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18520000000025

第25章 催眠打造健康之王(3)

催眠能够治疗心理疾病的原因在于:一是由于催眠时的大脑皮层抑制作用深刻,就可以使得大脑皮层得到更加充分的休息从而增强反应的效能作用。催眠醒后注意力、想象力显著提高疲劳消除,情绪稳定,记忆力增强,骨骼与肌肉活动能力大为增强,等等。二是在催眠状态下,可以用语言暗示来解除病人的痛苦,用减弱或中断与大脑皮层相应联结部位的固定联系的办法,减轻或消除心理病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影响。

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催眠疗法治疗人体疾病能够收效,是由于生物反馈原理。简言之,病人必须能够和他想控制的某种身体功能的节律取得协调。例如病人在一架电仪器上看到他的心脏搏动或大脑皮层活动的记录,或听到它们跳动的节律时就可以充满信心地想办法试作自我控制了。以哮喘病人为例,他们大都对尘土、花粉或烟雾等刺激物敏感,但试验证明,这种敏感大部分还是由于自己神经紧张所造成的。经过上述的反馈“医疗”后他们的哮喘可以治疗大半,这就证明哮喘反应至少有一部分是来自后天的主观经验,而不是生理上的痼疾。生物反馈的要点就是“病人自己痊愈”。用生物反馈的治疗方法治疗心脏、大脑、肌肉群以及和循环系统有关等疾病,即或不能完全根治,也大部分可予以控制。现代医学研究已发现,病人只要在开始时略微借助于灵敏的机器,产生反馈作用就可以控制从前认为无法控制的某些自动或非随意的身体功能,其原理就是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生理产生影响。

4.催眠治疗师“叫板”不良习惯

在我们的成长中会有意识地去掌握很多生存的技能,当熟练到某种程度就会进入潜意识中,成为一种习惯性反应。如骑自行车,刚开始时可能会注意控制把手与脚踏板,但当练到某种程度就会自然而然的反应,不再需要意识的控制。不良嗜好也是这样习惯成自然的,如抽烟、暴食症、乱放东西等。催眠能深入找出形成习惯的原始原因,可以从根本改变不良习惯,帮助人们建立良好习惯。像是戒烟、戒酒、减肥等。催眠治疗师可以在引领受术者进入潜意识深层后,修复那些导致习惯行为的事件所引起的创伤,从而进行戒烟、节食等纠正其他不良习惯。

习惯不良的人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一般是采取认知调整和行为疗法,疗效比较缓慢。如果症状严重,效果就差。如果配合催眠治疗,效果就比较好。这里举一个例子。

一个有十年烟龄的人,最近身体非常不好,找到催眠治疗师时,心情非常急切,说他曾经下决心戒烟无数次,可每次都无功而返。催眠治疗师让他躺在催眠椅上,并采用了认知疗法和厌恶疗法让他重新产生一种对烟的认知:其实这是一种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受你的潜意识所控制,你的主意识是很难改变这种状况,就像有的人让你忘掉开车的技术一样,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每天都会开车,开车的技术你已经轻车熟路了想都不用想你都会开,而且开车会给你带来方便、快捷的好处,你的潜意识正是接受到这一信息,并重复此开车的动作,使你形成了一种难以改变的习惯。这就像烟瘾一样,在你第一次吸烟时,你可能觉得从吸烟的事件中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如成熟感、男人味、装酷、放松等,它使你产生兴奋的感觉。当你的潜意识接受到此信息后,再加上你重复此抽烟的动作,于是就形成了难以改变的习惯。

在催眠治疗师的引导下,吸烟者很快进入催眠状态。接着暗示吸烟者:当你吸烟时,你会觉得烟的味道很难闻,你会觉得这是世界上最难吸的东西,它会使你的嘴很臭,别人会因为你的嘴臭而不与你交谈。这时,催眠治疗师引导他想象出当他抽烟时很多人都捂着嘴不愿跟他讲话的情景。催眠治疗师继续暗示:当你不吸烟时,你同样能得到你想要的状态,你的身体会更健康,头脑会更清醒。这时,催眠治疗师引导他想象出他不吸烟时那种愉快的情景。

经过几次这样的催眠治疗,再加上这位吸烟者积极配合,最后戒掉了吸烟的不良习惯。

当习惯作为一种观念成为信念并进入潜意识层面,仅靠意识层面的努力是很难甚至于无法改变已经形成的习惯。上述事实证明,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状态,通过纠正非适应性的反应,借助催眠意象治疗、催眠状态下的系统脱敏等技术,则可以阻断非合理性反射,建立起新的适应性反应。对于想戒烟、戒酒、减肥、戒除网瘾以及其他不良习惯的人,确实是一个轻松、肯定、稳固的改变途径。

知识链接:习惯与催眠

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是一种习得性反应,此种反应较为简单,在类似情境下,以近于自动的形式出现;是经由长期练习所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技能学习到纯熟阶段,动作已成习惯性);是习得性动机,如抽烟、喝酒、偏食以至药物使用,到了成瘾地步,将成习惯,或称不良习惯。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易改变,就变为自动化动作的需要了。因此也可以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

