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暗示力
18522200000007

第7章 让神奇的天赋自由开启(5)

心理暗示的规律是什么呢?心理暗示的规律就是信念,换句话说,潜意识的本质是靠信念起作用的,你相信的和坚持的东西就是你潜意识的内核,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暗示力不会去管你的感受如何,也不会管你想不想要它,它只是回应你的思想,因此如果你只是看着堆积如山的债务,对它感觉糟糕透顶,那你就是自己暗示说:“我真的感觉很糟,因为有这么多的债务。”这样一来,你让自己确定了它的存在,会得到越来越多这种感觉。

你所有的经历、环境、言行都是你的潜意识按照你的想法做出的反应,不是你所信的事物本身,而是你心中所信的产生的结果。为了消除你内心的困惑,我干脆这样说吧,每个事物都会给潜意识输入两个目标——“想要”和“不想要”。然而,经常地发生这样的状况:当你认为自己正在思考你渴望得到的东西时,而事实上你思考的是你渴望的对立面。也就是说“我要准时到达,不要迟到”“我要身体倍儿棒,不要生病”“我要生活优渥,不要囊中羞涩”“我要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结婚,不要茕茕孓立”。而现实情况却是“迟到了”“生病了”“没钱了”“找不到合适的对象”等等

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是:你心中所想的与你获得的没有在心灵感应上匹配。当你想着你想要的事物,并且将专注力置于其上,吸引力法则会当你把焦点放在你想要的事物上。然而,你往往不是把你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愿望本身上,而是把产生愿望的对立形式作为你思考的焦点,这时,吸引力法则就听不到你“想要”的呼唤,只会不断地出现“不要”回应。

比如,你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提不起兴致,你觉得每天上班就像一种苦役,你特别期望能换一个让自己充满激情的工作,所以换工作的愿望在你心中升腾起来。于是,你的心灵接受了这个想法并让你如愿以偿。但是,你发现自己的激情很短暂,因为你的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在新的工作上,而是仍然停留在被你辞掉的工作上,并不断地提醒自己“原来的工作让我觉得很痛苦”。这时,你的注意力又调头回到那个令人痛苦的工作上面,而对你这个梦寐以求的新工作完全忽略了。如此一来,你的心灵频率始终无法与新工作带来的感觉的频率一致,你始终无法处于接受模式,感应你渴求的那种感觉。

如果进行深入分析,你将发现自己现在运用的过程以前常常在运用,比如,忧虑。忧虑时,你首先会在想象中栩栩如生地描绘一种不希望出现的后果或目标。你忍不住对它思来想去,把它作为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描绘给自己。你反复认为它真的可能发生。

这种不断重复、对可能性的不断思索,会让最终结果变得似乎越来越真实。一段时间后,就会自动产生与其相应的情绪(如恐惧、焦虑、沮丧),所有这些情绪都与你不想看到、你所担心的那一最终结果对应。

所以,你要记住的是,暗示力对你的“要”与“不要”并无偏好,你专注什么,就会召唤什么。如果你想要如愿以偿,必须把注意力放在你想要的事物上时,并且持续集中,在那个时刻你才能明白什么是暗示的魔力。

◎关键三:选择积极的思想

我们的潜意识不懂得分身术,只能在同一时间内主导一种感觉,用一个新的思想反复地灌输给大脑中的潜意识,原来的思想就会被挤压,慢慢地衰弱、萎缩,继而新的思想就会占上风。就像你换了新衣服,原来的衣服就会被自然取代是一个道理。

我们的神经系统其实就是一个呆头鹅。你肉眼看到一件令人喜悦的事时,它会作出喜悦的反应:看到令人烦恼的事,它会作出忧虑的反应。当你说“我做不到”“我已经不再年轻”“我不了解实际的情况”时,你的脑子里就充满了消极思想,你的潜意识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实际上,你的梦想实现之路是你亲手断送的,并亲手把遗憾、限制和挫折引入了你的生活。

无可置疑,你的潜意识是全能的,它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但是,它自己并不知道这一点。它不会跟你争吵,不会跟你交谈,它也绝对不会拒绝你给它留下的任何暗示。我要说的是,你要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不要说“我要失败了,我要失业了,我没钱付房租”。你的潜意识很天真,开不起玩笑。它会把这些话都当真的。所以,在你的头脑中一定要重复那些可以给你生命带来积极力量的想法和思想。

潜意识虽然不会分辨你说的话,但是却最懂得那些带有强烈情感的语言。想要潜意识帮你的忙,你就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向它提出诉求,跟它合作,那它才会永远为你服务,照顾你,保护你。

想成功就要给予正面积极的暗示,这类的语言一定不要带有否定词,如果你说“我不会害怕……”这时候,消极的陈述很难完全改变潜意识里的想法——你可能还是觉得有点恐惧。

你必须用另外一种新的而且积极的言辞来代替,比如“我充满自信”之类的肯定语句,并且投入所有的情感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接受积极的暗示,运用一些自我激励式的语言,让它们悄悄地进入潜意识之中,就能对我们的心理、行为和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产生这种效果的语言很多,比如说“我一定能干好这件事”“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当然对自己充满信心”“我一定会康复的”等,或者在本子上写上自己最期待的一句话或富有挑战的话,比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反复地运用这些语言进行自我暗示,就能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你愿意的话,每天清晨在心中注入愉悦的思想吧!

