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款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关系到债权人的利益能否得到实现,因此成为影响催款成败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和商业活动竞争的加剧,作为处理商业利益纠葛的重要手段,催债行为显然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催款人员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文化水平(即语言、文字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公关能力或技巧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第一节 催款人的职业道德
催款是维护债权人合法利益的一种手段,催款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催款人员可以为所欲为。事实上,催款人必须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具体来说,这种职业道德可以概括为: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忠于职守。
一、催款人必须遵纪守法
催款人,尤其是催款代理人必须遵纪守法,这主要表现为催款人要依法办事:
首先,催款代理人必须正确行使债权人所授予的代理权限,必须在维护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行使代理权。在催款代理过程中,催款人不得超越代理权限的范围实施行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催款人自己进行民事行为。在具体的催款过程之中,当催款人与债务人在处理具体债务纠纷时,催款人更不能滥用代理权,与债务人沆瀣一气,进行侵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催款人必须明白,滥用代理权是一种违法行为,法律不但不允许,还要严加惩罚。
其次,催款人在具体的催款过程当中,在和债务人的具体纠缠活动中要尊重债务人的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人身安全,尊重债务人的正当的、合法的权益。催款人应当使自己的催款活动自始至终处在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不能够为了达到让债务人清偿债务的目的而不择手断,不能够只为了达到催款的目的而故意侵夺、损害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需要指出的是,催款人在催款过程中切忌对债务人采取如下非法行为:
(1)以各种手段限制债务人的人身自由;
(2)未经债务人许可,强制实行财物抵债;
(3)捕风捉影、恶意中伤债务人的名誉和人格,对债务人的人身安全进行威肋、恐吓,或者以武力等其他方式威胁债务人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
二、催款人要保证实现债权人的利益
催款人在催款的过程中除了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行事外,还必须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以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尽快得到实现。
首先,催款人应当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要时刻将债权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债权人的利益为重,对债权人负责。
其次,催款人在催款过程中要具备顽强的斗志,千方百计地实现自己的催款目标。当催款遇到困难时,不要泄气,而应当知难而进、冷静分析,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尽力去争取催款成功。而当催款一帆风顺时,催款人尤其不能居功自傲,而应虚心谨慎,避免无端惹出许多不应有的纠纷。
总之,追回欠款、保证债权人的利益,是催款人的义务和神圣职责。我们必须为此投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只有实现这一目标,催债人才能说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推动了商业活动的进程和发展。
第二节 催款人的心理素质
在社会实际中,个人心理素质的高低对于他能否果断地采取行动以及其行动能否达到预期的的效果有着重大影响。同样的道理,在催款活动中,催款人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比如灵敏的感知、较强的记忆、严密的思维、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等,都可以在关键时刻春风化雨,帮助催款人顺利达到目标。
一、灵敏的感知
所谓感知,即人们的感觉和知觉,这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最直接的通道。对催款人员来讲,只有积极地、主动地感知周围的事物,才能获得丰富的信息、把握有利时机,以使催款行为得以顺利地完成。催款人培养自己灵敏的感知力,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完善自我:
首先,催款人应当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具体来说,催款人员应当学会把间接经验变为直接经验,即从间接经验当中积累自己的经验;经常主动地分析总结自己或者别人的催款实践,从中找出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以不断丰富充实自己,从而建立对催债实践的深刻洞察力。
其次,催款人必须勤于观察。观察是获得外部信息的行为方式,对催款人来说,观察习惯的培养应该侧重于与债务人有关的一切人和事,在蛛丝马迹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这里所强调的也是要人们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以随机应变。
再次,催款人不但要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催款实践机会,还应当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参加社会经济生活的机会,以使自己对债的产生、变更等等有更加直接的感知。很显然,催款人在获得更广泛经济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追回欠款就会显得游刃有余。