当习惯作为一种观念成为信念系统的一部分后,这种信念就进入潜意识层面,相对固化下来,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称仅靠意识层面的努力是很难甚至于无法改变已经形成的习惯。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状态,通过纠正客户非适应性的反应,借助于催眠梦疗、催眠意象治疗、循环治疗、催眠状态下的系统脱敏等技术,则可以阻断非合理性反射,建立起新的适应性反应。如此,对于想戒烟、戒酒、减肥、戒除网瘾以及其他不良习惯,则找到一个轻松、肯定、稳固的改变途径。

以戒烟为例,虽然科学研究者经常尝试着用催眠术来控制和影响人类的某些习惯,但是催眠本身并不具备强迫的能力,也就是说,具备职业操守的催眠师也无法唆使人们违背自身的意愿和嗜好,当然也就不能甜言蜜语的“哄骗”吸烟者戒烟了。但是科学家做过类似于上文的催眠减肥对比试验发现,吸烟者在接受适当的催眠刺激之后,其戒烟过程会相对顺利一些。有一种很受追捧的催眠戒烟疗法,它只有一个简单的步骤:通过自我催眠来重复传达一个简单而具有说服力的信息就行。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其结果证明百分之五十的戒烟人士利用这种疗法最终戒烟成功。

5.催眠解压,改善情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当你有未完成的事件、一个心结、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或任何遗憾的事情,使你心不安,那么,透过催眠,将能让你扫除潜意识阴影,真正放下自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喜怒悲恐等情绪、情感,这些情绪的反应非常快速地在内在进行,属于非理性的部分。人的忧郁、悲伤、恐惧、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讯息都是来源于他的自我深层的创伤和压抑。任何一份负面情绪的讯息背后都埋伏着引发它的原因,而这个原因是由他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负性事件所致。如有人惧怕狗,“谈狗色变”,其原因是幼年时被狗咬过。因此,看到狗时内在就会立刻传出恐惧的讯号,以避免再度受到伤害。通过催眠治疗,将其引入深催眠状态,以调动其内在资源在潜意识里疗愈创伤,可以消除既往对狗的恐惧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灵活运用催眠技巧,因势利导,将压抑的相应情绪在催眠过程中释放掉。

催眠加压方式包括自我催眠解压和催眠师帮助催眠解压两种。

通过自我催眠对情绪进行调控,一般按照三个方式来进行。第一个方式是简单处理法,是指操作起来简单易行,可以在清醒状态施行。调控开始时,应设立条件反射的信号:“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做一个深呼吸,然后露出会心的微笑,我就能立即变得心平气和,从容面对一切。”进一步深化时,应有这样的暗示:“每当我诵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时候,都能从古人的诗句里吸取豪迈的力量……我拥有大海般雄浑的气魄,拥有天空般广阔的胸怀。”应设置美好预期,形成心理原动力:“良好的控制自我,是成熟而富有魅力的男人特征,我一定要成为有自控能力也能成为一个有自控能力魅力的人!”

第二个方式是借助自我催眠的情境,逐步把情境当中放松的心情延续下来,并内化成应对危机的固有反应模式。当然,也可以设立模板,即把你所想要的特征,都附会到你身上,并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以情境设置为例:你可以在诱导的过程融入矫治性语言,也可以在进入状态之后再融入。假如是前者,一般使用紧张放松法比较好,可以借助深呼吸和身体部位,来加强自身体验,以便加大暗示的效力。假如使用后者,可以完全借助想象中的自然场景。你所设置的这个情境,不可能具有广谱性,可据此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你的心理特质和思维习惯。

设立情境,尽量照顾人的各种感觉,从对环境的描述,到对环境生理感觉,再到对环境心理体验:“我躺在清澈的泉水里,我能闻到周围的花香、还能听到悦耳的鸟鸣,以及感受到和煦的微风……我整个身心沉浸在大自然里,非常的舒服,非常的惬意……我很享受这种感觉……”

然后,借助自然的力量,给自己去除浮躁情绪一个合理的理由,并进行正强化:“泉水不断洗涤我的心灵,不断抚慰我的内心,泉水带给我平和的心情……泉水也带给我宇宙的能量……使我变得朝气蓬勃,更加积极上进……我从泉水走出来,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从容……泉水带走了从前的某某某,泉水造就一个遇事冷静自若的全新的某某某……我能够心平气和的面对我的一切……面对我的领导和同事……面对我的责任……”

第三个方式是善用拍打原理,找到感觉到了就好了。拍打身体有一个秩序,一般从头面部开始,两边对称的轻拍,要略微有些舒服的痛感,然后肩、上臂、前臂、胸、腹、腿直到脚。拍打是自我催眠的反向操作。人在痛苦的时候,会失去躯体感,处在一种盲目的恍惚的状态,通过拍打自己的身体,唤起对躯体的感觉是重获自我控制最快的心理干预技术。在严重的情绪紊乱时,人往往感觉意识与身体是分离的,怎么把灵魂唤回来,拍打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有疼的感觉,意识会起来掌管一切。

当然,拍打唯一不好的是当人不知情的时候会以为你疯了。神经质的人或有精神障碍的人在做拍打前要得到家人的理解,不然对你的担心会让家人提心吊胆。同样,拍打过度类似一种自虐,是指向身体的一种暴力。一些有严重情绪情感问题的人,往往通过自虐来替代心理痛苦,这样的人千万不要用拍打,因为拍打的时候你控制不了合适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