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危难自救:城市应急手册
1865700000024

第24章 自然灾害 (3)

4.千万不要站在泥石流岸边观看,或者是躲在河谷旁边的大石头后面。

在野外如何防止遭遇泥石流

1.下雨天在沟谷中放牧或劳动时,不要停留过长时间。

2.一旦听到连续不断雷鸣般的响声,应立即向两侧山坡上转移。

3.在穿越沟谷时,应先观察,确定安全后方可穿越沟谷。

4.去野外游玩或劳作前要了解掌握当地的气象趋势及灾害预报。不要在刚下过雨的野外游玩,雨后也不要到山野河沟中戏水、劳动。

另外,雨季来临时,千万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露营,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最好选择在平整的高地露宿。

灾难发生后的饮食安全

1.食品不足时,应集中清点食物,适量进食以维持生命。

2.若食物已短缺,应一边寻找山果等充饥,一边等待政府救援物资。

3.水源污染后,应立刻停止使用被污染的水,以免发生中毒现象。

4.可收集雨水沉淀过滤后饮用。

我国泥石流主要分布区域

我国是世界泥石流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遭泥石流危害的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以及泥石流的类型与活动特点的差异,我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以下6个区域:

1.青藏高原边缘山区。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边缘山区是我国冰川类泥石流最高发地区。

2.横断山区和川滇山区。这一地区是降雨类泥石流最高发地区。

3.西北地区。包括祁连山、天山和昆仑山山地多爆发大型冰雪融水型泥石流。

4.黄土高原山区。黄河上游两岸、渭河两岸以及陕北、陇东、晋南等地都曾发生灾害泥石流。

5.华北和东北地区。秦岭东段的华山地区、河北太行山区、北京西山地区、辽西辽南和吉南山地多形成水石质的泥石流。

6.东南部山区。秦岭、大别山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南方山地以及江西、广东、福建、台湾和海南岛一带山地均曾发生灾害泥石流。

野外露营时,要选好安全的扎营地址,不要在沟谷或有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露营。

冰雪灾害

冰雪灾害由冰川引起的灾害和积雪、降雪引起的雪灾两部分组成。冰雪灾害会对工程设施、交通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直接破坏。预防冰雪灾害关键是要在做好天气预报的基础上,预先采取防护措施。

冰雪天气的应急措施

1.非机动车驾驶员应给轮胎少量放气,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

2.冰雪天气行车应减速慢行,转弯时避免急转以防侧滑,踩刹车不要过急过死。

3.在冰雪路面上行车,应安装防滑链,驾驶员宜佩戴有色眼镜或变色眼镜。

4.行人路过桥下、屋檐等处时,要迅速通过或绕道通过,以免上结冰凌因融化突然脱落伤人。

5.在道路上撒融雪剂,以防路面结冰。及时组织扫雪。

道路及时铲冰除雪,防止行人、自行车滑倒,保证机动车安全行驶。

寒冷环境中的应对措施

出门在外,如果遇到冰雪灾害,尤其是在火车站滞留的旅客和长途汽车上的旅客会出现因长时间寒冷、疲劳、饥饿而引起的体温过低的症状。体温过低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防止体热的大量散失,其次是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1.注意着装保暖。

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对于滞留在车站的旅客,夜晚的气温会更低。衣服要扎紧袖口、裤口,扣上领口,放下帽耳,戴好手套。保持服装的通气性相当重要。衣服不可穿得过紧,这样不仅不会使人感到暖和,反而会感到寒冷、难受。穿一件厚衣服不如多穿几层薄衣服为好,这样有更多的空气层,保温效果更好。要保持服装的干燥。淋湿或汗湿的衣服要及时烘干,衣服上的冰雪要及时抖掉。

2.寒从脚下起。

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冻伤预兆],可做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搭建遮护棚。

火车站是露天场地,不宜露宿,应及时与车站取得联系,确定交通状况,尽量选择周边的疏散点安置。保持身体干燥,防止过度劳累。如人数较多,最好使用“搭伴制”,彼此间仔细观察以尽早察觉症状。如人群中发现有体温过低者,就不能排除其他人也可能已经患病,所以要逐一检查。发现体温过低者要及时处理,防止身体热量进一步散发,将其转移至室内,避风,脱去潮湿的衣服,换上干衣。不要让病人直接躺于地面,要采取保暖措施,如用身体或温热岩石暖和病人。病人清醒时,让其饮用热饮料,食用含糖食品。