我们认为,催款人在各个方面不断努力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其职业判断力必定会逐步得到提高、得到发展,从而使其对债的感知越来越灵敏。
二、较强的记忆力
通常,记忆力强的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对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快,应变能力强。对催款人来讲,较强的记忆力可以帮助他们作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从而获得广博的信息资料。
比如,催款人必须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只有记住这些知识的关键条文,才能在催款活动中灵活运用、应付自如。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心理学家的意见,一个人的记忆品质(即记忆力强)的标志至少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记忆敏捷,第二是记忆持久,第三是记忆准确。
为此,催款人员必须在提高个人记忆力方面下足功夫。首先,应当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和任务,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围绕目的和任务记忆;其次,应该有一套正确的记忆方法,对成年人来说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少用机械记忆方法,而应尽量增强、提高意义记忆(即理解记忆)的能力;再次,要经常复习、重温和巩固已经记过的东西,从而防止遗忘。
三、慎密的思维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经常都会遇上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问题,而正确认识与合理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人们的思维活动。对催款人来讲,缜密的思维是催款成功的前提。这需要我们在后天的实践中加强练习,养成爱动脑筋、勤动脑筋的习惯,使思辨能力得到提升。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培养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式——首先发现、提出问题,即发现矛盾;其次是找出问题,即找出其主要矛盾;再次是设定假设,即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是证明假设,也即在实践之中检验所制定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否有效,是否正确。事实上,在催款活动中,催款人员常常是自己一人面对和解决各种难题,这就需要我们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而作为行动的先导——缜密的思维必不可少。所以,催款人员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缜密的思考能力。
四、稳定的情绪
所谓情绪就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的态度。人们的情绪是极其复杂的,常常是悲喜交加,喜怒无常,哀乐迭至。在催款活动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对情商概念的认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对人自身的行为效果来看,情绪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情况。对催款人员来讲,应当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产生消极效果,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具体来说,要经常用理智和意志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使其常常处于平静、沉着的心境中,以使自己在整个催款过程中能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同债务人进行交涉、纠缠,最终达到使其清偿债务的目的。
五、坚强的意志
催款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人的各种心理反应和价值判断,更会面临各种挫折的考验。比如催款人被债务人冷处理,坐冷板凳、遭债务人的白眼,甚至有时还遭到债务人的驱赶。在遇到这些困难时,催款人必须知难而进,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克服债务人所设置的各种障碍,使催款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需要催款人具备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征:自觉、果断、自制和持之以恒,它们往往成为催款人实现奋斗目标、达成理想的精神支持和根本保证。一个意志不坚强的人遇到困难就会马上撤退,像这样的人是不能胜任催款任务的。因此,债权人在选定催款代理人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意志坚强、对所经办之事能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否则,用人不当,悔之晚矣。
第三节 催款人的语言文字能力
语言和文字是人们记载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都离不开它们的帮助。催款人员的语言文字能力如何,不但成为其文化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对催款的成败有直接影响。
催款人员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在与债务人的交涉过程中,就能准确理解对方的态度,掌握债务人对履行债务的意图和行动倾向,从而使自己迅速地采取有效的行动策略,达到追回欠款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现代商业活动都是以严格的文字契约形式进行的,于是就涉及到同样借助文字表达的书面交涉。比如在催款过程中,催款人根据和债务人商讨的情况,有可能需要对以前的债务文书进行修改或者需要起草新的债务文书,这时催款人是否能够把握住精神实质、用词精确恰当、语句结构严谨,就完全依赖于催款人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债务文书严密准确,不给债务人留下可乘之机,避免日后双方因对文书理解发生歧义而争论不休。
那么,催款人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呢?
