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18524800000015

第15章 李中梓,手到病除的诊脉高手(6)

当时董其昌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各级官府纷纷要求松江府严查闹事人员。当时松江府的理刑推官、署华亭县事就是吴玄水。这位吴玄水知道啊,这是人民的力量,董家那是恶霸,一贯欺压百姓,而老百姓也是积愤已久。可是,上面的压力不断传来,自己又实在不想助纣为虐,怎么办呢?吴玄水把牙一咬,他脱下了乌纱帽,放在衙门的桌子上,挂冠而去。

这个行为博得了老百姓的喝彩,所以吴玄水在当时的松江很有威望。但是,此事最后还是以官府包庇董家了事,两个纵火少年都被杀了。

这位吴大侠很是有趣,做官没得说,为民请愿,在生活中,他也像普通人一样,很想长寿。但是他的养生观念不大对头,不知道打哪儿听说夫妻间进行房事的时候,如果不泄精,就可以长寿(这是古代的一种怪论,说精液可以回流再补先天)。于是我们的吴大侠就坚持着,和老婆同房的时候不射精,这么坚持了好几年(闭精入房有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平时还要经常写东西,非常累,结果就患上了白浊这个病。这种病就是尿液浑浊,颜色偏白,小便的时候疼痛难忍,每次小便时这位吴大侠都痛得如同刀割一样,这份罪受的,就别提了。

吴大侠在当地那是很有威望的啊,于是就请来了名医,开的方子是通利和补肾的药物,结果服用以后一点儿效果都没有。

这怎么办呢?再找更有名的医生呗,这就把李中梓给请来了。李中梓诊完了脉,就问:“您这个病是怎么患的呢?”

吴玄水一看,没办法啊,人家都看出来了,于是就把自己闭精行房的修炼方法说了。

李中梓一听,这都是听谁说的啊,这哪儿是修炼啊,这是害自己啊。

吴玄水很疑惑,“啊?难道我的方法错了?”

李中梓向他解释,说:“同房的时候,精液不流出去,积攒起来,会腐败的啊,对人体当然是没有好处的(败精久蓄,已足为害)。何况您还要写那么多东西,劳费心神,这会使得心肾不交啊,怎么能不病呢。”

于是开了方子,是萆薢分清饮,加上茯神、牛膝、黄连、肉桂。这个萆薢分清饮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组成是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专门治疗下焦虚寒导致的小便白浊。此病的症状是小便像米泔水一样,频数,等尿液放置一段时间,还会凝结成膏状。

方子里的萆薢是味去湿的药,它可以把下焦的湿气泄出;益智仁是味收敛的药物,它可以温脾肾,燥脾湿,摄涎液,收小便。有的人经常在睡眠的时候流口水(这种情况小孩子也很多),这就是收敛的功能有问题,一般是脾虚不摄的情况为多,可以用一些补脾的药物,如白术、苍术、茯苓等药,配合益智仁,就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方子里的乌药是入肝经的,可以行气宽胀,对于寒性的下焦气痛效果比较好,通常用来治疗疝气等病。同时乌药也有暖肾收缩小便的作用,它和益智仁合起来,再加上山药,就是一个方子,叫缩泉丸,对于小便特别多、遗尿等症状效果特别好。有些女士就有这个毛病,经常是小便控制不住,一不留神就尿出来了,这时就可以用这个方子。也可以根据症状分别配合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归脾丸服用,效果还不错。

为什么在去湿的同时,还要用收摄的药物呢?因为现在是清浊混杂在一起了,要把废物排泄出去,还要把有用的物质留下,所以就在去湿的同时还用了乌药、益智仁这样有收摄作用的药物。

石菖蒲是一味什么药呢?它是祛痰宣气、开通心窍的,对于热入心包和痰迷心窍等情况都有很好的作用。除此以外,它对中焦湿浊阻滞引起的胸腹胀闷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那么,既是治疗小便的疾病,为什么还要用开通心窍的药物呢?原来,中医认为这种小便白浊不光是膀胱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肾精虚寒不固(其实还有肾经的湿热,后来到了清朝,又出现了个程氏萆薢分清饮,把原来方子里温热的乌药、益智仁去掉了,加上了莲子心、车前子等去热之药,用来治疗白浊的热证)。那么为什么肾会出现问题呢?是因为心神也太劳累了,导致心肾不交造成的。

李中梓在方子里加入了茯神,各位可以看到了,这也是一味治疗心神的药物,牛膝是补肝肾的,黄连和肉桂一个清心火,一个补肾阳,这是要让水火交泰,达到水火既济的效果,因为李中梓认为这个病就是“水火不交,坎离顺用”的格局。

这个方子服用下去后没多久,吴玄水的病就好了。估计在经过这件事情以后,他一定对中医养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不会再听信那些乱七八糟的小道消息了。

