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趣味心理学
18521300000017

第17章

男女之间那些妙不可言的事儿——恋爱心理学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正是因为爱情能让人生死相许,所以人们都说爱情是被荷尔蒙冲昏头脑的结果。其实,爱情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感情,它能让我们心花怒放,焕然一新。爱情也是个神奇的东西,常常会发生一些让人们匪夷所思的现象。所以只有多了解一些恋爱心理学,才能解开爱情中的怪异现象,而且也许还能让你的爱情永远保鲜,更加甜蜜呢。

第一眼就确定是他

许多人不相信一见钟情,认为那只是建立在外貌的基础上。即使会第一眼产生好感,也不可靠,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对方离自己完美恋人的标准相差太远。人们对一见钟情的看法各执己见:有人经历过一见钟情,有人从未经历过;有人因一见钟情获得美满爱情和婚姻,有人一见钟情后最终分手。那么,一见钟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心理学家说:“一见钟情”的意思是指男女之间第一次见面就产生了相互吸引、相互爱慕的感情。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这种一见钟情的爱情,我们在心中设置一个完美恋人的标准,然后期待与之相遇,产生电光火石般的感觉。

但是这种感情在现实生活中见得不多,却被文学影视作品大加渲染,很多电影的情节都是一对男女在偶然中邂逅,于是一见钟情,双双坠入情网,最后成为一对神仙眷侣。这是多么梦幻的事啊,看一眼就爱上对方,简直太浪漫了。

也有人不相信“一见钟情”,因为第一眼只能看到对方的外貌,即使会产生好感,也并不可靠,而且并不代表两人的性格相合,还需长久相处才能知道彼此是否适合成为终身伴侣。一见钟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心理学界也还没有完全解开“一见钟情”的原因。

如果有人问:一见钟情可能吗?绝对可能,但其可能性还没有大到可以完全信赖的程度。一见钟情就像买彩票,中彩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没有大笔投入的必要。你会兴高采烈地去买彩票,但不会坚信自己就能中大奖,中个五块钱的小奖已经可以让你激动了。之所以激动,就是因为有中奖的可能性,感情也是如此。一见钟情是个小概率事件,不能把它当成必然结果。

一份名为“关于恋爱经验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5.2%的人有过一见钟情的经历,其中61.1%的男性和50.6%的女性经历过一见钟情。美国科学家进行的调查则显示,一见钟情也存在男女差异,男性一见钟情发生的概率更高一些。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男性更容易被对方的外表所吸引,而女性更注重对方的内在。

为什么会存在一见钟情这种很玄的东西呢?其实,这是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一位美国医疗心理学家这样描述人在恋爱时脑中电化学活动的过程:在柔和的烛光里,男子望着女子,丘脑下部的神经活动受到突然激发,神奇的爱情物质(多巴胺等)大量产生,并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引起飘飘欲仙的感觉;女性也一样,脑细胞发生同样的电化学活动过程,于是两颗心激发出炽热的爱情火花。当然,这样的词句比起文学家的描写不知枯燥到何种程度,但它却更真实,更接近于爱情的本质。

原来,男人和女人各自把所梦想的对象特征储存于大脑之中,就像把数据储存于软盘中一样,称为“爱之图”。这张图最早由父母勾画,并不断受到外界因素的修正与补充。年龄越大,图像越具体,由于某种契机而第一次目光相触时,眼睛就捕捉到对方身高、体形、眼神、发色、发型、风度以及服饰等信息,以每小时400多千米的速度,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对方特征与所储存的图像越是相吻合,大脑产生的信息就越强烈,体内的“化学工厂”便开足马力产生大量兴奋物质,在脑中形成一种幸福激素,引起诸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颜面发红等变化,心中激情涌荡,即“一见钟情”。

不过,具体来说,不同的人,一见钟情的原因也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在恋爱的最开始,大家都是先发现对方的众多优点从而产生好感,很多一见钟情就是这样开始的。但是热恋中的男女是盲目的,判断能力也非常低下,甚至明明是对方的缺点,也会误当成优点,直到两个人在一起相处久了,激情一天天消退,对方的众多优点就渐渐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数之不尽的缺点和臭毛病,这就戳破了一见钟情的气泡,让人回到了现实中,从而对自己以前的选择感到不解。本来朋友间的相处也是需要相互包容理解的,更何况是恋人之间呢?但“一见钟情”只强调喜欢、心跳,并不包括宽容、理解的概念,所以并不能持久。