(1)提高思辨能力。事实上,催款人员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和其思辨能力紧密相联的。也就是说,不论是听与说,还是想与写,其关键都在于催款人具有较强的理解力。如果催款人的理解力比较强,他不但能准确无误地理解债权人、债务人的意见、要求,还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从而可以使自己在与债务人的周旋中时刻处于主动地位。
(2)加强各种练习。催款人员应当随时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在日常经验中,经常训练自己多读、多看、多想、多写。对自己所说的每句话都力求言简意骇、准确无误。此外,催款人员可以学习一点逻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其思辩能力。而尽量熟悉专业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一些经济指标或专业术语的意义应该搞清楚,记牢靠;这不仅对提高催款人的听、说、写能力有帮助,同时对催款人在与债务人的纠缠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权也有帮助作用。
第四节 催款人的公关能力
催款人员在催款过程中,经常要与不同领域、各种各样的负责人打交道——比如债务人或者债务人所委托的债务代理人、债务人的主管部门、债权人或者债务人所在地方的金融、税收、工商管理及其他有关政府部门、报社、电台等新闻传播媒介等。为了恰当地同这些职业不同、气质各异的人相处,以取得他们对催款活动的同情与支持,从而促使债务人尽快履行债务,就需要催款人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
对催款人员来讲,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宗旨除了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外,还必须注意和债务人保持一种轻松、和谐的交流与商讨气氛,以使债务人能够通力合作,尽快履行债务。
如果催款人员不善于社交,不善于应酬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果催款人员的公关能力比较差劲,那么就很容易陷入僵局,对催款活动一筹莫展。从我们实际接触到的催款失败案例来看,因催款人员公关素质差、公关能力差,而使催款人和债务人交涉难以为继的情况通常有以下几种:
第一,催款人与债务人第一次接触,因社交能力较差而打不开局面、或者控制不了局面的主动权。其主要表现为,催款人和债务人或者同债务人有关的人初次见面之后,克服不了自己心理上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感到和对方没有什么话可谈,于是开门见山地向债务人表明催款要求之后便拘谨地呆在一边,沉默寡言,被动地等待债务人的回答。假如债务人也来个沉默寡言,那么彼此之间的尴尬便难似避免,从而双方根本没有机会就债务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同协商解决办法。
第二,催款人不善于协调气氛,不能沟通彼此之间的感情。在催款人和债务人的交涉过程中,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着想,不少场合彼此之间的谈话都会出现困难局面,出现危机兆头。债务人开始可能并不想使关系搞僵,但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他就正好趁此机会强词夺理、故意拖欠债务。
第三,催款人不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社会经济生活复杂多变,债务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资金流动情况及履行债务的能力会随市场行情波动而变化,即使债权人对债务的需求情况也会因此而产生微妙的改变。这时,假如催款人只能机械地执行债权人最初赋予自己的使命,而不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就很难收到满意的结果。
由此可见,催款人员的公关能力如何,对催款的成败影响也很大。我们认为催款人员在催款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公关原则:
第一,要有礼貌、讲礼节。催款人必须学会在公共场合讲礼节、礼貌待人的技巧,才能赢得对方的亲近感,从而使其乐意与催款人交往,并愿意偿还催要欠款。
第二,控制情绪,学会忍耐。催款人员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尴尬场面。虽然有时债务人的一些举动确实让人生气,催款人完全有理由与债务人大吵一架;但是,催款人更应该记住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的目的和任务,要做到忍字当头。
第三,专心致志、侧耳倾听。在公众场合,能够专心致志地洗耳恭听一个人谈话,会使对方感到极大满足和莫大的荣幸。对催款人员来讲,尤其应当注意训练自己专心致志、平心静气听人讲话的本领。在和债务人交涉、商讨及谈话过程中,催款人对债务人的讲话不能表示出不耐烦,更不能无故打断对方的谈话,否则将引起意外的麻烦、得不偿失。
第四,反应灵活、随机应变。在催款过程中,催款人要学会以退为进,不要硬逼债务人立即履行债务。在许多情况下,债务人之所以迟迟不履行债务也确实有其困难,此时,催款人应当设身处地考虑一番,从而获得更加有效的解决途径。
第五节 催款人的知识准备
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如何不仅反映了他的素质和潜力,而且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充分的知识储备是催款人员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催款人一般应当具备法学、经济学、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法律知识与催款
法律知识与催款关系十分密切,因为催款本身就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尽管催款合法、受到法律保护,但是法律对催款的保护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催款人必须充分了解各种限制条件,才能时刻把自己的行为置于法律的保护伞下,有理有据地同债务人交涉,直到债务人同意迅速履行债务为止。
为此,催款人员需要广泛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体系,比如《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治安管理条例》等。
二、经济知识与催款
经济知识的范围很广——经济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财政与税收知识、会计与金融知识等,都与催款活动关系密切。从某种角度上讲,债务往来大多数都是经济往来或者金钱往来。因此,掌握一定的经济知识对催款人来说相当于增加了一种催款手段和方法。
另外,市场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市场采购等方面的知识对催款活动的帮助作用更大。因为催款人本身要时刻注意市场的变化,注意收集市场信息,只有这样,催款人才能在关键时刻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三、语言知识与催款
