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古城失落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18648400000034

第34章 庞贝:繁华的哀伤(5)

1738年,意大利皇家图书馆馆长、人文学家唐·马塞罗·凡努提侯爵开始在赫库兰尼姆城发掘。他采取井巷式的发掘方法,清理出土了三个穿长袍的罗马人的大理石雕像、一些彩色圆柱和一匹青铜马的躯干。同年12月11日,找到一方铭文,从而了解到有个名叫鲁福斯的人曾出资兴建“海格立斯剧场”。据此,专家们断定,这里就是失踪千年的罗马古城赫库兰尼姆。

1763年,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庞贝城,因为那里出土了刻有“庞贝市公所”铭文的石碑,从而掀起了一股发掘庞贝城的热潮。直到1927年,意大利政府才决定对赫库兰尼姆城进行分阶段的发掘,赫库兰尼姆城的原貌逐步得以显现出来。

赫库兰尼姆城建在由维苏威火山流下的两条溪流之间的高地上,四周高墙环绕。由于落在庞贝城上的火山灰和浮岩比较疏松,掩埋得较浅,平均只有三点六米深;而覆盖在赫库兰尼姆城的熔岩混杂有许多巨大的岩石,掩埋得较深,平均深达二十至二十六米,这就给发掘工作带来了许多想像不到的困难。

为了穿透异常坚固的岩层,考古工作者们将空气压缩机、电动工具、推土机甚至更复杂的现代化工具都运用到发掘工作中,从而使发掘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令人窒息的岩浆对赫库兰尼姆城的破坏反而要比早年发掘者造成的损失小。早年发掘者疯狂的寻宝活弥补的损失,后来由于覆盖的火山岩难以用手工工具凿透,人们才停止寻宝活动。

事实上,火山熔岩对赫库兰尼姆城起了一种保护作用。它虽然使木料碳化,却没有毁掉木头,因此,许多门窗在原来的位置上仍可随意启闭,青铜汲水机依旧可以运转自如。

在一个小吃店的柜台上还摆放着胡桃;修理店里,一个钢烛台和一尊酒神铜像仍放在原处等待修理;面包房里,烤面包的铜盘仍旧留在烤箱里;离这儿不远处,两头小毛驴的骨架永世套在磨套上;玉雕店里,一个病孩躺在一张精美的木板床上,桌上放着为他做的一条鸡大腿……

就连墙壁上的涂鸦都保留下来了。有一间屋子的墙上潦草地写着送酒的次数和日期;另一间屋中的墙上列着一些简单的单词;还有一间房子的墙上画着一幅角斗士与鹿角斗的素描;在通向一所房子的斜坡上,写着一句话:“帕吐姆那斯爱艾菲安达。”

但是,赫库兰尼姆城的居民却“失踪”了。在最初二百五十年的挖掘中,只找到九具遗骸。所以人们一度认为赫库兰尼姆城的居民大多数逃走了。今天的那不勒斯市,仍保留有“赫库兰尼姆居民区”。

事实并非如此。1980年,工人们在安装地下水泵时,发现两具躺在古海滩上的遗骸。一具是矮胖的男性,考古学家们发现他的身边有只打翻了的船,故称他为“舵手”,另一具是女性,她被认为是位“美女”。1982年,考古学家们大面积清理海滩,出乎意料地发现了十三具遗骸,其中一具身上佩有军用剑和剑鞘,说明他生前是个士兵。同一年,挖掘机挖掘海堤下面堵塞着岩石的三处石头拱门,在一个拱门下,发现六个成年人、四个儿童和一个怀抱婴儿的小保姆,他们的遗骨挤作一团,在另一个拱门下,一排排地躺着四十八具尸骨,而在第三处拱门下,十九具尸骨和一匹马的尸骸横七竖八地堵在里面。

主持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吉塞普·玛吉博士回忆着:“那情景真是惨不忍睹!”

同一年,吉赛普·玛吉博士还对海岸边的十间小屋进行了清理,又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遗骸。

赫库兰尼姆城前后共出土了近二百余具遗骸,为防止这些遗骸迅速腐烂,史密森大学物理考古学家萨拉·比西尔将他们浸入一种防腐的丙烯酸树脂溶液中。随后,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了解到古罗马男子一般身高一点七米,女子一点五五米,虽然其中几具骸骨有患关节炎、贫血症等迹象,但总的说来,大部分人营养充足、体格健壮、肌肉发达。

赫库兰尼姆虽与庞贝几乎同时覆灭,但两座死城的状况存在着很大区别。据美国杂志1984年5月号发表的里克·戈尔的文章指出: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灼热的岩浆袭击庞贝城之前,已有三股岩浆滚下维苏威火山,而赫库兰尼姆正好处在岩浆滚落的路上,很快便成为泥流热海中的孤岛,随后岩浆迅猛上涨,将其覆没,所以它比庞贝城早覆没七个小时。受维苏威火山上流下的丰富地下水浸润而保持潮湿的泥土将赫库兰尼姆密封起来,这就使它比火山灰和浮岩覆盖下的庞贝城保存得要好得多。许多日常生活中容易腐烂的东西,由于保持了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又受不到空气的影响,尽管曾经被炽热的岩浆炙烧过,但仍保存完好,发掘出来时几乎与掩埋时没有什么两样。

