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18524800000028

第28章 薛立斋,中医史上治病最多的人(10)

可发誓没用啊,发了毒誓病也没好。就这么着坚持了三四天,终于熬不住了,就让人去请来了薛立斋老师。

薛立斋来了以后,一诊断,说:“这是怒气动了肝火,胆得火而筋挛缩啊。”

接着就提笔开了方子,方子特简单,就是六味地黄丸加上山栀子、柴胡,薛立斋说这是要“清肝火,生胆血”。

这理论听着有点让人晕,那么效果如何呢?沈大方喝了一服药以后,没到一天的工夫,所有的症状就都消失了!“谈笑举动,一一如常矣”。

前来看望的朋友都大吃一惊,老兄,你昨天别不是故意装病的吧?

沈大方忍不住在这里又记录道:“先生之神妙,类多若此(他在边上看得多了)。惜乎不肖疏怠蹇拙,不能尽述。姑以其亲试者,笔之以为明验耳。吴门晚学生沈大方履文再拜顿首谨书。”

各位,您觉得奇怪吗?这病到底是怎么好的啊?怎么一个六味地黄丸加上山栀子、柴胡就把脖子给转过来了?

既然是研讨会,我就给各位分析一下。薛立斋在诊断的时候,一定还有其他的诊断依据,沈大方同学记录得并不完整,比如脉,一定是弦的,比如舌质,一定是舌边红的(舌的两边主肝胆),等等,这些他都没有提到。

中医认为人身体的筋是归肝来管的,肝血不足,筋脉就会失去濡养,从而出现拘挛等病症。

我估计薛立斋就是综合了上面这些信息,把病因定位在了肝胆血虚火盛上,因此用了六味地黄丸来补肝肾之阴,用山栀子来清三焦之火,用柴胡来疏肝胆之气。

各位,您别看我在这里说得挺热闹的,真碰到了这样的患者,估计一般的人都不会想到薛立斋的这些方法的。

估计各位与会人员都饿了,可是还有很多同志要发言,我看没几天都说不完,得,大家休息一下吧。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

过去儒家讲究的是以“忠孝”立身,所以有这么句话,说是作为子女的,如果有父母在,那你就不能不学习一些医学知识,否则父母有病了你何以尽孝?

很多医家的父母都是因病去世,他们因为无法尽孝,无力挽回父母的生命而悲痛,发大誓愿,潜心医学,最终成为一代名医;也有的医家是因为双亲中有一人去世,因此受到了刺激,从此学医,精心赡养剩下的老人。

薛立斋是这里面的典范。他父亲去世得早,因此他对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奉养母亲也是极其尽心,对母亲的身体调养得无微不至,使母亲能够安享晚年,最后以88岁的高龄去世。

下面聊聊薛立斋对母亲的奉养。

在母亲75岁的时候,突然生了一场大病,症状是浑身作痛,感觉筋骨痛得最厉害,四肢很难屈伸,弯曲的时候都痛。

薛立斋急了,忙帮母亲诊断,母亲的眼睛有些发红,薛立斋问:“嘴里感觉如何?”

母亲说:“感觉嘴里是干的。”

薛立斋又问:“母亲,您的头有什么感觉呢?”

母亲用手抚摸着头说:“感觉有点儿晕晕的。”说完,咳嗽了几声,嗓子里传出有痰的声音。

薛立斋听到了痰声,又接着问:“那胸部呢?”

母亲回答:“胸口觉得不通畅啊(胸膈不利),还有就是全身都痒痒,像有虫子在爬似的。”

薛立斋沉思片刻,点点头,然后诊了母亲的脉,又问:“母亲,您小便的颜色如何?”

母亲回答:“小便短赤啊,对了,这些症状在晚上时更严重些。”

薛立斋了解了母亲的病情,就给母亲开出了方子,方子各位可能再熟悉不过了,就是:六味地黄丸加上山栀子、柴胡(和前面的那个医案是一样的)。

薛立斋判断母亲是阴血不足,首先是筋脉拘挛,这可能是阴血不足引起的,血虚无以濡养筋脉;口干,这显然是津液不足;而目赤,这也是肝血不足的表现,如果肝血不足,那么肝经的虚火就会上炎,造成眼睛的疾病;头晕,这也是肝风内动的表现,中医认为,肝血如果不足,那么肝风就会内动,会出现头晕、胳膊抖动等具有风的特征的症状;痰声重,这是说明由于体内是干的,津液都被凝结成痰了;晚上症状重,说明阴虚,因为晚上属阴,是阴气开始运行了,如果阴气不足,那么在晚上就会出现问题;全身发痒,这也是风动的表现。

其实,上述所有的单个症状都可以由几个原因引起,但是,如果这些原因交叉在一起,那么它们所相交的这个点,也就是说它们共同的原因都是阴血不足,肝火旺盛。

这就是中医的治病过程,需要了解患者全身的各种症状,然后把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出病因病机,最后进行对证处理。

我把沈大方的那个医案和这个排列在一起,就是希望能从里面找出薛立斋诊病的规律。

事实证明,薛立斋给母亲分析得完全正确,母亲在服用药物后,“诸症悉愈”。

有这样一个儿子,真是做母亲的福分啊!

