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别说你懂孩子的心
18517800000033

第33章 “我是从哪儿来的?”——把握性教育的最佳期(2)

此外,孩子与异性小朋友结伴玩耍时,家长一定要采取赞同态度;孩子提出性问题时,家长也应坦然面对,无须回避,并把它看成是进行性教育的好机会,而不是用伪科学去蒙孩子,当然更不能斥责孩子。

行为62:“我失恋了”——不要用成人的眼看孩子的情

不知不觉静婉已经4岁半了。一天,妈妈刚从幼儿园接她回来,在小区花园里,静婉一眼就看到了隔壁小男孩思雨,非得嚷嚷着要和思雨哥哥玩。

思雨是静婉一直以来最喜欢的小伙伴,他对静婉也特别有好感,只要有好吃的、好玩的,总会第一个想到静婉,不仅思雨这样,静婉也是如此。有时候,两个小伙伴还会有模有样地玩“过家家”的游戏,以“新郎”、“新娘”互称。

可是,刚玩没多久,思雨哥哥就被一位骑着一辆很帅的自行车的大哥哥吸引了,混熟后就和那位大哥哥玩了起来,他们玩的是男孩子的游戏,自然玩得尽兴而愉悦。而静婉呢?似乎被冷落了一样,一脸沮丧不悦的表情,转悠了两圈,见思雨哥哥不理她就无奈地拉妈妈回家。

妈妈看出了静婉的心思,告诉她刚才思雨哥哥和大哥哥还沉浸在玩耍的快乐中,一会儿就会理你了。

可是,过了好几天,都不见思雨主动来找静婉玩,小区里少了他们俩一起玩耍的身影。

后来,从幼儿园老师那里,静婉妈妈才得知思雨哥哥喜欢上了班上新来的一位小女孩,自然就忽略了静婉,静婉妈妈想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就没当回事。

可是,没多久的一天,静婉从幼儿园回到家,突然嘟囔着小嘴生气地跟妈妈说:“我失恋了。”紧接着她又说了一句:“我以后不跟思雨哥哥玩了。”

当天晚上,倔犟的静婉甚至连她最喜欢吃的蛋挞都不肯吃,妈妈想了想,觉得很奇怪,这么点的小人儿就会说“失恋”了,还会为这种事痛苦得不吃东西。

看着眼前这个可爱又令人不解的小女儿,一时间,妈妈也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

读懂孩子的行为

不知不觉,孩子长大了,能够无师自通地把心爱的东西送给他(她)喜欢的人,而且还懂得用“失恋”这个词了。面对孩子的这些举动,你是不是经常为此大跌眼镜呢?你是不是会不由自主地感慨,如今的孩子真是早熟啊。其实,这算不上早熟,只是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

一般来说,当孩子有“失恋”、“结婚”的想法时,往往表明他们对性别、自我、异性已经有了初步的感觉,说明他们进入了“婚姻敏感期”。与此同时,当孩子进入“婚姻敏感期”之后,除了被喜悦和满足之情包围外,他们还常常会被一些“感情问题”所困扰。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他们总会这么想:一旦你跟我好了,如果有一天你再跟别人好,我就会很痛苦。其实,这种感情困扰又何尝不令大人感到纠结呢?

然而,很多时候,当成人面对孩子的“感情问题”时,因为不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明确处于婚姻敏感期孩子的发展轨迹,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甚至是采取了不成熟的方式。

事实上,如果在孩子的童年时期没有经历过婚姻敏感期的话,等他们长大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显得非常迷茫,到那时再解决就远远不像孩提时代就解决容易得多了。因此,作为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适时适宜地和他们讨论这个问题,这对健全孩子的情感,健全他们的婚姻,健全他们的家庭都是极有益的一件事情。

换种方式爱孩子

那么,当孩子出现类似“我失恋了”这样的反应时,家长又该如何教养呢?简单地说,就是学会向孩子灌输正确的恋爱观。

1.家长可以平静地告诉孩子,你喜欢的人确实很不错,所以自然也会有别人喜欢他,这种时候,他既可以选择你,当然也可以选择别人。不过,无论结果怎么样都没有关系。也许,孩子还不明白你的这番解释,但是在感情问题上,从小培养孩子客观、理智的心态并不为过。

2.家长不要斥责孩子“失恋”的想法。很多父母在孩子未定型之前,喜欢一厢情愿地把一些所谓“道德”或“正确”的东西灌输给孩子,其实这种做法很容易伤害孩子的感情,剥夺他们快乐成长的自由。

此外,家长还可以用其他新鲜事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相信过不了多久,孩子便会忘记曾经的痛。

行为63:“我要嫁给爸爸”——尊重生命本能的力量

雪儿快4岁了,是个喜欢画画的小女孩。

一个周末的下午,雪儿照例开始她的“创造”。一旁的妈妈一直忙着做家务,所以就没顾得上去陪她。可是即便如此,小家伙也能乖乖地坐在那儿,专心致志地画啊画。

大概过了两个多小时,雪儿还趴在桌上埋头“工作”着,出于好奇,雪儿妈妈悄悄地走到雪儿身后。

这时,雪儿竟然淘气地“嗖”地一下子转过身来,高举着她的“作品”,眯着小眼睛甜甜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你看这是我画的画。”

看到雪儿“作品”的一瞬间,妈妈着实诧异不已,画面中央分明是一对新郎和新娘。“咦,小女儿怎么会画出这种画呢?”妈妈按捺住自己的疑问,依旧像往常一样,平静地和雪儿交流起来。

这时,雪儿妈妈微笑着对她说:“乖女儿,这画画得真好,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雪儿听妈妈这么一说,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妈妈接着说:“不过,妈妈有点不明白了,新娘是谁呢?”