虽然已经发掘出赫库兰尼姆城的四个行政区,以及石头街、古罗马广场、长方形大会堂和竞技场的一半,但更多的遗迹、遗物仍深埋在地下,甚至连赫库兰尼姆城的实际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来进行评估,相信这项未完成的工程在本世纪里,将继续受到考古学界的关注和研讨。

爱烈巴坦神殿之谜

土耳其伊斯坦堡附近的爱烈巴坦神殿,自古以来一直是个恐怖之地,人们传说那里面关着一个恶魔,一旦有人走近它,空难就会降临。所以,它无形中成为了一块“禁地”。为什么这样说呢?1920年,两个热恋中的情侣艾尔莎和杜拉大胆来到神殿,当他们正准备抬脚进殿时,艾尔莎突然惊叫起来,杜拉低头一看:地面突然涌起深不见底的水,而且水面竟然高出门槛。

他俩吓得当即跌倒在地。突然,奇迹发生了,高出门槛的水快速退下,并发出巨大的响声。

水退后,他俩壮着胆子手牵手轻轻迈进门槛,走入大厅,不由惊呆了: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个美轮美奂的宫殿,雪白的大理石柱,巨柱的两端绘满S形的精美图案,拱形的天顶上张开双翅的天使欲飞而下……难道这是梦幻?两个年轻人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很快,艾尔莎和杜拉的历险就传开了,先是全国各地,后来又传到国外。人们对这个神殿议论纷纷,关于它的各种猜测也蔓延开来。从而也引起了考古学界人士的重视。

1921年春,由美国人迈尔斯率领的一队考古学家来到了这里。面对如此雄伟完整的建筑竟然沉睡了如许长的时间而不被人发现,他们都感到很惊奇。

考古队立即投入考察,他们先进行外部踏勘,丈量出神殿外部长一百四十米,宽七十米,整个建筑为古罗马建筑,估计建于公元前四世纪。后又对神殿内的水涨水落进行了两天的仔细观察,发现水的涨落很有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迈尔斯便下令试行挖掘,不久,就在神殿正门旁一米深的地下发现一堆褐色的碎石,迈尔斯用手试探那堆碎石,怪事发生了,神殿内高出门槛的水突然潮水般迅速退去,两个多钟头后又慢慢升了起来。迈尔斯又去动那堆碎石,水又再次迅速退了下去。迈尔斯由此推断:这堆碎石应当是个机关。

于是,他们小心翼翼地一块一块拾起碎石,渐渐地显出一块一米见方的石板。石板非常光滑,厚约半寸,是一块经人工仔细打磨过的盖板。抬去这块盖板,一排整齐如汽缸状用砖砌成的圆空心柱出现在人们眼前。考古队员们深信这排圆柱是专司水的涨落的,不敢轻举妄动。迈尔斯令人将石板盖上,再加上重物,但水却不能退下去了。他只好又把那些褐色碎石加上,水又迅速退了下去。迈尔斯他们用了整整一周时间,基本掌握了水的涨落规律:只要不动那堆碎石,水一昼夜涨落六次。

在完全掌握了水的涨落规律后,考古队人员全都进入大厅参观,整个大厅里有三百三十六根高达十米的大理石圆柱整齐地排列着,三行拱形门一个套着一个,远远望去,拱门由大到小,光线由明变暗,加上那些巨大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仿佛置身于神话中的宫殿……他们对大厅的石柱取样带出后,经过进行碳十四分析后,可确认这一神殿建于公元4世纪前,与伊斯坦堡的建筑风格相一致,由此可推断出,这是君士坦丁大帝在将东罗马帝国定都于伊斯坦堡后所建的大量建筑之一。

而今,爱烈巴坦神殿再也不是令人生畏的“禁地”了,它早已成为一个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人来此一睹奇景。涨水时,人们可以在其间泛舟;退水时,人们可信步入内游览。“007”系列电影也曾在此地拍摄。

然而,从迈尔斯带队来此考古、研究,已经八十多年过去了,但这座神殿的全部秘密仍然没有揭开:这个神殿是做什么用的?它的进、退水装置非常先进,是利用什么原理修建的?那些水为什么能够高出门槛却又不溢出来等等。真是让人百思千虑而不得其解。

有些考古学家分析认为:这座神庙极可能是当年的东罗马帝国的贮水场。然而,反对者却提出质疑:如果是贮水场,何以需要退水装置?又何须去花费巨资把它修建成堂皇的宫殿模样?

爱烈巴坦神殿,它所蕴藏的秘密可谓“世界之谜”,这些“谜”,也不知何时才能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