大家一起郁闷

类似的病案很多,我们再随便聊几个。

当时有位叫许霞城的人,这位在朝中的官职是给谏。此人很是正直,由于看不惯朝廷中腐败的事情,经常上书给崇祯皇帝。但是崇祯对他的感觉很是不爽,最后竟然罢了许霞城的官,搞得老许很郁闷。

要说这位许霞城的名字大家可能觉得陌生,但是说起他的一位家姬,则是大大的有名。这个家姬叫王修微,是当时的秦淮名妓,和柳如是、陈圆圆等“秦淮八艳”的名气差不多。但是这位王修微更出色的是她写的诗词,真是才华横溢,引得无数英雄折腰(折腰者中有后来的施蛰存和陈寅恪),各位如果看到她的诗就知道了,后人说和李清照有得一比。

这位王修微小时候就被卖进了青楼,长大后由于她才学出众,便名噪一时,当时的很多文人,比如钱谦益(那位喻嘉言的朋友,娶了柳如是的老爷子)、董其昌(那位教子无方的书画家)都和她特熟,钱谦益一再在自己的书里称赞王修微,说她“青莲亭亭,自拔淤泥”(语出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但是王修微后来意识到,自己不过是被人狎玩的妓女,就开始一心向佛,向当时的高僧憨山大师求教,并自号“草衣道人”,开始在西湖边修炼。

后来在一次路过苏州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结果就嫁给了当时的名流茅元仪做了外室,后来,又变成了许霞城的家姬。

但是,这位许霞城对王修微可是真好,他没有看不起人家的出身。而王修微对许霞城也是真的动了心,两个人的感情非常真挚。许霞城罢官后,王修微还一直跟着他,给他整理诗文集,还把他上疏的奏折整理成了《三垣奏疏》三卷。

王修微死了以后,许霞城出家为僧。

在我遇见你的时候,你已经不再盛开,但是,我的爱却依然。

在你走的时候,整个世界都随你远离。

我虔诚参佛,别人以为我已经看透红尘。

可是,没有人知道,我只是为了去佛国再次见到你。

人生真的很奇怪,以许霞城的资历,可说得上阅人无数,却为王修微如此倾心,实在是难得。

李中梓给许霞城诊病时,应该就在许霞城从朝廷罢官下来不久。当时,许霞城还是因为罢官的事很郁闷,因为在李中梓记载的医案开头就说:“给谏许霞城,悲郁之余,陡发寒热,腹中满闷”。

这说明当时许霞城的情绪很不好。以许霞城的知名度,也是找了很多的医生,估计这些医生的中医诊断都学得不大好,也不管患者有没有什么发病的诱因(这里明显是和情绪有关系),居然都判断是“外感风而内挟食”,也就是脾胃里有食积,同时外面患了感冒。

许霞城一听就觉得不靠谱,其实有的时候自己有什么病,病根在哪儿,患者自己也很清楚。许霞城心想,我哪有什么食积啊?我这都是因为郁闷而憋出的病。

许霞城只好另请医生,托人把李中梓给找来了。李中梓到了以后,就开始诊脉。他把手搭上许霞城的脉搏以后,感觉“举之无浮盛之象,按之无坚搏之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轻轻地按,并没有感觉到脉象是浮的,如果有外感病,这个脉轻取应该是浮的,应该在浮位上很有力气,但是现在没有,说明并没有外感。而当李中梓把手指按下去以后,这个脉象也并没有坚搏的感觉。各位,如果这个患者有食积的话,那么在右手的关部一定会有坚硬的感觉,这是食积之象,一般是关脉独大,上下之气被食积所阻,气机会不相流通,可许霞城明显没有,所以不能判断他有食积。

这样,李中梓就判断出来了,这位许霞城并不是患了感冒,也不是脾胃中有食积。

那许霞城到底患了什么病呢?根据发病的前因后果,李中梓认为这是一个肝气不舒的症候。

确定了病证,李中梓就给许霞城开了方子。这个方子可让我们开了眼了。一般的肝气不舒怎么治疗呢?就是疏肝理气呗,开些柴胡类的方子,这是一个很常用的思路。但是,李中梓开出的却是补中益气汤,加上木香,白寇仁。

为什么这么开方子呢?原来,李中梓判断许霞城因为肝气不舒,横逆的肝气伤到了中气,所以身体才会发寒发热,腹中还感觉满闷,这样就要把中气补足,同时稍微加一点木香、白寇仁行气就可以了。而且补中益气汤里面还有点陈皮、柴胡、升麻等药,量虽小点,但是也可以起到理气的作用。

那么,这个药开出去效果如何呢?十剂以后,许霞城就完全恢复正常了。

在那个时候,还有一个人同样很郁闷,此人叫钱机山,这位的故事更搞笑,我顺便也给各位讲讲。

话说在崇祯末年的时候,这位钱机山名声很大(好像是做了兵部尚书),于是就被朝廷招去做了相国。

这可是个大官啊,钱机山既兴奋,又紧张,自己进了朝廷以后,该按照什么路子来做事呢?