只见,雪儿骄傲地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说:“是我啊,妈妈。”

“哦,是吗?那么,旁边的新郎又是谁呢?”雪儿的回答激起了妈妈的好奇心,她接着问道。

“是爸爸啊,我要和爸爸结婚。”此时,雪儿的脸上堆满了神气十足的表情。

而妈妈呢?忍不住笑了起来,笑着问她:“可是,爸爸已经有妈妈了呀?”

这么一问,反倒让雪儿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是随口说了一句:“那就我们三个人一起过吧。”

读懂孩子的行为

“我要嫁给爸爸”、“妈妈是我老婆”……你家的小宝宝是否也有类似的“豪言壮语”呢?不过,当你听到孩子这些可爱而稚嫩的言语时,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或许,更多的家长恐怕会有这样的烦恼吧:“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些想法,是不是太早熟了?”“小家伙如果真当真了,有了妒忌、沮丧的心理,那该怎么办?”“如果孩子只关注心中的那个‘他’或是‘她’,不理其他小朋友怎么办?”……

那么,在这些单纯而又不失可爱的画面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说,在婚姻敏感期的早期,也就是从孩子三四岁开始,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产生,他们的性别角色意识也在慢慢增强。这种时候,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父母产生强烈的好感,进而把自己的结婚对象锁定在爸爸妈妈身上。在女孩的眼里,对爸爸会有一个最基本、最单纯的认识,他代表了所有男性充满力量、高大而勇敢的一面,所以,女孩会说要和爸爸结婚。而在男孩的眼里,会对妈妈所代表的所有女性有一个最初的认识,那就是说话温柔、体贴入微,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所以,男孩会说我要和妈妈结婚。

实际上,这是最早婚姻敏感期出现的一个雏形。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爱是安全的保障、快乐的源泉,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动力,而和爸爸妈妈结婚的这种好感是孩子对性别角色和对异性最初的一种认识和体现,也是儿童认知社会关系的一个必经过程。

不过,很有趣的是,在婚姻敏感期的早期,当孩子说我要跟爸爸结婚,跟妈妈结婚,甚至是跟老师结婚的时候,他们是不会觉得爸爸、妈妈、老师跟他们的年龄有太大的差距的。但是,当这一敏感期发展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会突然意识到我应该跟我同龄的人结婚,这时他们就会在小朋友中间选择婚姻对象了。

换种方式爱孩子

那么,对于那些想跟异性父母结婚的孩子,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

1.家长应该认识到对“结婚”有一种朦胧的向往是学龄前儿童的一种正常心理和生理反应,对于孩子的这一反应,父母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婚姻观念,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爱的观念。

2.家长不必过分紧张,不要斥责孩子“结婚”的想法,更不能心不在焉地一笑了之,而是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述,让孩子做一个真实的人。要知道,此时的孩子对婚姻充满了向往,他们正在学习人间最美好的感情,而且他们已经认识到婚姻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最亲密的关系。

3.家长应该对孩子的爱表示积极回应,试着这样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爱我,我也很爱你。不过,等你长大了,就不会想跟妈妈结婚了。那个时候,你会爱上一个女孩子,那种爱跟你对妈妈的爱是不一样的。然后,你会跟那个你爱的女孩子结婚。”

事实上,儿童时期是一个情感培养和情感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可以使孩子学会婚姻最基本的要素:找一位两情相悦的异性,这才能为孩子成人以后的婚姻品质打下一个好基础。所以,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在这个时期健全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明白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系需要付出努力,其实这对孩子未来的幸福婚姻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随时注意了解孩子的内心变化,这样孩子在产生各种想法的时候,家长才能沉着应对。

行为64:“我要让谁谁当我的王子”——接纳孩子的真实感情

从躺在婴儿车的那时起,璐璐就跟隔壁小男孩浩思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两个人几乎每天都要见见面,玩一玩。

璐璐4岁半的一天,突然凑到妈妈身边,嫩声嫩气地说:“妈妈,我以后要让浩思当我的王子!”听到这番话,反倒把妈妈给惊了一下。

可是,等璐璐妈妈回过神,想要跟她进一步交流时,这个小丫头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蹿到桌子下面自顾自地玩她的布娃娃去了。就这样,妈妈也没有继续细问,话题被搁置到了一边。

后来的一天,璐璐妈妈带着女儿在小区花园里玩。璐璐看见浩思来了,乐滋滋地跑过去,拉着浩思的手说:“浩思,我要让你当我的王子。”可是,浩思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摆了摆手说了句“我才不呢”就跑开了。

这时,只留下懵懵懂懂的璐璐傻站着,妈妈刚要上去摸她的小脑袋打算安慰她,璐璐的小眼睛就泪汪汪了,呜呜地说:“不行,不行,我就是让浩思当我的王子。”

看着璐璐一副执拗的样子,妈妈假装没听见,执意要拉着她回家,可是,璐璐又哭又闹,让妈妈下不了台,也不知所措。