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脑血管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
18624700000002

第2章 心脑血管病概述(2)

2.适量运动轻度适量:现已证明,剧烈运动并非好事。运动的新观念是“轻体育”、“愉快运动”,即适量运动、微汗即止,运动后感到身心愉快和舒畅,而不是筋疲力尽。持之以恒:再好的运动项目都不能立竿见影,长期坚持才能获益,但最难的地方也就在于不急不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运动量必须逐渐加大,巩固后再提高,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反而有害。

量力而行:所选运动项目应适合自己的年龄、体能和兴趣,有病的或年龄大的人不宜进行有危险性的运动。对于有心脑血管疾患的人来说,较适宜的运动是步行和打太极拳。定时定量:定时运动效果最佳,以暮练为宜,晨练其次。老人步行是个基本功,步行是百练之宜、运动之王。运动开始得越早,运动的历史越久,效果越显著,且任何时候开始运动都不为晚。

3.生活规律这一条的实质在于保持自身的生物钟“准点”运行,缺乏规律的生活会“磨损”生物钟。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起居、饮食、锻炼、用脑、睡眠、便溺等,都应定时定量。生活规律中还包括戒烟限酒,烟酒不仅存在大量的有害因素,而且可严重干扰生物钟的正常运转。

4.心理平衡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说:“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上的最佳卫生法”。马克思也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艾迪夫人则说:“疾病不仅在于身体的故障,而往往在于心的故障。”身心是互动的,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病弱的身体是灵魂的监狱”。总之,在所有健康长寿处方中,心理平衡是第一重要的。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才能处于较佳的协调状态。

上面讲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生活规律和心理平衡被称为健康的“四大基石”,说得通俗一些,人的健康离不开上述的四大要素。在人体健康中,血管的健康关系重大,可以说没有血管的健康便不可能有人体的健康,因而有人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必须首先重视“四大基石”,想要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或病情发展,同样需要关注“四大基石”。学者们在回顾和总结了上一世纪的健康问题之后,一致赞同健康长寿之路离不开“四大基石”的观点。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这四个要素具体地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如何产生组合效应,必须看到,四者的有机结合,绝对不仅是四者的机械相加,而会大于四者之和。若想心脑血管健康,请从现在起便认真考虑“四大基石”的重要性。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自我保健医学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世纪90年代根据著名国际医学专家总结的医学历史经验,研究21世纪全球医学发展战略提出的第五医学,前四种医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保健医学。

当今美国人比财富,一比健康,二比资产,健康被视为人类首要需求。健康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达成的,自我保健则是其中的首要关键。“无病就是健康”的观念已经过时,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健康概念是:健康不仅为疾病或赢弱的消除,而系体格、精神和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换言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才算是完整的健康人。一是身体无疾病不衰弱;二是精神旺盛、充沛;三是身体和精神对社会生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要达到这一健康标准,要有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多种生活因素;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多种社会因素;收入、支出、理财等多种经济因素等。所有这些因素都要通过自身来感受、体验和实践。凡有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要对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做到适应,并能自行调节。因而,自我保健是其他任何因素都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在总结人类维护自身健康,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把医学归纳为五种医学:第一医学是临床医学,主要是总结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第二医学是预防医学,主要是总结预先防止疾病发生和发展,从而使人们不生病或少生病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第三医学是康复医学,主要是总结疾病基本痊愈之后,进而巩固疗效,促进身体康健和功能恢复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第四医学是保健医学,主要是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知识综合起来,全面保护心身健康的知识和经验;第五医学是自我保健医学,主要是将前四种医学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总结,通俗地介绍给大众,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这些知识和经验,并能从自我做起,身体力行,用以维护自身健康。

为什么要提倡自我保健呢?第一,人类的疾病谱、病因谱和死因谱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历史上各种烈性传染病如天花、鼠疫、霍乱已被消灭或基本控制,各种急性传染病如小儿麻痹症、麻疹、麻风、白喉等将被消灭或控制(但是。从2003年春天以来.在世界范围33个国家内突发的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对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医学专家的广泛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学科学家一定会找到战胜“非典”的武器)。而被称为现代病、富贵病的各种慢性传染病和生活习惯病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如肝炎、艾滋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各种生活习惯病的病因是多元性的,包括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活因素、自然因素、环境因素等。死因谱也由传染病、寄生虫病致死转为由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引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多数国家的疾病死因依次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肿瘤。第二,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已经成为现代病的主要病因。国际医学专家根据全球疾病现状,对致病因素作了全面分析:遗传因素占15%、社会人文因素占10%、自然生态因素占7%、医疗保健因素占8%、个人不良生活因素占60%。从上述五种致病因素中可以看出,属于先天性的仅15%,而属于后天性的占85%。属于主观性的不良生活因素占60%,而属于客观性的占25%。

在获得健康的诸多因素中,第一位是自我保护、自我保养、自我预防、自我治疗、自我康复,概括为一句话是“自我保健”。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格拉底说:“我们体内自然的力量,是疾病的真正医疗者”。“并不是医生治愈疾病,而是人体自身战胜了疾病,不给任何处方,有时是一种优质药物。”美国学者认为,人体80%的疾病是不需要药物治疗的,而是通过自身免疫能力治愈的;有20%的疾病是在药物和手术的帮助下,调动自身免疫能力而治愈的。心脑血管病更需要自我保健,比如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只能依靠自己,所以说,实际上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防“短板”效应

美国慢跑运动的倡导者,被誉为“慢跑之父”的费克士可说是家喻户晓,他宣传慢跑有益的书曾售数百万册。费克士认为慢跑可获得全部健康,用不着再有其他保健措施。有朋友劝他检查一下身体,若有心脏病则要停止慢跑。但他认为慢跑可以治百病,即使有心脏病,也可在慢跑中痊愈。结果,他果真在一次慢跑中,因突发心脏病而死。人们从费克士这一事件中看出了保健不能单打一,单因子措施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能起全面的决定作用。

人们从单因子养生保健的“失败事件”教训中体会到“单打一”不行,影响躯体、心理、社交和性这四大方面的多种因素都需要注意。每个因素有每个因素的作用,彼此并不能代替。

这便是“养生木桶论”产生的实践基础。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箍成的,它的盛水量是由所有木板的长度共同决定的,若其中的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便由此“短板”决定,其他的木板再长也无用,这便称为“短板”效应。人体养生,包括心血管、脑血管的健康保护,与木桶盛水的原理一致,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必须十分重视“短板”效应,也就是说,必须重视多因子保健。

世界卫生组织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指出: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已足以预防大多数疾病,人们对其优劣利弊也有能力进行鉴定。但有四项因素是每个人必需具备的,称为“键康四大基石”。做到了就可解决60%的健康问题,这实际上构成了“木桶”的“四块基板”。这里反复讲到的“四大基石”或“四块基板”是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生活规律和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