催款是一种交流活动,因此语言知识在此显得非常重要。催款人员具备出色的语言知识,就能在催款活动中准确把握债务人的意图,同时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否则,很容易因为言辞的误解产生歧义,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此外,没有语言知识的催款人几乎不能写出结构严谨、用词精当的债务合同书,只能被债务人牵着鼻子走。
四、逻辑知识与催款
逻辑知识能帮助我们精确地运用语言、严谨地进行思维,这对催款人员催款来说是显得更加重要。事实上,逻辑知识不仅帮助催款人准确地陈述自己的意见,而且还可以帮助催款人识别债务人玩弄的文字花招(比如偷换债务合同书上的有关概念)等;此外,还可以帮助催款人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论辩能力、识别能力,从而在同债务人周旋、交涉过程中表述精当、思维清晰、论辩有力,使催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五、心理知识与催款
通过学习和掌握有关心理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催款人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调节和心理适应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催款人能准确地把握住对方的个性、气质,掌握其情绪与性格特征,从而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同债务人进行周旋。
催款人代表债权人的利益,与债务人是一种对立关系,因此债务人和催款人之间很容易产生一种对立情绪,产生心理隔阂。催款人如何迅速消除债务人的心理隔阂和对立情绪,关键是要把握债务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然后对症下药,见机行事。
上面我们只有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基本知识对催款的作用,此外工商行政管理知识、社会学知识、传播学知识、公关知识、信息学知识、情报学知识以及民俗学知识等对催款人也是很有帮助作用的。
第六节 催款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所谓民事行为能力,指的是我国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其民事权利和履行其民事义务的能力或者资格,此外还包括公民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我国民事法律对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作出了确定的规定。民事行为能力决定了人们所从事的民事活动是否能够产生预想的效果,决定了人们的民事行为是否为法律所承认和保护。因此,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对我国公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催款活动来说,催款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因为催款这一行为是催款人作为债权人的利益代表所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催款人在整个催款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即催款人所作所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催款人的行为是否为法律所承认、是否受到法律的保护,完全依赖于催款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如果催款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他就能够代表债权人去独自和债务人进行交涉、商讨、从事向债务人请求清偿债务的活动,催款人在此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就会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他在此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所产生的后果也都具有法律效力,能够得到法律的承认。否则,即使“完成”催款任务,达到了债权人意欲达到的目的——比如同债务人修改或重新签订履行债务合同,或者同债务人达成延期偿还的协议,或者同债务人签订分期偿还的协议等——债务人完全可以不理睬这些合同或协议,而债权人只能空欢喜一场。
因此,债权人在挑选催款人员时,必须选择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去担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债权人可以依据两条标准去判断催款人员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其一,催款人员的年龄必须是18周岁以上。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只有年满18周岁及以上的公民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从事民事活动,其所进行的民事行为受法律的保护,被法律所承认,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具有法律效力。凡是未满18周岁的公民则都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此不能选择不满18周岁的人作催款人。
其二,催款人员的精神状态必须正常。精神状态,即人的意识状态,是指一个人能否进行正常的思维。只有精神状态正常的人,才能正确地对周围事物作出反应,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正确判断。因此,《民法通则》根据精神病患者病情的轻重将精神病人区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的精神病人则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显然,债权人无论如何也不希望一个精神病患者去替自己催款。
以上两个条件是债权人判断催款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两条标准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催款人员必须是年满18周岁及以上的、精神状态正常的公民。只有这样的催款人员才能或者说才有资格代表债权人行使其权利。
此外,债权人在挑选催款人员时,除了上述两项标准外,还应注意催款人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心理失衡、心理变态和心理偏激的人很难与人正常交流,只有心理健康、心理状态正常的人能对事物作出比较公正、客观的分析与判断,做到行为有礼有节,从而在高超的人际智慧指引下顺利追回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