4.经常活动按摩。

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入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入体内。

5.及时补充能量。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然代谢增加,体力消耗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在冰冷的环境中,保暖十分重要。热水袋是十分方面使用的保暖工具之一。如果身边没有暖水袋,则可以用搓手的方式取暖,将手搓热后放到其他裸露在外的皮肤上。

雪崩逃生

雪崩是指大量积雪从高处突然崩塌下落。雪崩在有人居住的区域或滑雪场等地是一种严重的灾害,常会造成房倒屋塌和人员伤亡。对于登山探险队员来说,雪崩更是经常需要面对的严重考验之一。

远离雪崩的必备常识

1.在小于15度的山坡,雪崩发生的机会极少。新疆阿尔泰山、天山雪崩临界雪深为30厘米,当雪深超过30厘米,雪崩发生的机会就很大。

2.在山地走迎风少雪或平坦的山坡。高山滑雪选在20——30度的山坡进行。

3.一旦被积雪埋没15分钟以上,尚没有被营救出来,生命便会有危险。为了避免遭遇雪崩、便于寻找雪崩失踪和遇难人员,在雪崩危险地区作业和活动时应该配备雪崩绳、登山绳、探棒、雪铲等,有条件时配备无线电收发报机。

遇到雪崩逃跑时,一要脱下滑雪板,扔掉滑雪杖;二要选择垂直山体的方向逃生;三要以游泳的姿势逃离,并且尽力保持身体在雪面之上。

雪崩发生时如何逃生

1.判断当时形势,不要向下跑。出于本能,人们在遇到雪崩后会直朝山下跑,但冰雪也向山下崩落,而且时速可达200公里。向下跑十分危险,可能被滚滚而下的冰雪埋住。所以应向旁边跑离,或是跑到较高的地方。

2.抛弃身上所有笨重物件,如背包、滑雪板、滑雪杖等。带着这些物件,倘若陷在雪中,活动起来会更加困难。

3.切勿滑雪逃生,不过,如处于雪崩路线的边缘,则可疾驶逃出险境。

4.如果被雪崩赶上,无法逃脱,切记闭口屏息,以免冰雪涌入咽喉和肺部引致窒息。

5.抓紧山坡旁任何稳固的东西,如矗立的岩石之类。即使有一段时间陷入冰雪之中,但冰雪终究会泻完,那时便可脱险。

6.如果被冲下山坡,要尽力爬上雪堆表面,同时以俯泳、仰泳或狗爬法逆流而上,逃向雪流的边缘。

7.雪崩发生后,如有人被卷走,在雪崩还没有完全停止前,不要急于抢救,而应密切注意遇难者的位置,等待雪崩完全停止后,迅速进行抢救。

雪崩遇险的自救

1.一旦卷入雪崩,应该闭嘴,或将嘴鼻捂住,防止雪尘呛进呼吸系统。

2.尽力摆动手脚,爬向雪崩路径边缘,力争留在雪面。因为雪虽然是白色的物体,但雪下30厘米几乎一片漆黑,看不清物体。而且雪下呼救效果极差,营救人员听不到雪下求救的呼声。

3.倘若不能摆脱,应保持镇静,避免恐惧,减少氧气消耗,延长幸存时间,为他救创造条件,因为雪崩中窒息是导致遇难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塌方逃生及救援

塌方的种类主要有雨水塌方、地震塌方、施工塌方等。当听到莫名的声音响起,或者山体有滑坡,房屋有晃动时,应该预料到可能会塌方。在突降大雨时,要提防房屋和山体的塌方。塌方时的躲避方法与地震时的躲避方法大致相同。主要是不要盲目奔跑,应寻找安全的角落躲避。头部用软物护好。远离煤气管道,防止管道被压断而泄漏煤气。发生塌方后,急救的原则是首先救出遇险者。其次,在塌方的救援过程中,常常会“再次塌方”伤及救援人员,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驾车中路遇塌方

