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的艺术:最有中国味的魅力口才
18520500000007

第7章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曾说:“假如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假如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当我们给同事吹牛的机会,让同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会感觉自己得到了肯定,但是当我们向同事炫耀自己的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对我们产生敌视情绪。

在职场中,那些胸怀豁达的人往往能赢得更多的知己,相反,那些小看别人、高看自己的人,通常令大家反感,在交往中也容易四处碰壁。

方先生是一位很有人缘的人事部骨干,按说搞人事调配工作很容易得罪人,可他却是个例外。当初,他刚到人事局时,在同事中几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那时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骄傲自满,所以每天都使劲吹嘘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诸如每天有多少人找他帮忙、那个几乎记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跑来给他送礼,等等。谁知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不赞赏,而且还一副怏怏不乐的神情。

后来,还是借由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点拨,方先生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从那以后,他很少谈自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明白大家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跟听别人吹嘘相比,把自己的成就说出来更令他们兴奋。

在之后的工作中,每当跟同事闲聊时,他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展示自己的优越感,只有在对方停下来问他的时候,方先生才轻描淡写地说一下自己的情况。过了一段时间,有几位同事跟他成了不错的朋友,大家在一起工作得十分愉快。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你的得意只会衬托出别人的倒霉,甚至会让对方觉得你炫耀自己就是嘲笑他的无能,让他产生一种被比下去的感觉。尤其是失意的人,你在他面前炫耀,他会更恼火,甚至讨厌你。”因此,我们必须适当地抑制自己的优越感,收敛锐气,学会谦虚,只有这样,我们才永远受到同事们的欢迎。

以自我为中心的话少说

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谈论自己的事情,对于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事情,多数人会觉得索然无味。对你来说最有趣的事情,不仅很难引起别人的共鸣,甚至还会让人觉得可笑。

年轻的母亲会热情地对人说:我的宝宝会叫“妈妈”了,她这时的心情是很激动的,可是,旁人听了会和她一样高兴吗?这是很清楚的。谁家的孩子不会叫妈妈呢?你可不要为此而大惊小怪,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会叫妈妈的孩子才是怪呢。所以,在你看来是充满了喜悦的事,别人不一定会有同感。

竭力忘记你自己,不要老是谈你个人的事情,你的孩子、你的生活以及其他的事情。人人最喜欢的都是对自己最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明白别人的弱点,而尽量去逗引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这是使对方高兴的最好方法。你以充满了同情和热忱的心去听他叙述,你一定会给对方留下最佳的印象,并且他会热情欢迎你,热情接待你。

在谈论自己的事情时,和人家较真或与人争辩等,都是不明智的表现。但还有一样最不好的,就是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在一切不利于自己的行为中,再也没有比张扬自己更愚笨的了。

例如,你对别人说,“那一次他们的纠纷,如果不是我给他们解决了,不知要弄到怎样,你们要知道,他们对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的,不过当着我面前,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即使这次的纠纷的确因为你的排解而得到解决,可是你只说一句“当时我恰巧在场,就替他们排解了”的话,不是更使人敬佩吗?这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被人发觉之后,人们自然会崇敬你的,但如果你自己夸张地叙述出来,所得到的效果恰恰相反,人们自然会认为你自己在自吹自擂,大家听了你的自我夸张,反而会轻视你。

一句自我夸张的话是一粒霉臭的种子,它是由你的口里播种在别人的心里,从而滋长出令人憎恶的芽。

爱自我夸大的人是找不到好朋友的,因为他自视甚高,鄙视一切,不大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他一心只想找那些奉承和听从他的朋友。他常自以为是最有本领的人,如果他做生意,他觉得没有人比得上他;如果他是艺术家,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代大师。要是他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他会觉得只有他自己是救世主。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你自己若是具有真实本领,那些赞美的话应该出自别人的口,自吹自擂,结果是自己丢尽脸面。

凡是有修养的人,必定不会随便说及自己,更不会夸张自己。他自己很明白,个人的事业行为在旁人看来是清清楚楚的,没必要自己去说,人们自会清楚。

请你不必自己吹擂,与其自己夸张,不如表示谦逊,也许你以为自己伟大,但别人不一定会同意你的看法。自己捧自己,绝不能捧得太高,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日备受崇敬,听了这些话别人也会觉得不高兴。世间没有一件足以向人夸耀的事情,自己不吹擂时,别人还会来称颂,自己说了,人家反而瞧不起了。

口才是帮助你待人处世的一种方法。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口才很好而到处不受欢迎的人。不要为了表现你的口才而到处逞能,惹人憎恨;口才一定要正确灵活地表现,而不是为了自吹自擂,张扬自己。

不要向陌生人夸耀自己的私生活,例如,你个人的成就,你的富有,或是老向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了不起;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诉苦和发牢骚并不是一种良好的争取同情的手段。做人的基本态度应该是这样:有着宽容豁达的胸怀,并且愿意使大家相处融洽,尽量不出现僵局。

讷于言而敏于行

一般而言,对话是由双方构成的,每一方都承担着双重的任务——说与听,你的“说”是为了对方的“听”,同时你的“听”也是为了对方的“说”。那么在这“说”与“听”两者之间,究竟哪一方对维持说话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呢?答案是“听”。因为通过“听”,你才能够对对方有更多的了解,明白对方的需求,并以此决定应该向对方说些什么、该如何去说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做一个好听众也是非常重要的。

古希腊有这样一句民间谚语:“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中国也流传着这样的话:“讷于言而敏于行。”它们均向我们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在日常的生活交往当中,应尽量少说话。

美国汽车推销之王乔·吉拉德曾经有一次深刻的体验。

有一天,某位名人来向乔·吉拉德买车,于是吉拉德推荐了一款最好的车型给这位名人。那个人对车很满意,眼看交易就要成功了,名人却突然变卦了,一单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吉拉德为此事懊恼了一个下午,他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点的时候他忍不住打电话给那位名人:“您好!我是乔·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经向您介绍过一部新车,当时您已经决定要买下车了,但是为什么又突然走了呢?”

“喂,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吗?”

“非常抱歉,我知道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了,但是我自我检讨了一个下午,实在想不出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因此特地打电话向您请教。”

“真的吗?”

“肺腑之言。”

“很好!那么你用心在听我说话吗?”

“非常用心。”

“但是今天下午你可没有,你根本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孩子吉米,他即将进入密执安大学读医科,当时我还很自豪地提到他的学科成绩、运动能力以及他将来的抱负,我以我的孩子为荣,但是你对这些话却毫无反应。”

吉拉德确实不记得对方曾说过这些事,因为他当时认为这笔生意已经谈妥了,所以他不但没有认真听对方说什么,反而在听办公室里的另一位同事讲笑话。这就是吉拉德失败的原因:没有做一个好听众,最终失去了一单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