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医妃养成记
18562500000077

第77章 争端又起

“姑娘,还没吃晚饭吧?”

“清粥小菜即可。”

“是!”丁元春应道,转身朝厨房走去。

肖瑶刚刚吃完,肖文和赵秀丽就回来了。

肖瑶和丁元春忙接过二人手中的篮子碗筷等物,丁元春自去洗刷。

赵秀丽摸摸肖瑶的头,一脸急切地问道:“阿瑶,见到阿靖了没有?他瘦了没有?想家不?”

“哎呀,你那么多问题让阿瑶怎么回答嘛!”肖文嗔怪地瞪了赵秀丽一眼。

“爹、娘,你们不要担心,阿靖在夫子家,过得很好,吃得好、学得好!”肖瑶突然想到肖靖和轩辕煜两个人追打的场景,笑着说:“嗯,玩得也好!”

“和谁玩?”赵秀丽奇道。

“就是那个将军的弟弟啊!”肖瑶说:“他也在赵夫子那里就学。”

“哦哦!”赵秀丽高兴了,“这下好了,我和你爹都担心夫子家就他一个孩子,天天背书写文章太憋屈了,这下放心了!”

“我买了些肉菜,够家里吃几天了。”肖瑶说着,拿出荷包,递到赵秀丽手里:“娘,你拿着,这是我今天挣的。”

赵秀丽有些不安,看了肖文一眼,“好孩子,又去松鹤堂给人瞧病去了?”

肖文倒觉得很好,“阿瑶能干,我不想太拘束她!只要注意安全就好!”

“是啊!有这本事干嘛不用!”肖瑶理直气壮地说:“凭真本事挣钱,娘,你安啦!”

赵秀丽看见篮子里的薏米种子,奇怪地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

肖瑶拿过篮子,“爹、娘,我正要和你们说呢,我们租点儿地吧,我要种薏米!”

“薏米是什么?”赵秀丽好奇地问道:“能吃吗?”

“薏米可是好东西,既能当主食来吃,又能当药材来用!产量也高,比种粮食强多了!这季节正当时!”

“真的?”肖文一下子来了兴致,“详细说说!”

肖瑶拉着爹娘坐下来,说道:“医书上说,薏米别名薏苡,为药食双用植物。薏米味甘、淡,性微寒。以种仁入药,有健补、清热利尿、养颜美容之功效。可健脾利湿、清热排脓,更可用于恶性重病以及多发性疣。”

肖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听起来用处是挺大的!”

赵秀丽眼睛一亮:“关键是可以当粮食吃啊!”

肖文接过话来:“就算卖不成药材,我们自己吃也不是问题!”

其实,从史书记载上看,薏苡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资源之一,可做成粥、饭、各种面食供人们食用,尤其对老弱病虚者更为适宜。

药物和食品两项功能都开发出来的话,市场需求量就会大增,同时将薏苡仁在药房销售,药用的感觉更明显些。生活富裕了,人们更注重身体健康,将薏苡仁当做食补的佳品,销量更是可观!

想想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呈现出的那种变态的热情,肖瑶对于薏米作为食补佳品,在南丰国的推广信心十足。

肖瑶想到这里,说:“等战争结束,天下安定,休养生息,经济发达起来以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会大幅度提高,作为医药和食物两用的薏米会有很大的市场!”

再说,肖瑶看过南丰国的地图,明城的地理位置大概相当于现代华北和东北交界的地带,明城的气候和土质也较为适合种植薏米!

在现代,我国全国土地都可种植薏米,但是以东北地区的质量最优!

从季节上看,薏米的种植一般选择在三至五月份,现在季节正好。

听了肖瑶的话,赵秀丽喜上眉梢,对肖文说:“咱们胡家庄人都勤快,大部分家庭春耕春种已经开始了,你看看秀娥到现在都还没回来,都在地里正忙着呢。咱家没有地,孩子他爹,你说我们家如果这个时候,租点儿地,种植薏米,你觉得怎么样?”

“我也是这个意思!”肖文笑呵呵地连连点头,“咱是农民,离不开土地,一天不下地,浑身都不自在。现在手里没有一分地,总感觉心中空落落的,天天都活得不踏实呢!”

赵秀丽用手指着肖文,笑着说:“你这个穷命的!”

肖文憨厚地一笑,大手一拍膝盖,朗声说:“我明天就去找胡员外!”

“爹,娘,”肖瑶笑着说:“种薏米是个好事,不如,我们家和秀娥婶子家一起种吧。”

赵明亮和孙秀娥等人对自己一家人的好,肖瑶牢牢地记在心里,有发财致富的好点子,怎么会忘了这些人呢?

“对啊,还有胡金良家、胡三顺家、三奶奶家。”

赵秀丽马上想起了这几个关系最好的人家,低头看看篮子里的种子,嘀咕道:“不知道这些种子够不够呢?”

“嗯,说得对,这几家人可不能忘了。”肖文郑重地补充道。

肖瑶暗叹,真是一对善良的好夫妻!自己何其幸运,来到这个家里!

“这个不要紧,过几天我还要进城,到时候可以多跑几个药堂,把种子都买来。这几天你们在家和这几家商量一下,看看他们要不要种。如果愿意种,正好把地翻好了,我估摸好种子数量,到时候一下子买齐了。”

“我现在就去!”肖文说完,“腾”地就站了起来。

赵秀丽嗔道:“你这人,说风就是雨!等我去喊他们,都来这里商量一下,你也不用每家都说一遍!干了一天活儿,也不知道累!在家歇着,哪儿也不许去!”

