格障碍。具体表现为: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由于控制能力差,容易与别人发生争吵或冲突,往往可以因一点小事,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或暴力行为;情绪和行为具有不稳定。由于缺乏自我认同的稳定性,因而不断地寻求自己的生活角色,又没有找到很好的定位,就导致变化无常的生活态度,形成了情绪的不稳定性;情绪和行为具有反复性。每次在暴怒或暴力行为之后,十分内疚懊悔。在间歇期表现正常,但过不了多久,暴怒或暴力行为等又会重新表现出来;挫折耐受力差。人的情绪总是与外界刺激有关,这种人遇到刺激强度即使很小,也能触发强烈的情绪反应,容易小题大作。孩子的所谓“发泄行为”和“攻击行为”,其实就是这种人格特征的表现。致于孩子的懒惰和撒谎,也是不良人格特征的表现。

不良人格特征是怎么形成的呢?实话实说,孩子的人格特征都与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培养”了孩子的人格特征。人生的早年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刻。这时孩子却长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而隔代教育中,很难让祖辈在行为训练方面严格要求孩子。这本身就是不良人格形成的土壤和环境。再有,孩子撒谎的习惯,一定是撒谎曾经得逞,曾经给他带来好处,从而慢慢形成的。

再有,孩子13岁的年龄,已经进入少年期,身心发育出现突变,神经系统的抑制兴奋机能不够协调和灵活,控制力差。同时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开始进入了第二反抗期,容易和成人对抗,非常敏感,一旦受挫,就容易以暴怒的方式来进行心理自我防卫,从而导致孩子对老师的“发泄行为”,对同学的“攻击行为”。

心理处方:为孩子的行为训练补课

首先是增进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说句心里话您别不高兴,别光顾挣钱了。谁家过日子都离不开钱,挣钱很重要。但是,再重要也没有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要。过去已经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了,别再继续了。赶紧让您混乱“如麻”的心灵化作温暖的亲情吧。沟通,不单是讲道理,更需要的感情的交流。温暖的亲情,最好滋养孩子的心灵。

再有是为孩子的行为训练补课。

对于孩子的人格,再高明的心理医生,也离不开长期的家庭训练和培养。孩子到底还小,还没有完全长成,及早抓紧行为习惯训练的补课,孩子的人格还是可以得到改变的。不要再简单地抱怨孩子,而是在行为上抓紧训练。比如通过奖惩等种种方法,不再给孩子偷懒和撒谎的机会,让孩子勤奋诚实起来。

最后,再介绍一些指导孩子调整爆发型人格的方法。

首先是在间歇期里加强自控能力的培养。一是加强道德修养,用道德的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二是增强纪律观念,用纪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三是学会心理换位,经常替别人想想以使自己学会冷静。四是学会运用“制怒”等座右铭来提醒自己,从而提高自控能力。六是学会用愉快的情境体验等来驱赶不愉快的情绪,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五是正确对待挫折,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

其次是学会在激情爆发时自我调控的方法。一是警醒法。当怒火即将爆发的瞬间,立刻卷起舌头不讲话,闭上眼睛,脑子里默念“忍”字警醒自己。二是回避法。迅速离开产生激情的现场,去从事别的事情,如去跑,去跳。三是暗示法。如果一时离不开现场,在脑子中迅速默念:“大发脾气有什么用?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上一次发火自己已懊悔极了。这次千万不要再发火了……”四是假想法。迅速想到暴怒或暴力后的严重后果,以使自己息怒。五是宣泄法。实在怒火难耐,赶紧对准一堵墙,挥舞你的拳头。这样,既宣泄了怒火,又避免了造成人员财物的伤害。

【马老师微语录】孩子的人格特征都与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培养”了孩子的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