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脑血管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
18624700000011

第11章 心脑血管病的防治(4)

5.避免震动运送途中,尽量减少患者身体及头部的震动,头部要有专人保护,患者睡的担架要垫厚一些、软一点,避免因反复震动、摇晃、颠簸,加重颅内出血及发生脑疝。救护车如果是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即使心情再急,也应慢速前进。

6.保护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由于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致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不能咳出;呕吐物及咽喉部分泌物也可流入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呼吸道阻塞,从而发生脑缺氧。可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呼吸畅通:给患者解开衣领、裤带,必要时将上衣用剪刀剪开;有假牙者取下假牙;体位以侧卧为宜,使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易于流出,如流出不畅,可用纱布或手帕从口中挖出;如出现舌头后坠、呼吸鼾声大,可用手将下颌托起。当患者出现抽搐时,可用一块半寸宽的平竹板缠上纱布塞入上下齿之间,以防舌头被咬伤。

转送途中,有条件的话,应给予吸氧,并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

用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脑动脉阻塞后,相应的供血区便会缺血,超过一定时间后就发生脑梗死。脑梗死病灶是由缺血坏死的中心区和其周围神经细胞尚存活但功能不全的缺血半影区组成。缺血中心区由于脑血流量严重不足或完全缺血而迅速发生脑细胞死亡,如在有效时间内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则脑代谢障碍可以恢复,神经细胞可以存活并能够恢复功能。因而脑血管病及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现代基础医学研究提出了缺血半影区和灌流损伤的概念,由于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的可逆转或称可挽救性,因而作为治疗脑梗死的关键是抢救半影区。通过及时使脑血管再通(再灌流)及使用脑保护药物可挽救半影区的脑组织。理论上脑缺血后血管再通,氧与葡萄糖等供应恢复,脑组织的缺血损伤应恢复,但实际上存在一个有效时间窗即再灌流时间窗,超过这个时间窗后血管再通则会使脑损伤急剧加重。同样,脑保护药物的应用也存在时间窗问题,超过这个时限应用药物,脑组织的损伤已变为不可逆转。而在该时间窗内进行药物治疗,可以减轻脑损害,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目前大多数医学专家同意这个时间窗为3~6小时以内。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在该时间范围内进行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溶栓疗法是指人为地应用某些药物,使脑动脉血管内的血栓或栓子(由其他部位血栓脱落而生成)溶解,使堵塞的血管畅通,脑血流恢复,从而达到使缺血的脑组织恢复血液供应,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得以缓解或减轻的目的。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治疗时机,即治疗的时间窗。溶栓治疗必须在血栓形成以后3~6小时以内进行。否则,血栓即使被溶解,坏死的脑组织也不可能再复活。此外,溶栓治疗要严格选择适应证,年龄过高、病情危重、有严重并发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曾长期接受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应慎重或禁忌进行溶栓治疗。

脑血栓形成患者或脑血栓的高危个体,血液常处于一种“高凝”状态,随时有发生血栓的可能性,抗血小板药物有预防和治疗脑血栓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除了著名的阿司匹林外,还有噻氯匹啶(抵克力得)、氯吡格雷等。噻氯匹啶是一种强效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较阿司匹林更强,但不良反应也较大,少数患者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制剂,作用与噻氯匹啶相似,而不良反应较小。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主要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银杏与心脑血管

银杏又称“白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成熟种子。银杏树寿命极长,故又称公孙树。目前世界各地十分重视银杏树叶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

冠心病银杏叶提取物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能对抗血管内皮损伤,提高超氧化物质歧化酶的活性,因此具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可单用银杏叶水煎,浓缩成浸膏片(每片含黄酮量约2毫克,相当于生药0.5克)舌下含服,每次1~2片,每日3次。也可配川芎、红花、或配瓜蒌、丹参、薤白、郁金等药煎服。可减轻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和血管阻力,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从而抵制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保护缺血心肌,因此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有十分显著的功效。

