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一世梨花
18631700000233

第233章 芙蓉宴

洛奕桐也不知道看到这一片的芙蓉时,怎么就会突然想起这几句话,可是脑子里就是这么毫无征兆的浮现了这几句话。

虽然后世的很多学者都认为这只不过是曹雪芹借咏晴雯之名而赞黛玉之洁,只不过无论如何荷花总是与女儿般的冰清玉洁联系在一起的。

话落之后,洛奕桐看着眼前的这一片芙蓉微微的出了神。

贾宝玉是在听闻晴雯死后变成了天上的‘芙蓉仙子’,才有了这一片诔文。记得曾经无意间看到在评论诔文的这样一段话:

贾宝玉以炽烈的情感、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叙述,回想晴雯在世时,黄金美玉难以比喻她品质的高贵,晶冰白雪难以比喻她心地的纯洁,星辰日月难以比喻她智慧的光华,春花秋月难以比喻她容貌的娇美。所以姊妹爱慕她的娴雅,婆奴敬仰她的贤慧。贾宝玉用最美好的语言,热情赞颂这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被迫致死的女婢,他以无限惋惜的心情,追忆了自己和这位女婢近五年八个月的生活、游处,同时又以无比激愤的语言痛斥、责骂了那些制造悲剧的当权者和那些卑鄙无耻的奴才。

而古代婚姻主要取决于家世的利益,且夫妇关系主敬不主爱,比较而言,妓姬与男性文人的关系往往近乎自由的纯**性质;妓姬在男权文化中更缺少主宰自身命运的能力和权利,与文人在专制王权凌迫下往往赍志而殁,有类似之处,因此,与伤悼正妻的庄重与治家贤德,着力表现哀伤的深度不同,悼妓姬之作则更能表现出文人多情浪漫的天性,往往凄美缠绵,情韵悠长,具有较多反文化、非正统的意蕴。晴雯是宝玉房中的大丫头,地位仅次于袭人,实则有准侍妾身份。而且她不仅与宝玉同行同卧,亲密无间;还在精神方面与宝玉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契合,她身为下贱却要求人格尊严、不甘供人驱遣的皎皎个性,与宝玉追求自由、反对奴性的心性竟是一致的。因而,宝玉对晴雯很是珍视尊重,彼此抱着一片痴心,进行纯洁的精神恋爱。晴雯临死前向宝玉赠甲换袄,即是对这种爱情关系的明确表示。而宝玉诔文中采用“镜分鸾别”、“带断鸳鸯”以及“共穴”、“同灰”、“汝南”、“梓泽”等明显指称夫妻关系的典故,可见他也是把晴雯作为一个逝去的爱人的。

她并没有深读过《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因为其中的悲剧,也因为其中的悲哀。只不过她从来没有去想过晴雯之死,在某一种意义上也暗示了林黛玉的悲剧性结局。

林黛玉十六岁,宝黛参禅,宝玉吐露心声,誓不变心;林黛玉十七岁生日当天,宝玉、宝钗大婚,黛玉泪尽而逝。林黛玉对这一份感情是痴,也用尽了心思,黛玉泪尽而逝,是还清了上一世的眼泪,也是对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宝玉的爱情中的绝望。

即使宝玉在那时并不知道和自己的新娘并不是自己心心念念的林黛玉。

黛玉想要的是一生一代一双人,而在他们之间相隔的又何止一个薛宝钗?宝玉对晴雯的感情难道就不是?

公子多情,反抗无力,心不由己。这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也是一直存在的诟病。

曾经并没有那么多的体会,只是当你在这一局中之时,就突然明白了很多事情。

“郡主好词。”

飘荡着的思绪被这一声拉了回来,在借用曹雪芹话语说完之后的那一瞬,她居然想了那么多的东西,还矫情了一把,看来…。这个脑袋是越来越灵光了,回去之后要好好犒劳犒劳自己~

芙蓉向来有贞操、高洁、漂亮、纯洁之意。只是将它与黄金美玉,白雪,明月星辰,花月相比较,却是很多人之前不曾想过的,或许说芙蓉所蕴含的寓意都是有关高洁的美德,也少有人会将美好的东西与其他美好的东西来做比较。

“参见七皇子。”众人并不知南宫司是何时来到芙蓉阁,来到庭前,纷纷行礼。似乎只是在洛奕桐说完那几句词之后,大家一瞬间的恍惚和惊讶的时间,这个男人便出现了在所有人的面前。

洛奕桐礼貌性的向南宫司行了个礼,对于这种已经拒绝了好几次,还总是只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制造偶遇,洛奕桐只想说一句你不觉得尴尬我还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