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也是指西班牙舰队的,虽然那个舰队称不上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但它却是武力最强的。至于雅典人克利昂的梦,听上去却仿佛是个玩笑。他梦见自己被一条龙吃掉,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做腊肠的人经常给他惹麻烦,便有人解释说这个做腊肠的就是那条龙。类似的预言举不胜举,要是把梦兆和占星术方面的预言都计算一下的话,其数目更大。但我个人认为,这些预言并不值得太过重视,尽管它们可以作为冬夜炉旁闲谈的好话题,但它们本身确实没有什么凭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社会上广泛流传这种东西,政治家则应加以重视,因为谣言的蜂起曾在历史上酿成许多祸乱。所以,许多国家制定了严厉的法律禁止它们。
人们之所以乐于传布和相信这些预言,原因有三方面:第一,人们只关注某个预言的应验,而不去理会那些没有应验的,对于梦兆也是如此。第二,预言的内容多数都是模棱两可的,给人们留下各种推测和解释的空间。就像前面所谈的塞涅卡的诗句,很明显,地球在大西洋以西可能还会有很大的天地,这些地方不一定总是一片汪洋;再加上柏拉图留下的那个“大西岛”的传说[21],人们更有理由把这种说法解释成一种预言了。第三,也是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点,大部分预言都可以算作一种欺人之术,都是由一些穷极无聊的人在事后编造出来的。
谈真理——谎言总是面对着上帝而背对着世人
“什么是真理?”虽然彼拉多[22]曾经嘲笑着提出这个问题,但他却不指望任何回答。世人之心大多变化无常,对他们来说,坚定信念就像自戴枷锁,会限制思想和行动的自由。虽然怀疑论者的种种学派已然消逝,但持这种观点的人却大有人在,他们秉承了先贤的衣钵,不过并不像古人那样清晰而透彻。
使人们宁愿相信谎言,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谎言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古希腊后期的一位哲学家[23]曾探索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些欺世谎言竟会如此迷人:它们既不像诗人的谎言那样给人以美的享受,又不像商人的谎言那样令人致富——难道人们仅仅因为说谎而说谎吗?我也不懂其中的奥秘。或许是因为真理就像赤裸裸的阳光,在它不加掩饰的照耀之下,世间所上演的种种假面舞会、化装哑剧和凯旋庆典,都远不及它们在若明若暗的烛光里那样华丽而高雅。
对世人来说,真理就如同珍珠,它只有在阳光下才能焕发出光彩,所以在世人看来,那些借助夜晚闪烁的光线而显得五光十色的钻石和红宝石比它更容易得到。
谎言总能增添世俗的乐趣。假如将人们心中那些自以为是的见解、取悦于人的希望、妄自尊大的评价和异想天开的想法都清除掉,那么,大部分人的心中将会显露出空虚和丑陋、忧郁和厌恶,以至于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关于这一点,难道还有谁会怀疑吗?曾经有位神父[24]严厉地苛责诗歌,说它是“魔鬼之酒”,因为诗歌占据了人们的想象。其实,诗歌仅仅是谎言的幻影,况且迷惑人心的并不是那些瞬间即逝的一念之差,而是盘踞于人们内心深处的种种假象。然而,不管这种种假象是如何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错误的判断和堕落的情感之中,真理仍将引导世人去探索、去认识、去相信。探索真理,就像对它表达爱慕之心;认识真理,是与之不离不弃;相信真理,就是从中发现生活的真谛,这便是人性的崇高境界。
在上帝创世之始,最先创造的是感觉之光,其次是理智之光,最后是心智之光。从那以后,上帝在安息日的工作就是以其圣灵昭示天下。
他先把光赐予混沌的物质世界,又用光照亮人心,直至今日他仍将光赐予他的子女。
伊壁鸠鲁学派一贯主张追求欢乐,在很多方面都略显肤浅,如果不是因为它的一位诗人[25]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这一哲学流派也许不会流芳于世。那位诗人曾说:“站在岸边远眺海面上颠簸的航船是愉快的;站在城堡的窗前观看下面的战争及其种种激烈的场面也是愉快的;但没有任何事能比站在真理的高峰——一座凌驾于世间一切峰峦、空气永远清新自然的山峰之上,俯望尘世间种种谬误和徘徊、迷障和风雨,更令人愉快的!”假如那个立于真理之巅、俯仰天地的人,能在心中永存怜悯而非傲慢的话,那上面的这段议论的确说得好极了。试想,如果一个人的心能以仁爱为动机,以天意为己任,以真理为轴心,那么,他虽然生活在人间,也可称为天堂中的幸福之人。
以上谈的是神学和哲学上的真理,下面再谈谈世俗生活中的真理。就算是那些行为不端之人,也不能否认:正直坦诚是人性中的光辉;而虚伪和行骗,就像在金币和银币中掺杂合金,或许使用起来方便些,却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这些欺诈的行为就好比爬行的蛇,它没有脚可用,只能低贱地依靠肚皮前行。
谎言和欺诈被人揭发是最令人感到耻辱的事。故而,在研究弄虚作假为什么令世人感到如此不堪和可恨时,蒙田[26]说:“仔细想来,说谎者可谓是不惧怕神灵的勇士,但他却偏偏无颜面对世人。”这或许是因为,谎言总是面对着上帝而背对着世人。曾经有个预言说,当基督再次返回人间之时,必定是他在世间找不到诚实者之时。这样说来,谎言和背叛就是在敲响请上帝来审判世人的丧钟。对叛徒和骗子来说,这也许是最严厉的斥责。
