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生命里的波纹
18657900000053

第53章 让梦想照进现实

◆文/佚名

如果觉得梦想很美,就该去实现它。

人类很奇怪,总是有着千奇百怪的梦想,美得一塌糊涂。可是,果真问他们什么时候梦想能够实现,他们总会撇撇嘴说:“天知道!”其实,不是“天知道”,而是只有你知道,因为你根本没有想过要去实现它。所以梦想永远只是梦想,美丽又虚无缥缈。

人们沉湎在自己编织的梦想里,用偶尔的幻觉来求得心理上的暂时满足,具有这种思想的人,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但由于行动上一再拖延,或者根本就不愿行动,因此,他只有在虚无中寻求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满足。

据说曾经有一位从乡下来的小伙子登门拜访爱默生。小伙子自称很喜欢爱默生的作品,拜读过爱默生所有的大作,自己也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尝试着写了几篇,希望获得爱默生的指点。小伙子虽然出身穷苦,但谈吐优雅,气度不凡。爱默生接过了小伙子手中的几页诗稿。

爱默生读了这几页诗稿后,认定这位乡下小伙子是块写诗的料,在文学上很有天赋,将会前途无量,便决定凭借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大力提携他。他希望这位青年诗人继续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他。于是,老少两位诗人开始了频繁地书信来往。

青年诗人的信一写就长达几页,他在信中大谈文学问题,激情洋溢,表明他的确是位天才诗人。爱默生对他的才华也大为赞赏,在与友人的交谈中经常提起这位诗人。于是,青年诗人很快就在文坛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

但是,这位青年诗人以后再也没有给爱默生寄诗稿来,信却越写越长,奇思异想层出不穷,言语中开始以著名诗人自居,语气越来越傲慢。爱默生开始感到了不安。凭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发现这位年轻人身上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

一次,爱默生去信邀请这位青年诗人前来参加一个文学聚会。青年诗人如期而至。

爱默生问他:“后来为什么不给我寄稿子了?”

“我在写一部长篇史诗。”

“你的抒情诗写得很出色,为什么要中断呢?”

“要成为一个大诗人就必须写长篇史诗,写抒情诗歌是毫无意义的。”

“你认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没有意义吗?”

“是的,我是个大诗人,我必须写大作品。”

“也许你是对的,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希望能尽早读到你的大作品。”

“谢谢,我已经完成了一部,很快就会公诸于世。”

文学聚会上,这位被爱默生所欣赏的青年诗人大出风头。他逢人便谈他的伟大作品,表现得才华横溢,锋芒咄咄逼人。虽然谁也没有拜读过他的大作品,即使是他那几首由爱默生推荐发表的小诗也很少有人拜读过,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位年轻人必将有一番作为。否则,大作家爱默生能如此欣赏他吗?

转眼间,冬天到了。

青年诗人继续给爱默生写信,但从不提起他的大作品。

信越写越短,语气也越来越沮丧。直到有一天,青年终于在信中承认,长时间以来他什么都没写。以前所谓的大作品只是他计划中的事情,但从来就没有动手写过一个字。

青年在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我就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我曾经写过一些诗,并有幸获得了阁下您的赞赏,我深感荣幸。使我深感苦恼的是,自此以后,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不知为什么,每当面对稿纸时,我的脑中便是一片空白。我认为自己是个大诗人,必须写出大作品2.做好了再去说。很多人在做一件大事之前总是先要四处炫耀一番,仿佛这件事他已经漂漂亮亮地完成了或者是志在必得。在想象中,我感觉自己和历史上的大诗人是并驾齐驱的,包括和尊贵的阁下您。

1.把理想变为现实。理想再高远,也要靠行动去实现。不尝试去做,不付诸行动,理想只能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却触摸不到。

“尊贵的阁下,请您原谅我这个狂妄无知的乡下小子……

从此后,爱默生再也没有收到这位青年诗人的来信。

做人应该有梦想,但是,不能永远停留在梦想里。“梦里走过许多路,醒来时还躺在床上。”我们不能总是沉溺于“白日梦”中,而应该从“床”上一跃而起,去实现梦里渴望的东西,去积极行动,把梦想的光辉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