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一世梨花
18631700000075

第75章 中秋进宫

从乞巧节到中秋节的这一个月里,商家们趁热打铁,在乞巧节一过便陆续推出和中秋有关的各式瓜果饼子。

似乎,节日的气氛从未走远。

中秋之日,洛王府奉旨进宫共度佳节。

十天前,皇上下旨,各皇子公主,各嫔妃家眷,四大王府以及家眷于当日进宫共度佳节。

洛王爷和皇上虽是兄弟,却不代表他们两个人知道彼此心中所有的事情,也不代表皇上知道洛王爷推掉基本可以推掉的宫宴的真是原由呢,毕竟,在他们之间,隔着一种叫做君主之礼的东西。

中秋节当天,洛奕桐换上郡主宫装,嫩绿色内衬腰封宫涤,茶白色荷叶摆广袖拖地长裙,碧绿色阮烟罗做以外衬。

玫红色的唇妆,清雅的脸妆,中分两侧,二分之一发丝处盘结四股的鱼尾辫,至发长一半处,用5颗小珍珠制作成的花饰以固定点缀,同款耳坠与发尾招呼相应。

如果说之前洛奕桐不喜欢皇宫是因为后宫的尔虞我诈和一种由心而生的抵触感的话,那么现在她不喜欢去皇宫则是因为南宫悦,她和他,她和他,她和她,他们三个人之间,在斗转星移的冥冥之中,联系在了一起。

只是,这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不是你不喜欢,不想去做就能够不去的。而面对这些,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做好的姿态去面对这一切,哪怕你心里再不愿,也要以最高傲的姿态来迎接一切。

将自己整理好,洛奕桐前往宫里。

洛王爷王妃一辆车打头,洛铖和晓妍一车打尾,洛奕桐和洛夏一车为中。

宫门口并没有和上次太后寿辰一般以宫帖交付进宫,而是车夫向守卫报以名号,进了宫门口后停靠马车后下车前往宴会开始处。

各嫔妃的家眷进宫后前往各处住所,而众皇子公主和四大王府以王爷领头集聚在朝阳殿。

洛奕桐等人跟在王爷王妃身后进入殿内,向正座上的皇上,皇后和皇太后行礼之后,站于洛王妃身旁。

“逸辰,等你们了”皇上语气欢快,心情颇好。

洛奕桐扫了殿内一圈,认识的,不认识的,见过的,没见过的,都来了,估计洛王府是最后一个到了的。

洛王爷挑眉,“以今日之节做诗词?”

“是的呢,大家都做完了,只剩你们了。”南宫雪难掩眼中的兴奋,“男子中父皇说以太子哥哥和煦世子之最,女子中以皇姐和贺姐姐最好。”

边说眼神便向洛奕桐飘过来,带着点点不屑和藐视。

在场的众人对洛世王府之子不陌生,武艺才华都是鼎好的,就是有些爱捉弄人,而对洛奕桐和洛夏却很是好奇,传闻这两个女子很爱往外头跑,却很少被人知晓她们的身份,也只听闻洛夏武艺颇高,洛奕桐很能闹腾,却弹得一手的好琴。

谁也不知她两是文学上的造诣是如何。

一时间,殿内之中的眼睛刷刷刷的看向洛奕桐和洛夏,不少的年轻男子直接将洛奕桐从头到脚打量了透心凉,最后直直的盯着洛奕桐脖子下方的雪白。

不过说来也不能怪那些男的,谁让东圣民俗开放,嫔妃的着装袒胸露乳就算了,命妇们的宫装都是严严实实的,而她这一身,裹胸在下一点就能看见红点点了,白白嫩嫩,36C傲立在前,外衬从肩部一字交叉,锁骨性感诱惑。

从脸到锁骨,嫩滑如奶,白如雪,如此穿着和肤质,估计不想让人多关注一眼都不大可能。

洛铖和洛夏虽从洛奕桐出门看到有些吓到,但这一路已经平复。

洛奕桐似乎被盯的不为所动,而殿中有些人的脸已经黑出翔来了…。

“不知洛王府之才是否能够超越呢?”太子定了定神,出声。

“我为代表来。”洛铖懒洋洋的说着。

“不知槿容郡主能否作词一首?”淡雅如斯的声音飘进。

顺着声音,洛奕桐一身紫衣盛装的女子站在南宫悦身边,容颜说不上美,流露出的书香气质却是让人眼里心里都觉得舒服,凭着隐隐记忆,洛奕桐确定她是敬安王府之女——贺贞,东圣公认的才女。虽不认识,却见过几次面。

这话一出,周身随声附和。

眼神带着看笑话的,看戏的,讽刺不屑的,嘲笑的,还有各种碎语。正座上的三人似乎也对洛奕桐有着什么反应而期待着。

而众人敢在皇上面前如此,只是因为皇上说过,家宴,不论朝堂之事,露出本性。

“郡主不会是不会作词吧?”见洛奕桐没什么反应,南宫雪略带嚣张不屑。

“由臣女先作,如何?”洛奕桐上前一步,语气淡淡。

最讨厌那些天生一副狗眼看人低的样子,看到那些有色的眼神和南宫雪的不屑,洛奕桐的小火爆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苏轼大大,比啊内啊,借你的诗一用。对咱可爱的苏大大在心里打了个报告后,洛奕桐轻声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一个字落,不用看众人的表情洛奕桐都能想到是什么表情,我苏轼大大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的称号白来的?

“好,好,好,好一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皇上起身拍掌,龙颜大悦,“洛王府怎把槿容郡主之才藏得如此之深?”

“哈哈哈,皇上莫怪,实属我和颜儿也不曾知道这孩子有如此之才。”洛王爷也被洛奕桐说出的诗词吓了一跳,这孩子什么时候能作出如此佳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