1.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约为心输出量的15%。正常的脑功能取决于足够的能量和氧的供应,一旦缺血,脑细胞就会受损,脑功能就会发生障碍。缺血时间太长,可能导致脑的严重损害,或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死亡。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缺血区血液循环,改善脑代谢。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而实现的。此外,银杏叶能扩张血管,促进脑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恢复和延长脑缺血存活时间,抗缺血缺氧,增加血流量,改善和保护脑细胞,减少神经细胞损伤。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缺血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提高大脑细胞对急性缺血的耐受性,改善缺氧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营养状况,提高脑细胞耐缺氧能力。有人将40例本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20%甘露醇及神经营养药物胞二磷胆碱,治疗组20例在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加服银杏叶冲剂,每日3次,每次2包,4星期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仅30%。

2.高胆固醇血症有报道以银杏叶水提取物制成片剂,每日服3次,每次4片,连服1~5个月,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升高血清磷脂,从而改善胆固醇和磷脂的比例。

3.脑动脉硬化症有报道银杏叶制剂用于治疗脑动脉硬化、眩晕、记忆不良等也有效。由于银杏叶提取物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流阻力、改善睡眠,因此能提高记忆力,改善记忆功能,具有抗衰老的作用。银杏叶不仅可以改善受损的记忆功能,而且对正常记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脑血管病防治误区

1.等等看,丧失了良机中风多为急性发病,主要表现是讲话不清、肢体麻木、无力或眩晕。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数在夜间发作,不少人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先在家里吃点药,等天亮再去医院,结果一拖就是几小时。因此,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6小时以内到医院看病的不足10%。已有研究表明,脑缺血发病后的最初6小时是治疗的最佳时机,脑内神经细胞缺血时间超过6小时后就不可能完全恢复了,这是中风不能完全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患者一旦出现脑血管病的表现,应尽早就医,争取最佳时机。

2.迷信“贵重”药,导致医源病有关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很多,不少患者不做任何检查,就用了很强的溶栓药,用药期间也不做监测,结果发生了脑出血或全身出血。有的迷信进口药、贵重药,殊不知药品与一般商品不同,并非越贵越好。

治病要求个体化,合理化。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冠心病患者在用扩血管药和降压药的时候发生脑血栓。这是因为患者长期高血压,脑血管已经硬化,阻力比较大,只是在较高的灌注压力下才能保证脑血流量。对于这部分患者,即使血压仍在正常范围(如100/70毫米汞柱13.3/9.3千帕),患者也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应用降压药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头晕和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量,防止因血压降得太低而出现中风。

3.重服药,轻康复目前绝大多数中风患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输液、肌肉注射加上口服,多种药物同时应用,一个疗程接一个疗程,结果不少患者还是遗留了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上肢屈曲挛缩、下肢僵硬、走路画圈。造成此后果的原因,是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没有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出现了病理性运动模式。国家“九五”重大科研课题“脑血管病早期康复的研究”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早期采用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以防止病理性运动模式的出现,恢复正常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4.重治疗,轻预防目前,中风患者一旦发生偏瘫,医疗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即使如此,不少患者还是遗留下后遗症,丧失了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脑血管病的形成是慢性过程,有许多危险因素存在。早期发现和控制危险因素,可以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到目前为止,确实还没有一种药能够将严重的脑动脉硬化恢复正常,将坏死的神经细胞复活。然而,一些危险因素是可以消除的,所以说,预防远较治疗重要。

补液能预防脑梗死吗

有些患者以为隔几个月乃至半年打一次点滴,就可以预防脑梗死的再发,或将堵塞的血管冲开。然而实际上都做不到,医学证明,在脑血管被堵塞的6小时内,用溶栓疗法是有可能将之冲开的,但6小时之后,血栓或栓子就会逐渐被缠在血管壁上,难以通开了。脑梗死患者,瘫痪之后能慢慢恢复生理功能,是因为在颅内形成了侧枝循环及患者正确锻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