钱机山思考了半天,也没思考出什么好主意,就去拜访了自己的老师陈继儒。这位陈继儒可不得了,他在当时名噪一时,很有才学,和李中梓还是好朋友。李中梓写的《医宗必读》就是这位陈老爷子给写的序。那时在当地有个风俗,就是无论谁去做官,都要到陈继儒那里去拜访一下,让陈继儒给指点几句。有的时候陈继儒如果没指点几句,这位来访者就会觉得很没有面子,很不高兴,结果逼得陈继儒常常是胡说几句打发了事。

当时这位钱机山来的时候,估计陈继儒也是被逼得急了,就胡说了一句“拔一毛以利天下”。钱机山一听,很晕,没听懂,但是一想,老师的话里面一定有很深的含义啊,于是就谨记于心,接着拍马就奔京城去了。

到了相位上,正赶上袁崇焕递上折子,说有个边关将领叫毛文龙的,被努尔哈赤打败,逃到了一个岛上,袁崇焕想要杀了毛文龙,以正军法。

钱机山一听,啊?这不正合了我老师陈继儒的话“拔一毛以利天下”吗?老师可真是高啊,于是就批示,杀毛文龙,把这个毛给拔了。

后来,袁崇焕又被崇祯皇帝给杀了,罪状中就有错杀毛文龙一条。

崇祯皇帝还迁怒于钱机山,把钱机山定了死罪,打入大牢。

这下钱机山江南老家的人可急了,据说天天到陈继儒家门口闹,说都是你告诉的什么“拔一毛”搞的!这下好,我们家老爷也要被拔一头了。

后来再有人去拜访陈继儒,再要求赠一句话什么的,陈继儒就一概头大,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安全了。

万幸的是,后来崇祯赦免了钱机山的罪,放他回来了。

可见当时朝廷很乱。几乎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另一位名医喻嘉言看到报国无望,默默地离开了京城,回到老家开始行医了。

这位钱机山回到江南后,很是郁闷,搞不懂这“拔一毛”怎么还拔错了,结果就患了病,具体的症状是“两膺隐隐痛,膈间不快,食后苦刺酸”。这个症状估计各位都有体会,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会胸闷胁痛,吃完饭反苦酸水。

开始的时候,是李中梓派门人去治疗的(李中梓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学生了)。这位门人叫孙黄绪,去诊断了以后,开了方子,用的是六君子汤,加上黄连和山栀子。他认为这是气虚有热,所以用的是补气同时散火的方子。

但是患者服用以后没有效果,孙黄绪很惭愧,于是就报告了老师,说自己开的方子没有效果。

李中梓一听,这说明自己的弟子还没有完全学成啊,于是亲自出马,带着弟子来到了钱机山的家里。

当时钱机山的家很豪华,据说后楼很高,“北望九峰,在一览中”,后来清兵杀来后,这宅子被清军用做指挥部了。

李中梓在亲自诊了钱机山的脉后,就明白为什么弟子用药没有效果了。他对弟子说:看病一定要灵活,这位虽然是肝气不舒,导致了心火旺,但是不能一直从清火这个思路走。你想到了补气,这很好,但是还要察觉到这个患者体内本来的寒气。他原来是有脾寒的,此时是肝木挟火和脾寒混在了一起,光补气是不够的,要从祛脾寒和补脾两个方面下手。

于是他就开了方子,是人参、白术各三钱,干姜、黄连、甘草各一钱,熬好药以后,还要加姜汁少许。

这个方子是什么意思呢?方子里的干姜是温脾寒的,黄连则是清心火的,这一寒一热,寒热兼调。然后再用人参、白术、甘草来补脾。这样就把体内这个复杂的格局给解开了。

但是这个病也确实难调理(钱机山此时的情绪一定很不好),李中梓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治疗,这个倒霉的前任相国的病才完全好。

当然,钱机山在朝廷里倒霉了,陈继儒老师也很难过,结果也病倒了。

陈继儒各位可能还不熟悉,但是如果提到他写的《小窗幽记》,可能就都知道了。他写的文章那叫一个精彩,也难怪大家来拜访时都要找他要句赠言。陈继儒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书画地位和董其昌是齐名的。他在29岁的时候就把儒生的衣冠一把火都给点了,然后在小昆山那里盖了房子(看来那个时候房地产商还不成气候),从此隐居,闭门读书。但是这位陈继儒隐居后还是继续和三吴名士来往,每天门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