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语言能力的训练
言语的发展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孩子智力开发的重要条件。因此,了解孩子言语发展的特点,对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有重要意义。
1.孩子言语产生、发展的阶段
(1)前言语阶段
有关孩子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出生到1岁左右,是孩子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又被称为前言语阶段。在此阶段,当孩子讲出第一批具有概括意义的词时,尽管这些词很初级,但也标志着孩子开始进入了正式的学说话阶段。言语发生的准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说出词的准备,包括说出最初的词。二是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知觉和对词语的理解。
(2)言语的发生阶段
从1岁到2、3岁,是言语的发生阶段。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岁半)。在这个阶段,孩子理解的语言大量增加,但说出的词语很少,甚至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期。这时,孩子往往喜欢用手势和行动示意,不开口说话,有的孩子甚至停止了单独玩时的自发发音活动。二是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岁半至2、3岁)。此时,孩子似乎突然开口,说话积极性很高,词语大量增加,语句的掌握也迅速发展起来。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从2~3岁到6~7岁,是孩子基本掌握口语阶段,孩子在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这不仅为幼儿入学作准备,也为幼儿智力发展提供言语基础。
2.孩子言语发展的特点
孩子的言语发展主要表现在孩子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
(1)语音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音器官的成熟和大脑对发音器官调节机能的发展,孩子的发音能力迅速提高,发音机制也日渐完善和稳定,孩子基本能够掌握全部语音。根据我国心理学界的研究,中国3~6岁的孩子语音的发展有以下的特点:
①3~4岁孩子的语音发展最快,在正确的教育下,一般到4岁时就能初步掌握本民族或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并且做到基本上完全正确。因此,有人称该年龄段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也是训练正确发音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几乎可以学会任何的发音。4岁以后开始稳定,趋于方言化。此时学习外国语或其他方言会受到方言化影响而出现发音困难,在对孩子进行外语教学时应注意这个问题。
②在孩子的发音中,韵母的发音正确率较高,只有“o”和“e”的发音容易混淆。声母发音的正确率较低,3岁的孩子往往还不能掌握某些声母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例如,常把“zh”“ch”“sh”发成“z”“c”“s”等等。因此,在此时进行正确语音训练很重要,否则一旦将错误发音稳定下来,就会给今后的语言学习带来困难。
③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方语言习惯差别大,因此,孩子的语音发展受方言发音习惯影响较大,不同地区的孩子,发音的正确率有较大的差别。在对孩子进行语音训练时应注意克服方言发音习惯。
④4岁左右的孩子,其语音意识明显地发展起来。逐步开始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待语音。
这表现在孩子对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喜欢纠正、评价别人的发音。对自己的发音也很注意,积极练习不会发的音,对难发的音故意回避或歪曲发音。对他人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不高兴等等,都说明孩子已有了正确的语音听觉表象,掌握了发音标准,并积极主动地学习语音。
(2)词汇的发展
言语是由词以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因此词汇的发展可以作为言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孩子智力开发的基本条件之一。孩子词汇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词量、词类和词义的掌握上。
①词汇数量增加。3~6、7岁是人生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7岁孩子比他自己在3岁时掌握的词汇量增加4倍多。词是言语的基本构成单位,词汇量的增加标志孩子掌握的概念增多,这就意味着孩子对事物的认识逐步扩大和加深,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
②词类范围不断扩大。孩子的词类范围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首先,表现在掌握的词汇类型增多。孩子一般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在实词中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在孩子的词汇中,最初名词占主要地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名词词汇总量虽然增加,但占的比例下降,在4岁以后,动词占的比例上升,甚至超过名词。
孩子掌握虚词较晚,虚词在孩子的词汇中占的比例很小。
③理解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在词汇扩大的同时,孩子对词义的理解逐渐确切和加深。孩子虽然还存在3岁以前的词义的词义扩张和词义缩小的现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有所克服。在心理学中,把孩子能够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一般称为积极词汇;而把孩子有时能说出一些词,但不理解,或者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统称为消极词汇。无疑消极词汇不能正确表达思想。孩子已掌握了许多积极词汇,但也有不少消极词汇,因此会出现乱用词的现象。例如,孩子常把“解放军”一词与“军队”混同,把敌军说成“敌人解放军”。因此,在进行孩子智力开发的时候,应注意发展孩子的积极词汇,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的转化。不要单纯追求或满足孩子会说多少词,而应该看孩子是不是能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
(3)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孩子要掌握语言,必须懂得组词造句的规则,也就是要懂得基本语法结构方面的知识,才能进行言语交际。因此,掌握基本语法结构是孩子言语发展的重要标志。孩子掌握语法结构有如下趋势:
①孩子所掌握的句子结构和词性从功能混沌一体到逐渐功能分化。首先,孩子所用语句表达内容的逐渐分化。幼儿早期语句功能不分化,常常用同一句话来表达情感、意动和物,只是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有不同含义,例如,孩子说单词句“果果”,可能是指物的功能,表达“这是水果”;也可能是意动的功能,表达“我要吃水果”;还可能是情感的功能,表达“看见水果高兴”。孩子多用动作来对这种功能不分化的语句作注释,3岁以前的孩子表现明显,3岁以后逐渐分化。其次,孩子掌握的词性逐渐分化,早期孩子名词、动词不分。例如,“汪—汪”可当名词,指小狗,又当动词,表示咬人。早期孩子不会区分修饰词和中心词,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分化。例如,说“我家有一只黑色的小白兔”。再次,结构层次逐渐分化。孩子最初使用的语句是主谓不分的单词句,后来才逐渐分化,出现结构层次分明的句子。
