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
18520300000009

第9章

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有些家长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有些家长对孩子又是控制过严,然而,无论何种管教方式都无益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可否认,没有哪个父母不是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的,但是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其实,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那些从小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悲伤。身处逆境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一副沮丧悲伤的神情。以孩子哭为例,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最常表现的反应就是叫孩子“立刻停止”,或者以威吓的方式强迫、限制孩子不准再哭闹。其实,这种最常见的反应往往是最忌讳的反应。要知道,有些情况下,“哭”是孩子最原始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在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做出反应的应该是家长的情绪。德国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认为,孩子的哭闹会父母处于一种特别状态,更有甚者甚至还会怀疑他们为人父母的能力,由此产生的紧张情绪就会不断加剧,最后甚至变成进攻性行为,或者导致消极沮丧的态度。一位好妈妈的亲身体会告诉我们:“每次在女儿伤心的时候,我都会让她尽情地哭,直到她哭累了,忘记难过的事。”这位妈妈还说:“我一般都会问她发生了什么事,而且在她哭的时候,说难过事情的时候,我都会把她搂在怀里。”所以说,培养孩子的乐观情绪之前,家长先要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悲伤吧,而且还要在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后,再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情绪,而不是马上就采取行动。

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因此,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面对困境、走出逆境的能力。如果孩子一时无法摆脱这种困境,可以教育他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比如参加运动、玩游戏、聊天,等等。

此外,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如果家有一个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并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善用表扬和鼓励。要知道,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非常有利于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3.3把独立还给孩子

独立自主是一个人获得快乐、自信和成功的源泉,而一个无法独立生存的人是不会有自由感的。没有自由感,就不会有自信,不自信自然就不会感到快乐幸福。所以,让孩子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让他们自己长大,这样的人生才会丰满而精彩。

独立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情商品格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到了一定的年纪,独立意识会慢慢地觉醒,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想离开父母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的念头,然而,就在孩子开始脱离家长的时候,那些不愿意孩子离开自己的父母就会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拉回来,留在自己身边。于是,那些一天到晚喊着“我要离开父母独立”的孩子,就会逐渐出现躁动和反抗的行为,甚至还会和家长产生抗争。所以说,一说起孩子独立性太差的问题,不能笼统地说这全是因为孩子的错,父母干涉孩子独立成长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可是最终结果呢?越来越多的孩子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甚至于有的孩子都已参加工作了,还会让自己的父母代劳做一些本该自己来处理的事情。

成人不独立便没有力量承担来自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重压,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在正当年的年纪就草草地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了。而孩子不独立,便容易被外在的力量所“奴役”,整天生活在察言观色、谨小慎微的环境中。压抑久了,孩子自然就会逐渐丧失自我,成为一只“迷途的羔羊”。

不过,动物界的情形却刚好相反,完全不会那么温情脉脉。在丛林中,幼兽往往在还没有完全长大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将要离开父母了,而它们必须尽快掌握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独立生存的能力。这种现象在狐狸种群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小狐狸一出生,为了让它们尽早学会独立,狐狸妈妈就会故意扔下它们跑得无影无踪。而离开母亲的小狐狸在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也终于懂得如何坚强地生存下去。相比而言,我们人类简直是太舒服了。尽管我们在某种意义上被称为“高等动物”,但是,做家长的并没有意识到在孩子的独立欲觉醒之前就把他们推出家门,而是无形中宠坏了孩子。

也许,很多家长会说“我原本认为当我有了孩子我会更爱我的孩子,我也希望孩子比我们那代人成长得更好”,但是事实上,很多家长却未必能做得到。为什么我们的家长做不到这一点呢?因为我们自己也没有长大,也在渴求爱,也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看看吧,我们做妈妈的是不是特别希望丈夫回到家能关照一下我们呢,尤其是在我们忙了一天工作,很累很累了,回到家还要处理家务,而孩子又我行我素地“瞎捣乱”的时候,我们总会气得不得了:“孩子为什么不体谅我们?丈夫为什么不会安抚我们呢?”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在拥有孩子之前的整个生命过程可能没有正常发展,使得我们根本没有心力来承担人生的重压,更别谈乐观地对待人生了。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为了培育出坚韧不拔的下一代,我们应当向狐狸学习,在孩子意识到自己应该离开父母之前,先一步想到离开孩子,把他们推向外面精彩的世界。家长能狠得下心来是件好事,而对孩子溺爱是不会带来好结果的。

不过,虽说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可是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其实,孩子能不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如果家长深知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他们学会独立,这样孩子才不会成为家长的翻版或者延伸,而是一个与家长有着不同性情、不同品位、不同感知、不同期望、不同梦想的独立的人。即便有一天离家长远去,也能独当一面。

也就是说,家长懂得放手,懂得让孩子做他自己,懂得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自由,坚持做到“孩子能做的绝不插手”,而不是刻意培养和说教,孩子才会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但是,如果家长不放手,不相信孩子,担心孩子吃不好、穿得慢、洗不干净,孩子当然也就无法学会自理了。

通常情况下,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完全可以自己穿衣服,自己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负责,而生活自理恰恰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开端。所以,为了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立足社会,家长从这个时候起就应该重视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

用情商故事和孩子谈谈心

推荐故事一:小马过河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培养他们的独立和勇敢是很有必要的。独立性强的孩子更有主见,长大后独立自主,自理能力强,也容易适应社会、与人交际。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妨多给他们讲些有意义的故事,让故事的寓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情吗?”小马蹦蹦跳跳地说:“当然能啊,我很愿意帮您做事情的。”

老马听了,很是高兴地说:“那实在是太好了,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里去吧。”小马驮起口袋,欢快地往磨坊跑去。

小马跑着跑着,在它面前,突然出现了一条小河,挡住它的去路,只听得到河水哗哗地流着。这可急坏了小马,它犹犹豫豫了半天,心想:“我该怎么过去呢?如果这个时候,妈妈在我身边那就好了,我可以问问它该怎么办,可是,现在离家这么远,我怎么问妈妈呢?”