1.在道路塌方比较严重的地区,机动车无法通过,应原路返回找到能够提供补给的地方,再考虑改走其他线路。

2.在国道公路出现断路或塌方时,要立即开始有计划地使用食品、饮用水和燃料,等待救援。

3.驾车出门远行要备好食品、饮用水和燃料、绳索等,以备急需。

塌方受伤的急救方法:

1.立即挖出伤员,注意要尽力避免伤者再度受伤,动作要轻、准、快,不要强行拉扯。如全部被埋应尽快将伤者的头部首先暴露出来,清理口鼻中的泥土砂石、血块、痰液等杂物,松解衣带,以利呼吸。

2.对呼吸困难者或呼吸停止者,做人工呼吸。

3.使伤员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吞入呕吐物。

4.大出血伤员须止血,用净水冲洗伤口,用干净毛巾包扎好以防感染。

5.骨折者要用夹板或代用品就地固定后运送。颈椎骨折者搬运时需一人扶住伤员头部并稍加牵引,同时头部两侧放沙袋固定。

6.伤员清醒后喂少量盐开水。

7.送医院急救。伤员意识不清、不省人事、烦躁、出冷汗、面色苍白、肢体发凉、脉细而弱、呼吸微弱或困难,均表示病情危重,需立即现场救护后就近送医疗机构。

火山爆发

全球目前大约有500座活火山,其中有近70座在水下,其余均分布在陆地上。在地球上几乎每年都有规模和程度不同的火山喷发,给人类活动和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火山喷发的宏观前兆

1.地下发出噪声,发生有感地震。

2.可见的地表变形标志。

3.从蒸气喷孔、喷气孔、泉眼等喷出气体,其气味、颜色、噪声及喷发物体积和速率的增减变化。

4.水位、水温、水化学等异常变化。

5.生物异常,包括植物褪色、枯死,小动物的行为异常及死亡等。

火山爆发时的自救

1.细心观察细微变化,尽早做出正确的逃跑方案。

2.火山已经爆发逃跑时,不要选择峡谷路线,因为火山泥流最可能流动的路线就是路面低洼的道路。

3.熔岩喷发时,尽快跑出熔岩流下流的区域,不要盲目往山下跑,要垂直于山体方向。

火山爆发后的危害

1.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火山喷发的有毒气体中含有硫磺和氯气,形成酸雨,昏暗的白昼和狂风暴雨,甚至泥浆雨都会困扰当地居民长达数月之久。

2.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被喷到高空中,会随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这些火山物质会遮住阳光,导致气温下降,农作物减产,严重的将导致物种灭绝。另外,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不同于烟灰,它是坚硬的小颗粒,不溶于水。吸入火山灰会导致人和动物的呼吸道和肺部受损,导致呼吸疾病。火山灰对机械设备会产生影响,使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受损。

大风天气的安全隐患

大风天气在室外要提防高空悬挂物及周围建筑物的倒塌等问题。在家中则要将门窗关好,将窗台上的花盆拿到屋内,以防掉落砸伤行人。

大风天气出门的注意事项

1.外出时尽量穿上雨衣,不要打伞。

2.尽量远离高大树木、棚子、架子、架空的电线等。

3.不要在高墙、广告牌及居民楼下行走,以免发生重物倾斜或高空坠物等突发事件。

4.避开高层施工现场,不可靠近塔吊或工地围墙。

5.注意街道积水,不要在道路边缘或打着漩涡的路上行走,以免落入下水井。

6.风大造成行走困难时,可就近到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暂避。

7.看见倾斜及倒下的电杆等输电设施,要远远绕行,以避免触电。

风速级风力表

风之强弱程度,通常用风力等级来表示,而风力的等级,可由地面或海面物体被风吹动之情形加以估计。

0级:无风——没有气流,烟直向上

1级:一级风——仅烟能表示风向,但不能转动风标

2级:微风——人面感觉有风,树叶摇动,普通风标转动

3级:温风——树叶及小枝摇动不息

4级:和风——尘土及碎纸被风吹扬,树枝摇动

5级:劲风——有叶的小树开始摇摆

6级:强风——树的木枝摇动

7级:较大风——逆风行走感到困难

8级:大风——小树枝折断,步行困难

9级:强大风——小型简易建筑物受损

10级:暴风——大树枝折断,小树连根拔起

沙尘暴天气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