◎关键四:要有清晰的目标

暗示力既能作为一种导致失败的力量,也能作为一种促使成功的力量,成为二者的几率是相对等的。至于成功还是失败,那取决于你提供什么样的心理图景、在潜意识中设定什么样的目标。从本质上讲,心理暗示是一种目标追寻机制。许多人都无意识地用消极思维、习惯性地在想象中描绘失败,来设定失败的目标。

弗洛伊德曾经在试验中提出:一个人给予自己的潜意识的指令越是清晰,它就给人的帮助越多。给潜意识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始终保持这样的想法并付诸行动,那么你的目标终有一日会实现。

你的目标越是清晰和肯定,潜意识收到的信号就会越清晰,而潜能量也就越能迅速地迸发,帮助你实现目标。

大家是否知道出租车行驶最危险是在什么时候?

答案是:没有乘客的时候。

为什么呢,因为有乘客的时候,司机有目标,他就会全神贯注地驾驶,同时想方设法尽快到达目的地;而没有乘客的时候,他是盲目的,走到十字路口左转右转犹豫不定,同时左顾右盼精力分散。

一句英国谚语说得好:“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没有目标,我们的暗示便是无的放矢,无处依归。有了目标,才有斗志,才能开发我们的潜能,也才能去为之寻找到达的方法。

就像一位跳高运动员,如果他的前面不放一根横杆,让他漫无目的自由地跳高,可以肯定,永远也跳不出好成绩来。正确的方法是:在他面前设定目标,放置一根横杆约束他,让他不断地超越,横杆也就不断升高。甚至会有这样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横杆越高,跳得就越高;横杆很低时,他也跳不起来。因为,没有目标(横杆很低)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很多人心中都有梦想,但是永远只是一个天真的梦想家,从来不会实现。显然,这样的人缺少的不是梦想,而是没有把这些梦想转化为真实的目标并付诸行动。如果在潜意识中梦想不够坚定和清晰,那么潜在的能量就不足以将这种潜意识转化为理想目标,所以就很难实现这种目标。

弗洛伊德在研究潜意识的时候说:“你必须要让你的潜意识确切地知道你想要什么,必须要引导它给你提供一种实现目标的力量。”也就是说,当你知道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的时候(不是那种突如其来的念头),潜意识就会帮助你朝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前进。所以,当你的脑海中不断生成一种对奋斗目标的暗示的时候,你会发觉你的潜能能量正在迸发,而目标也会变得十分清晰,潜能随时都能够为之付诸实践。这样一来,你在工作中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就会取得相应的成就。

也许你还记得“潜意识对你提供的信息并不进行推理或提出质疑,而只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并作出相应反应”这个法则。要想让暗示效应扩大,就搞清你想要什么、选择想要实现的目标、将注意力集中于这些目标而不是不希望实现的目标上,所期待结果才会有最终实现的可能性。

持续关注

我们可以从作家、发明家以及其他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的经历中看到:创造性想法并非通过有意识思考,在清醒状态时想出来的,而是自动自发地产生,有点“无心插柳”、“神来之笔”的意思。

这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神来之笔”的结果并非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胡乱产生。一切证据都支持这样一个观点:要想获取某种“灵感”,人们必须首先需要对解决的问题产生特别浓厚的兴趣,并一直付出不懈的努力,考虑过各种解决的可能,然后放松。尤为重要的是,心中一定得怀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而不是一味地对问题焦虑、担忧。

拿破仑·希尔在写作《思考致富》的时候,出版商给他施加了很大压力,让他在24个小时内提出一个恰到好处的书名。希尔对这本书该如何命名已经苦思冥想了好几个月,寝食难安,但总是不得要领。截止日期那天,出版社的编辑提醒他,只剩下24小时的时间了,他必须在24小时之内想出好主意,否则,这本书就会按照编辑推荐的书名《你的智商帮你赚钱》去付印。希尔反对这个书名,认为这一名称太露骨,也太不上档次,有点像小报上的文章标题。他认为这个糟糕的名字会让他辛辛苦苦创作的东西湮没在茫茫书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