想到这里,小马不由得向四周望了望,只见一头老牛正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地跑了过去,连忙问:“牛伯伯,请您告诉我,我能中法蹚过这条河吗?”

老牛想都没想就说:“这里的水很浅,刚刚没过小腿,能蹚过去的。”

听了牛伯伯的话,小马又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就在这时,一只松鼠从树上跳了下来,拦住它大声嚷嚷着:“小马,别过河,快别过河,你会被淹死的!”

小马顿时吃惊不已,赶忙问:“小松鼠,这条河的水很深吗?”

松鼠认真地说:“很深,很深的。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被淹死的!”

听了这番话,小马连忙停住脚步,不知如何是好,叹了口气说:“唉!我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于是,小马甩了甩尾巴,朝家跑去。

老马见到小马,瞪着眼睛问它:“咦,怎么回来啦?”

小马不好意思地说:“一条河挡住了我的去路,我……我……我过不去了。”

老马疑惑地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

小马点了点头,连忙说:“是呀!牛伯伯也是这么说的。可是,松鼠却说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伙伴呢!”

听了小马的这番话,老马一脸严肃地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有没有仔细想过它们的话呢?”

小马难为情地低下了头,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没想过。”

老马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只有试一试,才会知道啊。”

充满无穷趣味的故事,也会让孩子爱上成语。像这篇故事中出现的犹犹豫豫、支支吾吾,单独给孩子讲就会显得生硬而枯燥,但是,通过听故事的方式学成语,不仅孩子学得轻松,而且还用的灵活。

聪明的小马立刻明白了妈妈的意思,它连蹦带跳地跑到河边,可是,就在它刚刚抬起前蹄的时候,松鼠就大叫起来:“小马,你不要命啦!”

小马自信满满地说:“我要试一试,只有试过,我才知道深浅啊!”话刚说完,小马就下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最终,它安全顺利地蹚到了河对岸。

在这个故事中,孩子可以学到在遇到问题时该如何解决,不能光听别人说,更要自己动脑筋去思考、判断。生活中,当孩子的想法与父母的想法不一致时,父母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要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耐心听孩子的陈述,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他们才能更好地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

推荐故事二:我们只靠自己

下面这则故事可以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独立性,学会自己走自己的路。

有一天,蜗牛妈妈带着小蜗牛出去玩,它们穿过小溪,来到一棵大树下。

这时,小蜗牛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它无奈地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着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

在这里,讲故事的人可以稍微停顿一下语气,一个突然、适当的停顿,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听故事的兴趣。

蜗牛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非常柔软,没有骨骼的支撑,而且爬得很慢,所以,有了这个又重又硬的壳,才能保护我们的身体啊。”

就在这时,在它们身边,有一只毛毛虫正慢慢地爬过。

小蜗牛好奇地问蜗牛妈妈:“妈妈,毛毛虫身体软软的,没有骨骼,爬得也和我们一样快,为什么它不用背又重又硬的壳呢?”

蜗牛妈妈想了想说:“因为毛毛虫长大以后会长出翅膀,到那时,它就成了一只会飞的蝴蝶,这样天空就会保护它了。”

然后,蜗牛妈妈带着小蜗牛又爬啊爬,就在它们经过一个树枝时,一只蚯蚓从土里钻了出来。

小蜗牛又好奇地问蜗牛妈妈:“妈妈,蚯蚓身体也是软的,爬得还没有我们快,也不会长出翅膀,为什么它不用背又重又硬的壳呢?”

蜗牛妈妈笑着说:“因为蚯蚓会钻到土里,这样大地就会保护它了。”这时,小蜗牛伤心地哭了起来,说:“我们好可怜,天空和大地都不保护我们。”

蜗牛妈妈笑着安慰它说:“傻孩子,所以我们才会有这个硬壳。因为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要多用象声字、象形字,必要时也要手舞足蹈,把眼睛、嘴巴连同脸上的肌肉一起都调动起来。只有自己讲得津津有味了,孩子才能听得津津有味。

推荐故事三:走失的野狮子

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将来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如果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养成习惯了,对于迟早到来的独立将是极为有害的。下面这个故事就能给你和孩子极大的启发。

很久以前,一个猎人外出打猎时,捡了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狮子,勇敢又热心肠的猎人就把它们带回家中精心喂养,而且猎人还给它们设计了温暖又舒适的笼子。从此以后,这几只小狮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天天有吃有喝,自在又幸福。

后来,猎人不小心让一只小狮子从笼子里跑了出去,猎人到处寻找也没有找到。而其他几只呢?依然被猎人保护着。

被猎人保护的小狮子,就如被家长的爱“捆绑”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滋生懒惰、依赖的惰性,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到孩子的各个方面——生活、学习以及日后的工作中。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方面,可以先慢慢地给他讲一些故事、一些道理,然后在实践过程中,鼓励他去做一些事情。

又有一天,猎人外出打猎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那些习惯了被喂养和被保护的小狮子们由于没有猎人的照顾最后被活活地饿死了。

而那只当年跑出去的小狮子呢?它已经变成了一只野狮子。当其独自在野外时,饿了就会自己找吃的;渴了就会自己找水喝;受了伤,就会自己用舌头舔伤口;遇到敌人的攻击,它也知道怎样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