“嘿嘿!嘿嘿!”肖文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眼角的皱纹都笑开了,“一说到种地我就浑身是劲儿!啥都忘了!”

赵秀丽白了肖文一眼,笑眯眯地走了。

丁元春一看,忙跟上,“夫人,天黑了,等我点了灯笼和你一起去!”

赵秀丽不以为然,“这傻孩子,点什么灯笼!一个村里又没多远,再说都是熟门熟路的,走吧,走吧。”

丁元春无奈,转头看向肖瑶,见肖瑶笑着点头,丁元春只得扶着赵秀丽,两个人到村里去了。

看二人甜甜蜜蜜的样子,哪里像是主仆,倒像是一对母女!

赵明亮家和肖瑶家离得最近,也是村子里比较靠近山脚下的房子,两人走了一会儿才来到三奶奶家。

丁元春视力好,离多远就看见三奶奶屋子里没有点灯,走进了发现张霞一个人在院子里喂鸡,忙对赵秀丽说:“夫人,只怕三奶奶不在家。”

赵秀丽微微皱眉,叹道:“唉,家里没个男劳力,有啥办法。三婶子这么大年纪了,天黑了还在地里干着呢。可怜,五十多岁的人了。”

丁元春忙喊:“张霞!”

张霞一抬头,忙放下手中的瓢,高高兴兴地喊:“大娘!元春姐!”

赵秀丽问:“霞子,你奶奶下地还没回来呢?”

张霞跑过来,站在两人面前,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脆生生地应道:“还没回来。大娘,你有啥事儿?等奶奶回来,我给她说。”

“吃了饭,你扶着你奶奶去我家一趟,商量商量种药材的事儿!”

“嗳,知道了,大娘!”

两个人离开三奶奶家,又朝着胡金良家走去。

路上,丁元春有些好奇,“三奶奶家就只有她们祖孙二人吗?”

“唉!”赵秀丽还没说话,先叹了一口气,“这三奶奶是个苦命的女人!年纪轻轻地就守寡,一个人把张霞的爹拉扯大。好不容易给儿子娶了老婆成了家,谁能想到,张霞三岁多的时候,张霞的爹上山打猎,掉到山崖下……”

丁元春叹息了一声,“祸不单行!”

“谁说不是呢!儿媳妇守了一年,那边娘家逼得紧,改嫁了!撇下祖孙俩……村里的人都嫌三奶奶命硬,以前说她克夫,现在又说张霞克父!唉,村里的人都不愿意跟她们来往,说起来,也够可怜的!”

“夫人不信这些?”丁元春有些好奇地问道。

“本来我也有些忌讳,”赵秀丽不好意思地笑笑,“可是,阿瑶她爹说人各有命,别跟那些混人学着刻薄人!多帮可怜人,老天爷会看到的!我这才跟三奶奶亲近起来的!”

丁元春点点头,“老爷说得对!”

“后来,我们家作难的时候,三奶奶没少帮我们家!”

赵秀丽话音未落,就听到一个尖锐的声音喊起来:“哎呦!我当是谁呢?这不是肖文家的吗?黑灯瞎火的,这是去哪儿啊?”

赵秀丽和丁元春二人抬起头来,见昏暗的月光下,一个中年女人端着碗蹲在路边,黑乎乎的,看不清的还以为是条狗呢!

赵秀丽一见这女人就来气,“赵三花!你这个女人,猛不愣登嚎一声,倒吓我一跳!”

“孩子吓掉了?”赵三花撇撇嘴,一脸不服气,“又不是啥阔太太,还听不得人大声说话了!”

“真吓掉了孩子,看我不砍了你!”赵秀丽毫不示弱,右手指点着赵三花,“**人吃个饭,不趴到家里吃,浪荡到路边,等着吓人呢!”

“装啥娇滴滴啊?”赵三花站起身,端起碗,一大口吸溜完,抬起左手,用袖子擦擦嘴,一脸三八,“这丫头叫元春是吧?听说是阿瑶从城里带回来的,你家亲戚?”

赵秀丽脚步不停,扔下一句:“管你屁事!吃饱撑得你!”

赵三花突然在身后哈哈一笑,“哈哈,我知道了,赵秀丽,这丫头是你黄花大闺女时候怀上的私养孩子吧!这下肖文可是戴了绿帽……”

“哎呦!”

“噗通!”

话未说完,赵三花突然两腿膝盖剧痛无比!惨叫一声,身子重重地扑倒在地!手里的饭碗咕噜噜地滚到不远处的石头上,“砰”地碎成了两半!

赵三花杀猪般地哭嚎起来:“哎呦,我的腿!我的腿断了!张文明你个死鬼快来!刘学义、张学成,快来扶你老娘……”

赵秀丽转身看着趴在地上,一身土、猪一般的赵三花,奇道:“这**人咋回事?正好好的,鬼上身了?”

“老天报应!”丁元春嗤笑一声,扶着赵秀丽,“夫人,走吧。”

刘学义第一个从不远处的家里窜出来,一看赵三花的样子,立时就炸了,“娘,你这是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