再给大家说一则故事吧。

这是薛立斋母亲80岁时候的事情了,就在这年夏天,天气很热,大家纷纷吃冷饮解暑,结果,也不知道是吃了什么不对的东西,老太太患了痢疾,肚子痛,同时还作呕,不能吃东西,身上发热,口渴,特想喝水。

此时的薛立斋也急了,您说这能不急吗?80岁的老太太,患了这么重的痢疾,这搁谁都得急啊!

怎么办?如何下方?薛立斋急得出了一头的汗,他诊了老太太的脉,是个鼓指而有力的脉象,这说明邪气盛,正气也足啊,两者正斗着呢。

各位,就是这么个情况,您看该怎么办呢?

估计一般人都会说,清热解毒啊,有中医用中药,有西药上西药,点滴什么的都用上!

但是薛立斋很冷静,他观察母亲的状态,发现母亲肚子痛时如果用手去按,疼痛就稍微停止一些。

于是薛立斋的心里就清楚了,在中医里,如果按在痛处上疼痛会减轻,就说明这是个虚证。

心里有数以后,薛立斋就开出了方子:人参五钱,白术、茯苓各三钱,陈皮、升麻、附子、炙甘草各一钱。

就是这么个小方子,用四君子汤打底,这是补气的,然后陈皮、升麻都是调气的,附子补肾阳。这个方子的思路就是让患者的正气先足起来,调动肌体自己的修复能力。但是里面一味解毒的药都没有,一般人可真开不出这种方子。

老太太服用以后,就躺在床上熟睡了一觉。醒来后,就感觉饿了,想吃东西,这时,薛立斋再诊母亲的脉,发现脉就变小了(真相露出来了)。

再服用一服药,这个痢疾就好了。

需要提醒的是,各位千万不要盲目地使用这个方子,对于这种情况,薛立斋拿捏得非常准确,我们可不行,一般的痢疾还是要解毒的,只是在后期或者正气虚的情况下才可以这么治疗。

薛立斋自己说,这个时候要“取症不取脉”,就是说要按照症状来判断,不能相信脉象,因为脉象经常出现假象(所以他后来特别推崇舌诊)。

就在同一时期,石阁老家里的太夫人,也是患了同样的病,而且她和薛立斋母亲同龄,结果没有听薛立斋的劝,只是攻痢疾,用了很多的解毒药(彼乃专治其痢),结果老太太就去世了。

但是,人不是神仙,总是要遵从自然规律的,薛立斋的医术再高,也不可能让母亲永远地活下去。

在嘉靖二十一年,薛立斋56岁的那年,他的母亲去世了,享年88岁。

薛立斋是至孝之人,面对母亲的离去,他悲痛欲绝,结果自己也病倒了,他给自己服用了很多的药,才使得身体慢慢地恢复。

补中益气丸到底是干吗的

要是按照学派来分,薛立斋也是易水派的,和张元素、李东垣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薛立斋对李东垣十分推崇,在临床中,对李东垣创立的补中益气汤独有心得,所以说,薛立斋除了很重视补肾外,对脾胃也是非常重视的。

我下面给各位讲几个故事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在嘉靖辛丑年(公元1541年)的夏天,薛立斋去嘉兴的屠内翰家里看病,诊完了病就多住了两天。这天,正巧这位迷信的老屠同志请来了一位算命的人,当时管算命的叫“星士”,老屠同志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如何,就请这位星士来给自己算算,估计相当于现在的根据四柱来“排大运”,这位星士当然很敬业,直讲得唾沫横飞,口干舌燥。

这个时候呢,薛立斋就在边上看着,也觉得挺热闹的(薛老师也是个普通人嘛,人都有好奇心),可是看着看着,薛立斋就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头了,为什么呢?因为薛立斋发现,这位星士谈着谈着,时不时就会起身,走到门边,向中庭(相当于院子里)吐一口痰,这倒不是什么事,顶多也就是一个不讲究卫生。可是薛立斋对人的观察非常仔细,他发现这位星士吐出去的痰居然是红色的!这是什么?这是血啊!

薛立斋在书中记载这个星士“时出中庭吐血一二口”,这算命的也真够敬业的,一边吐血,一边还给人家算命。薛立斋教授立刻制止了这种危害健康的工作方式:“得,打住,大侠,您这么一边吐血一边算命我们实在是受不了,您还是先照顾一下自个儿吧。我来问你,打什么时候开始吐血的啊?”