②语句由简单到复杂。孩子掌握句型的顺序是:1.5岁以前只会说单词句。2岁左右会用双词句,并开始使用简单完整句。2.5岁左右会说复合句,但不完整。3~4岁已经掌握基本语法,开始大量使用符合语法规则简单句,复合句也开始逐渐完整起来,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句子由松散逐渐严谨起来,当然也常出现错误。句子的长度也逐渐增加,有人作了调查,发现3~4岁的幼儿以含6个词的句子占多数;4~5岁以含7~10个词的句子占多数;5~6岁的孩子,多数句子含7~10个词,同时也出现了11~16词的句子。此时,孩子的句子就比较完整和严谨了,会使用连接词和修饰语,孩子的言语越来越能正确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意图。
(4)孩子言语功能的发展
言语功能表现为言语交际功能和调节功能。孩子的语言功能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①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孩子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理解他人言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经研究发现在孩子语句的发展过程中,理解是先于语句表达的。孩子在能说出某种语句之前,已能理解这种句子的含义。
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表现在:从对话言语向独白言语过渡。3岁以前的孩子的言语基本上是采取对话形式,多是回答成人的问题和向成人提出问题、要求。3岁以后,随着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孩子常常离开成人去活动,从而获得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和印象。在与成人交际过程中,幼儿有必要向成人表达自己的各种经验、体会和印象。这样幼儿的独白言语就逐渐发展起来。有研究表明,3~4岁的孩子由于词汇贫乏,表达不够流畅,常常带一些口头语,如“那个……那个”,“嗯……嗯”等等,甚至会出现口吃。在集体面前讲话不自然,不大胆。4~5岁的幼儿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各种事情。在良好教育下,5~6岁的孩子能够系统地、清楚地讲述所看到的或听到的事,甚至有声有色。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岁以前的孩子只能对话,不能独白,他们的言语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语。3~4岁孩子的言语仍然带有情境性,在说话时常说一些不连贯的、没头没脑的短句,还要辅助以手势、面部表情等。4~5岁的孩子说话还常常是断断续续的,不能清楚地说明事物现象、行为动作之间的关系。到6~7岁时,孩子才能比较连贯的叙述,但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和进行智力开发时,要抓住这个过渡期,促进过渡,提高幼儿的连贯性言语水平。口语逻辑性逐渐提高。孩子口语逻辑性主要表现在讲述的主题是否明确,层次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年龄小的幼儿在讲述时,常常是现象罗列和堆积,主题不明确,层次不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讲述时逐渐做到主题明确,有条理,情节之间来龙去脉清楚,口语逻辑性不断提高。幼儿口语逻辑性也是思维逻辑性的表现,因此,口语逻辑性训练对发展幼儿的思维逻辑性有促进作用。孩子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随着年龄增长,幼儿逐渐学会运用语气和声调的变化等言语表达技巧,使表述更生动,更有感染力。参加戏剧表演、讲故事及有表情朗读等都是训练幼儿言语表达技巧的好方法。幼儿言语发展中的障碍——
“口吃”。在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发展中,有的幼儿会出现“口吃”。这是一种言语的节律性障碍。这种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2~4岁孩子身上。产生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即孩子的言语调节机能不完善,造成连续发音困难;二是心理原因,即孩子说话过于急躁、紧张或激动造成的;三是模仿,因好奇模仿别人的口吃,逐渐形成习惯。发现孩子出现口吃,不要斥责、讥笑,应耐心、热情引导,帮助孩子矫正。
②孩子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孩子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内部言语的发生发展上。
内部言语是指不出声的言语,是在外部言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发音隐蔽,语句简略。内部言语与思维联系密切,具有自觉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的功能。有研究认为,在孩子4岁左右出现内部言语,但此时表现为出声的自言自语。有人认为这是外部有声言语和内部无声言语之间的过渡形式。它的特点是出声但是对自己说。这种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游戏言语”,即孩子自己边玩边说,用言语补充动作表达的不足,并发挥想象用言语来丰富自己的游戏活动。因此,“游戏言语”一般比较完整、详细、情感丰富并有表现力。年幼的幼儿“游戏言语”多。另一种是“问题言语。”
,这是幼儿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用来表达困惑、怀疑或惊奇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的自言自语起初往往是伴随活动产生的,反映幼儿的思维过程,并且对自己的活动有计划和引导的调节作用。这种自言自语对智力开发有积极意义。
3.孩子言语能力的训练
幼儿时期是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时期的言语发展对幼儿一生的语言都有影响,并且幼儿言语的发展与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应注意对幼儿言语的训练和训练,应努力开发幼儿的潜在言语能力。在训练幼儿言语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
幼儿言语是在充分交往和积极进行言语活动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要训练幼儿的言语能力,首先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使幼儿积极与他人广泛交往,努力把自己的情感、愿望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言语发展。
(2)要重视孩子言语能力训练
按年龄特征对孩子进行有计划的言语训练,可以规范孩子的言语发展,调动孩子说话积极性。言语训练主要包括:
①语音训练,锻炼孩子的言语听觉,使幼儿发音准确。
②词汇训练,丰富孩子的词汇,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例如组词造句,看图说话,编故事等。
③语句训练,训练孩子说完整句子,说连贯句子。有的应用图式理论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听说训练,是提高孩子言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3)言语训练寓于游戏之中
在游戏之中训练孩子的言语,做到言语训练游戏化。例如,组织孩子作“击鼓传袋”游戏,将看图说话寓于游戏之中等等。
(4)应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
孩子喜欢模仿,也善于模仿。模仿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孩子特点喜欢模仿成人,尤其喜欢模仿他们的父母、老师说话。因此,成人应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为幼儿提供规范型语言,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