为什么初恋难忘

在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以为已经忘记了初恋时的情景,其实并不是,我们只是将这些事情零零碎碎地埋在了心底某个地方。作家黄蓓佳曾说:“记忆有时非常脆弱,它仅仅存活在虚幻的记忆之中,一旦帷幕拉起,裸露出真实,心里的某种渴念便会轰然坍塌,连带着全部生活都变得不可收拾。说得严重一点,那真是整个世界的倾覆。”

在人们的一切美好记忆中,因为初恋一般“未成正果”,没有获得圆满的初恋是一种“未能完成的”、“不成功的”事件。人总是对未完成的恋情有更高的期待和憧憬。所以或许没有比初恋更令人难以忘怀了。初恋时的美好时光和景象,大多深深地烙进恋人的脑海,使他们一生都难以忘怀。

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

这种心理现象,可以举出许多。例如,你在考驾照的笔试过程中,有99道题你都能飞快地答出来,而有一道题你却怎么想也记不起来。直到要交卷子了,你仍然没有答出来,出来后问其他的考生那未完成的一题的答案,而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从此以后,那未完成的一题被你深刻而长久地记住了,而那99题却被你抛到九霄云外。今后再考试时,若出现当初你未完成的那一题,你就再也不会做错,因为它被你牢牢地刻在脑海中了。

中国台湾歌手刘若英有一首歌《后来》,俘获了很多人的心。“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在这首歌中,刘若英用她感性的嗓音缓缓诉说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十七岁的相识相知,十七岁年少的倔强,成年以后的追悔感怀,成年以后的遗憾感叹,给这首歌笼上了一层淡淡的感伤气息。

究竟我们难忘的是初恋的那个人,还是初恋的那份酸酸甜甜的感觉呢?其实,人们留恋初恋,往往不是留恋初恋的情人,而是那一种情窦初开的感觉,那一种初恋的心情。最后,初恋本身已经渐渐失去了若干具体内容,而变成了美好的永远的记忆。然而,如何把握初恋的心理,将自己始终置于理智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对初恋有一定的了解。首先就是当知道自己倾慕着对方时,会有一种迷醉的感觉。此时,你会出现一种被对象所吸引的近乎幻觉性的思念情绪,对方的形象时时在脑海中萦绕,并产生综合效应。后来终于知道对方也在爱着自己的时候,就进入了“非我”期。相见时很激动,情感体验强烈,常举止失控,声音颤抖、脸色紧张,没有以前那种“镇静自若”的形象,不像平时的“我”了,故称“非我”。这阶段时间虽短,但很重要,从中可判断出爱的深度与强烈程度。慢慢地进入到不分彼此的时期,这时候就会在心里把自己和对方融为一体。对于学习、工作、生活甚至穿戴等,都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我这样做他(她)会喜欢吗?”

大多数初恋由于年龄较小,心智还没有成熟,所以很难修成正果。其实,初恋的失败有时候并非坏事,要知道遗憾也是一种美,它可以使人成熟,让人学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化解内心的痛苦,并且为以后的恋爱打下基础。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爱情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人在恋爱时,究竟是被对方的什么所吸引呢?人为什么会喜欢另外一个人呢?

《大话西游》可以算是家喻户晓的经典电影了,里面的台词也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里边有这样一段对白,讨论的就是爱一个人需不需要理由:

菩提:有一天当你发觉你爱上一个你讨厌的人,这段感情才是最要命的!

至尊宝:可是我怎么会爱上一个我讨厌的人呢?请你给我一个理由好不好?拜托!

菩提: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至尊宝:不需要吗?

菩提:需要吗?

至尊宝:不需要吗?

菩提:需要吗?

至尊宝:不需要吗?

菩提:哎,我是跟你研究嘛,干吗那么认真呢?需要吗?