星士感觉很尴尬,但是人家薛立斋是好意啊,于是就回答:“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久有此证),一般劳累就容易发作。”

薛立斋说:“我分析,你这是因为劳累,伤了肺脾之气啊,如果我说得对,你吐出的血应该是散的(余意此劳伤肺气,其血必散)。”

大家都很好奇,于是老屠同志就怂恿说:“再吐一口试试?”

星士自己也很奇怪,难道有这种事情?于是一干人等就一起跑到了门口,看星士往院子里吐痰。

“啊,呸!”星士猛吐一口,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然后,全都愕然地转向了薛立斋——果然啊,血是散的!

星士这才发现,面前这个人是位高人啊,有可能就知道该怎么治这种病。

于是他马上求薛立斋给诊断一下。得,本来是想给人家算命的,现在改求医了。

薛立斋诊断后,开出了方子:补中益气汤加上麦门冬、五味子、山药、熟地、茯神、远志。

这个方子我给各位解一下,以便各位知道药店里的补中益气丸有什么作用,在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去买点服用。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创立的。我们以前讲过,方子的组成是:黄芪、人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这么八味药,治疗的主证是因为劳伤、饮食不节而导致的脾肺气虚,中气下陷。那么,什么是中气下陷呢?这是一个中医术语,中医认为人的胸中有中气,支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你的营养不足,导致气虚,那么这个中气就会向下走,这样的人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力气,说话提不上气,脸色苍白,头晕。本来胃肠内的食物在中气的固持下,可以慢慢地走完消化的过程,现在固持不住了,很快就泻了出去,结果就拉肚子,有的人甚至还会脱肛,有的人一体检,就检出西医说的胃下垂,有的女同志是子宫下垂等,对于这些,中医认为是脾肺气虚引起的。因为在五行的归属里,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因此这个病的根本在脾胃,因为脾胃的功能减弱,吸收不好,结果导致肺气也不足了。

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是李东垣用了很大的心思琢磨出来的,方子里面的人参就不用说了,这是一味大补元气的药。然后是黄芪,这可是味好药,生黄芪可以起到固表的作用。什么是固表呢?就是加强人体外部的防御系统,有的朋友总是冒虚汗,风一吹就感冒,就可以用生黄芪来固表,同时加上白术和防风,叫玉屏风散,药店有卖成方的。如果将黄芪用蜜炙,则会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因此黄芪在这个方子里面是最主要的药物,用量也最大。在李东垣那个时候,黄芪只用到了一钱,其余的药只用到几分,现在的医家黄芪都用到几十克,上百克的也有,效果还不错。但是各位在买药的时候要注意,生黄芪和炙黄芪是分开的,如果只写一个简单的黄芪,大江南北各地药行的规矩不同,有的给你生的,有的给蜜炙的。根据我的经验,生黄芪使用的量可以大,但是蜜炙黄芪的用量要严格遵守方剂的规定,因为蜜炙的黄芪很容易生热。

方子里的炙甘草也是补脾胃之气的。李东垣认为黄芪、人参、炙甘草是消除烦热的圣药,所谓烦热就是由于中气不足产生的虚火。方子里还有白术,这是燥湿,补脾经之气的,因为李东垣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脾,他说“脾气一虚,肺气先绝”,所以方子里面的药也特别照顾到了脾经。

那么既然是要补气,为什么方子里面还加上了陈皮呢?原来,补气的药如果一下子下猛了,那么多的气同时补入人体,人体是受不了的,会感觉气闷、胸闷,有点壅住了,这时稍微加上一点理气的陈皮,就不会出现这些毛病了。

在补气的同时,还要照顾到血,为什么呢?因为中医认为阴阳是互生的,气血也是互生的,气虚的同时,血也一定是虚的,而一下子补了这么多的气,就一定要考虑将它们引导转化为血,所以加上了当归,这样就可以让气血的转化正常了。

但是,这还不够,因为虽然补气了,但中气依然下陷啊,这个下陷怎么解决呢?

于是,方子里面就用了升麻和柴胡,量都非常少,升麻是升阳明之气,柴胡是升少阳之气。各位,您可别小看这两味药,它们的药性是向上升的,加进去以后,这整个的药力就往上走了,对治疗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什么的很有效。

很多人对此药已经有体验了,有些网友患了痔疮,给我来邮件,告诉我病情并问如何治疗,我就告诉他们买什么痔疮药,同时配合补中益气丸。结果他们服用后,痔疮就开始往回收了,很多网友回邮件反馈说效果特好。如果大家能亲身体会一次中医,那么就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神奇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