谈美——美总是对年轻人特别地宽容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自然也会令人肃然起敬的。
同时,外表美丽的人,在其他方面多半没什么优越的才能。如此看来,造物主似乎有些吝啬,它只希望没有过失,却并不想追求完美。因此,那些有着美丽外表的人往往徒有其表,内里根本胸无点墨,他们所追求的,多是容貌和举止,而非才德。不过,这种说法也不是永远都正确,像奥古斯都·恺撒、韦斯帕斯大帝、法王菲力普四世[27]、英王爱德华四世[28]、雅典的亚西比斯[29]、波斯王伊斯迈尔一世[30],他们都是当代才貌俱佳的男子,他们不仅具有强大的精神、远大的志向,而且拥有出众的相貌。
论起美来,相貌之美要高于服饰之美,而仪态之美又高于相貌之美。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绘出来,也不是乍看之下能够发觉的。高层次的美,无论是哪一种都肯定有不同寻常之处。画家阿佩勒斯[31]和阿伯特·丢勒[32]各有不同,很难说清他们两人谁更可笑一些,前者是将人体的各部位肢解,按照几何学上的比例给人画画;后者则是将多个面孔中最美的部分集合到一张脸上,制造出一张最精致的面庞。暂且不论画功如何,在我看来,用那样的方法画出来的人,也许除了画家没有人会喜欢。我并不是说,画家要画一个至美的形体有什么不对,而是觉得,他应该靠灵感来作画,就好像音乐家谱写出动人的旋律一样,简单地进行机械组装是不会成功的。你一定见过这样的脸,如果把他的每一部分单独拿出来看,都称不上美,但把各部分组合起来,却能给人视觉上的享受。
假如,美真的是主要存在于得体的举手投足之间的话,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反而会更有魅力、招人喜欢,就不足为奇了。有句拉丁谚语说:“秋天的美也是美。”假如一个人的容貌并不美丽,那么年轻就可补充他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美总是对年轻人特别地宽容。但是,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也是不值得赞美的。
美就如同夏天的水果一般,很容易腐烂,最不易保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美貌很容易造成年轻时放荡、年老时懊悔。不过,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那就是如果美貌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注 释
[1].塞涅卡,古罗马哲学家、政治家、剧作家。
[2].罗马皇帝,38岁时因战败而自刎身亡。
[3].语出塔西佗的《历史》第3卷。
[4].均为古罗马皇帝和英雄人物。
[5].均为古罗马皇帝和英雄人物。
[6].均为古罗马皇帝和英雄人物。
[7].均为古罗马皇帝和英雄人物。
[8].均为古罗马皇帝和英雄人物。
[9].见《新约·路加福音》第2章第29节。
[10].普鲁塔克,(46~120),古希腊传记作家、散文家,代表作《希腊罗马人比较列传》。
[11].塞特恩,即古希腊神话中的土地之神克洛诺斯。因为害怕子女取代自己的地位,他将出生的子女全部吞入腹中,只有宙斯幸免于难。
[12].特伦托公会议,指1545~1563年间在意大利特兰托召开的天主教会第19次普士会议。
[13].经院派的哲学家,指中世纪时一批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来解释基督教教义的思想家。
[14].见《旧约·撒母耳记》第28章。这是暗示以色列军的覆败。
[15].引自罗马诗人维吉尔诗篇。维吉尔原诗则出自荷马诗句,荷马原文是:“伊利亚及其后代将成为特洛伊之王。”
[16].诗中狄菲斯为希腊航海家。特勒是古代欧洲人认为的大地边缘。
[17].波利克拉特斯:公元前6世纪时希腊小国萨木斯君主,于公元前522年被钉于十字架上。
[18].布鲁图斯刺杀恺撒后与恺撒旧部战于菲力帕,兵败被安东尼所杀。此事曾被莎士比亚采用,见《恺撒》第4幕第3景。
[19].加尔巴于公元68年登基为罗马皇帝。
[20].指15世纪德国占星家雷乔蒙塔努斯的预言书。
[21].根据古代传说,柏拉图提出大西洋中有一文明古岛,后沉没于海中。
[22].彼拉多,公元26~36年间为罗马委任的犹太国总督,曾主持对耶稣的审讯,见《新约·约翰福音》第18章第38节。
[23].指古希腊晚期著名的怀疑主义批判者卢西安,(120~180)。
[24].大概指基督教哲学家圣·奥古斯丁,(354~430)。
[25].指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家、诗人卢克莱修,(公元前94~前55),古罗马人,代表作是长诗《物性论》。
[26].蒙田,(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作家,代表作《随笔集》。
[27].菲力普四世,(1268~1314),法国卡佩王朝国王,以英明著称。
[28].爱德华四世,(1442~1583),英格兰国王,在玫瑰之战中击败亨利六世,取得王位,曾入侵法国。
[29].亚西比斯,(公元前450~前404),古希腊政治家、将军,雅典城著名的美男子。
[30].伊斯迈尔一世,(1487~1542),1499年即位波斯王,是波斯的创立者。
[31].阿佩勒斯,古希腊著名画家,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
[32].阿伯特·丢勒,1471-1528,德国著名画家、版画家、绘画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