喜欢一个人究竟需不需要理由呢?心理学上认为,人喜欢另一个人是有原因的,并对此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心理学家研究出来的恋爱理由,不仅多而且很复杂,下面我们就跟着专家去看一下恋爱的理由,当然也联系自己的实际分析一下究竟对不对。

1.自己的心理状态

当一个漂亮、大方的美眉出现在男士们面前时,我们不一定会喜欢上她。因为可能当时自己正处于愤怒状态,没有心情去欣赏她。人只有在一定的兴奋状态下才会有种想找个人谈恋爱的冲动。想找个人陪的心情叫作“亲和欲求”,当人情绪不安的时候,亲和欲求就会高涨起来。

2.对方身体的魅力

这个理由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容貌和身姿的魅力。这个我想即使不相信一见钟情的人也会认可的,因为我们都喜欢漂亮的异性。很多心理学实验也能证明,魅力大的人更容易获得异性的青睐。不过可不要以为所有身体魅力高的人都会成为自己的恋爱对象哟。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愿意找与自己身体魅力相当的人谈恋爱。虽然大家都想要找一个魅力大的人谈恋爱,但是如果对方的条件高出自己太多的话,我们也会泛起自卑的心理,认为对方可能会看不上自己,进而退缩。心理学将这种心理称为“匹配假说”。

3.与自己的观念相似的异性

当人的价值观、金钱观、喜好等相似的时候,容易相互产生好感。人的态度、行为模式的相似性越高,就越容易喜欢对方。反之,情趣爱好、行为模式相差很远的两个人,很难发展恋情。曾经有一对陌生男女,在公交车上看电视时,竟然发现对方和自己喜欢同一个节目,于是互相产生了好感,后来竟然成了情侣。

如果对方比自己稍微优秀一点,即自己对对方充满了尊敬的话,那么相似性的效果会加强,自己更容易喜欢上对方。如果两个人相似性比较多,在谈话中能够找到共同的乐趣,那么人的认知会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这种状态能保持下去,互相之间也会产生好感。

4.了解对方心情

在情侣分手时,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我根本就不了解你在想什么!反过来看,也就是说,彼此了解对方的心情,对两个人的恋爱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当然,在恋爱开始时,了解对方喜欢自己的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喜欢自己的人,人有一种容易喜欢上他(她)的倾向,这叫作“好感的回报性”,即接受了爱情,我们也想用爱情回报对方。

5.社会背景、周围背景

当孩子们进入高中或考上大学之后,会发现身边的朋友都开始谈恋爱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也想找个人谈恋爱。这也是同调行为的一种体现。当周围朋友中谈恋爱的人数逐渐增多时,人的同调行为会逐渐转变成一种强迫观念,认为自己不谈恋爱不行,于是你也就跟风地谈恋爱了。

让彼此的距离更近一点

为什么我们约会了好几次仍然在原地踏步,没有进展呢?她怎么什么事情都不和我说呀?平时喜欢大谈特谈的小伙子,为什么到了告白的时候却结结巴巴呢?其实大多是因为你的紧张过于明显,使对方感觉到你的拘谨,从而让对方也开始紧张起来,这种紧张感就会使你们俩的距离越来越远。

有时,闲来无事随意聊天的男女,也许会因为聊到某一个话题而坠入爱河。还有,刚开始谈恋爱的两个人,有时会因为某件事,感情突然加深很多。其中一种情况就是,一方敞开心扉,向对方说了很重要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呈现”。

这种做法可以拉近与他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解除紧张或尴尬的局面。比如,从未向任何人说起过的秘密、家庭内的问题等,无论说的人还是听的人,都会增加对对方的亲密感,由于自我呈现往往只限于对自己信任的人、亲密的人,听者就会觉得对方信任自己,没把自己当外人,于是也会对对方产生信任感。而且,有趣的是,听的人也会以相同的程度进行自我呈现,也会谈及一些自己的隐私问题。因为对方信任我、说了他的秘密,我也要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他,这种相互的关系能够迅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经调查显示,女性更善于使用自我告白的方法来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男性则很少对别人进行自我告白。

自我呈现的方式是很有讲究的,在一般人看来,自我呈现就是告诉对方自己的一些情况甚至是隐私。其实这里面也是大有文章的,你必须能够把握好自我呈现的方式和程序,不是对每个人都能用同样的自我呈现来起到作用的。你需要考虑到对方的好恶,一定要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而不是把自己所有的包括明显让人厌恶的事情坦白出来,那样反而会影响到你们之间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