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儿科醒
18560300000001

第1章 序

且言之无关于民生。不足以传于后世。与无补于当时者。虽言如弗言也。是故役神敝精言着书。而无所用于天下者。君子不为焉。医之为道也。圣人所以前民用而传后世者也。夫岂小道云尔哉。粤自黄帝三代而下。贤哲吐辞为经。 炳炳。其泐为成书也已彰彰矣。而吾徒尚何言哉。尚何言哉。虽然。言今之医而吾心戚矣。言今之儿医而吾心益大戚矣。何则人有所欲喻于当世者。而当世先有所执持而莫能明。有所欲白于斯人者。而斯人亦有所胶固而不能解。则予愈不得不憬然而心恻矣。嗟乎嗟乎。古今来因陋就简。锢蔽沉溺。与夫抱愤懑而不能明。就危亡而不知悟。若是者岂少哉。予弟子芝屿。受予意为儿科书。盖悯童稚之无辜。而挽当时之陋习也。其言综前贤之奥旨。发金匮之英华。别径分门。 若观火。精纯泮涣。法简而该。此诚可以大补当时传后世以卫民生者矣。夫岂役神敝精而无所用于天下哉。且夫人之惑溺而莫能破其懵昧者。诚以成书庞杂。靡所适从。简陋苟安。讹传沿习。衢谈巷说。比比而然。苟得乎妇人女子之情。通乎闲闼闺闱之见。则其所挟持而噪为良医者。正其惑溺于己而浓诬于人者也。

悲夫。晚近之人。师心立说。妄意着书。蔑古成法。争鸣新奇。揆之于古人折臂折肱之义。

不已大谬不然乎。无怪乎惑溺者而终莫之破已。吾于是益不禁怦然心动矣。苟以局中之见。参一局外之观。则以己之赤子。为人之赤子。以己之轻意肆志。为人之轻意肆志。则固未有不涕泣而 骂者。则吾知是编之出。必有始则戚然悲。慨然叹者。而继则可知其辗然喜。

翻然笑也。吾安得默默而不言乎。是可见信于天下。是可大白于天下。华阳山人序。

题辞

这段功非小。悯孩提惺惺救世。许多头脑。药当通神原有据。此意须人探讨。寿群生几行头眼底。谁人分晓。痘疹痧麻童稚劫。只是沉冤不少。是书成金针度了。斯世斯人如梦觉。

便晨钟那抵斯编好。保赤子。长生道。(调寄金缕曲)赐福谨题。

凡例

一幼科古称哑科。以其言语不通病情难测。故谚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盖甚言其难也如此。然果能扼其要领。则亦何难之有。是书所列。虽似限于篇幅。然深得提纲之妙。读者幸毋忽焉。

一小儿医自仲阳而下。代不乏人。然可传可守者。仅数家而已。是书所集。颇多采录。

诚以理之所在。有不容另措一词者。读者慎毋以剿袭陈言见诮。

一治病莫要于辨寒热虚实。而小儿之病。亦只惟表里二症而已。果能于表里症中辨出寒热虚实。则自是高手。学人熟玩此书。自有会悟处。

一惊风一症。前人凿空而谈。遂成千古疑城。千篇一律。比比皆然。虽间有辟之者。又未足以大破其惑。故遗祸至今。无有底止。是书辨列。实具苦心阅者慎毋漠视。

一近世谓有病宜饿。传讹袭谬。大率皆出自庸医妇人之口。自此说行。因饿而死者不知予甚伤之。因述不可饿论。然所援引。悉本圣经贤论。非予臆见。宜为医所共知。世有贤者。果能同予矫得此偏。则积德不浅矣。予尤于此有浓望焉。

一痘疮果能不事寒凉攻下。则失手处自少。自痘疹正宗出。而死者更多。

非至愚者。必不宗其说。予于论内。尤殷殷致意焉。

一种痘。诚为避危就安。万全良法。有力之家。固知早种。而单寒之子。欲种弗能。今堂举行此法。广为贫家儿女种痘。悉奏全功。良堪嘉尚。一切章程。载在论中。吾愿有力仁人。在在行之。则造福不小矣。

一是书旁稽远核。言简意该。化出成书。参以心得。故能出深入浅。法密方纯。虽多引陈言。然发前人所未发者。正复不少。读者其亦细心而体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